第三章 实践是自立的动力源泉
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加州萨德尔镇有一位名叫法兰克的年轻人,由于家境贫寒上不起学,他只好去芝加哥寻找出路。在繁华的芝加哥城转了好几天,法兰克也没找到一处容身之所。当他看到大街上不少人以擦皮鞋为生时,他也买了把鞋刷给人擦皮鞋。半年后,法兰克觉得擦皮鞋很辛苦,更重要的是不赚钱。
于是他将擦皮鞋赚来的一点微薄积蓄租了一间小店,边卖雪糕边给别人擦鞋。雪糕生意比擦鞋强多了,欢喜之余,他在小店附近又开了一家小店,同样是卖雪糕。谁知雪糕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后来他干脆不擦鞋了,专门卖雪糕,并将父母接到城里给他看摊,还请了两个帮工。从此法兰克开始经营雪糕生意。
如今,法兰克的“天使冰王”雪糕已稳居美国市场的领导地位,拥有全美7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在全球60多个国家有超过4000多家专卖店。
巧的是,在落基山脉附近的比灵斯也有一位年轻人,他叫斯特福,他跟法兰克几乎是同时到达芝加哥。斯特福的父亲是位富有的农场主,农场主送自己的儿子上了大学,还读了研究生,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一位大商人。就在法兰克拿着刷子在大街上给别人擦鞋的时候,斯特福正住在芝加哥最豪华的酒店里进行自己的市场调查。耗资数十万,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周密调查和精确分析,斯特福得出的结果是:卖雪糕。而法兰克此时已经拥有了数家雪糕专卖店。
当斯特福将自己调查的结果告诉父亲时,农场主气得差点晕倒,他怎么也想不到,他的研究生儿子眼光居然浅薄到了卖雪糕的程度。斯特福经过再次对市场的精确调研后,还是觉得只有卖雪糕才是最好的生意。又过了一年,斯特福终于说服了自己的父亲,准备打造雪糕连锁店。此时法兰克的雪糕店已经遍布全美。最终,斯特福无功而返。世界上没有哪个成功是通过周密的计划得来的,而是一步一步通过实践得来的。
温馨提示
实践在学会自立的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学会自立除了有自信自强之外,就是在实践中去磨炼自己,只有在实践生活中才能充分显示自己的价值。
一个人具备聪明的头脑,并不意味着必然成才。如果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充分的实践机会,也会成为平常的人。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成才呢?
最重要的是要适当地安排孩子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把孩子从过重的知识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孩子拥有足够的时间,从事实践活动,避免了孩子成为死读书的书呆子。
人的智力是在学习中发展的,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获得的。实践活动不断向孩子提出要求,促使孩子主动去克服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自立,能力得到了发展。
成长过程
诺贝尔这一名字在世界上几乎是家喻户晓,这不仅因为诺贝尔在化学化工发展史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他为了促进科学的发展而设置了世界瞩目的诺贝尔科学奖。一年一度的物理、化学、生理及医学、文学、和平的诺贝尔奖是举世公认的最高科学奖。获奖科学家得到的不仅仅是奖金,更重要的是荣誉。是为全人类的科学财富做出贡献的自豪。
许多人可能猜想象诺贝尔这样的大发明家,必定有很高的学历。其实不然。阿尔弗里德·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一个勤奋的家庭,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一位颇有才干的机械师、发明家。就在小诺贝尔出世的前一年,一场火灾烧毁了他家的全部家当,生活完全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靠借债度日。为躲避债主上门,伊曼纽尔只好单身离家出走,先到芬兰,后到俄国谋生。诺贝尔的两个哥哥就像安徒生童话里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也站在街头巷尾卖过火柴,以便赚几个钱帮助维持家庭生计。在那场大火中,诺贝尔的母亲为了救出孩子几乎丧了命,精神和健康都受到影响,加上生活艰难,诺贝尔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纤弱多病,全靠母亲的精心照料,才活了下来。由于健康不佳,他的童年没有像别的孩童那样调皮、活泼和欢快,当别的孩童们在一起玩耍时,他只能充当一个旁观者。童年生活的这一遭遇使他的性格比较孤僻、内向。到了8岁他才上学,只读了一年。这是他受过的唯一的学校教育。
1843年诺贝尔全家迁居到俄国的彼得堡。在俄国由于语言不通,诺贝尔和两个哥哥都进不了当地的学校。只好在家里请一个瑞典教师指导他们学习俄、英、法、德等语言。当有了一定的俄语基础后,再跟俄国教师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体质虚弱的诺贝尔学习特别勤奋,学识不亚于他的两个哥哥,他那好学的态度,不仅得到教师的赞扬,也赢得父兄的喜爱。1843年,由于诺贝尔的二哥要回瑞典,兄弟三人只好停止了学业。诺贝尔来到他父亲开办的工厂当助手。他细心地观察和认真地思索,凡是经他耳闻目睹的那些重要学问都被他敏锐地吸收进去,生活本身成为他的大学。
为了进一步扩大他的视野,学到更多的东西,1850年他父亲让他出国进行旅行学习。两年中,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当他返回俄国时,他已成长为一位精通德、英、法及俄语的学者,受过科学训练的化学家。回家后,他立即投入他父亲创办的“诺贝尔父子机械铸造厂”工作。当时这所工厂正为俄国生产急需的武器装备,在工厂的实践训练中,他考察了地雷、水雷及炸药的生产流程,研究过大炮和蒸汽机的设计。在这里他不仅增添了许多实用的工艺技术,还熟悉了工厂的生产和管理。
1859年父母回瑞典了。当两个哥哥致力于企业的复兴时,诺贝尔则全力投入他心爱的发明创造。他废寝忘食地坚持研究设计,终于在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三项发明:气体计量仪、液体计量仪、改良型的液体压力计。尽管这些发明不是特别重要,但是它给诺贝尔以信心,他决心以更大的热情向往新的发明创造中。
研究的道路是不平坦的。1864年9月3日,试验中发生了爆炸,他们的实验室被炸成一片废墟,诺贝尔的五位助手,包括他的幼弟埃米尔都被当场夺去了生命。诺贝尔因当时不在实验室而幸免于难,他父亲也因这一沉重打击,悲伤过度,得中风而半身不遂。这次爆炸事故还使住在周围的居民对他们的试验更加恐惧,纷纷要求政府当局封闭这一实验室,有人甚至直接告诫诺贝尔,不准他在市内做试验。事故给诺贝尔带来悲痛和困难是可以想象的。挫折和不幸并未动摇诺贝尔的决心,他以不屈不挠的勇气把试验设备搬到郊外马拉湖中一艘平底船上,继续研究。
诺贝尔的发明兴趣不仅仅限于炸药,他有丰富的想象力,更有千方百计把这些想象付诸于现实的不屈不挠的毅力。为此他还研究过合成橡胶、人造丝,做过改进唱片、电话、电池、电灯零件的实验。还试图合成宝石。尽管这些研究相比之下,成绩不是很大,但是他那勇于探索的精神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没有真正学历的诺贝尔,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不断的实践,逐渐成长为科学家、发明家的。他用铁铸的事实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的名字和诺贝尔奖一样永远留存在人们的心中。
格言小语
决定一个人的地位的因素,最主要的有: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品质;努力的程度及机会。要想得到较大的成功,就要发挥前者,把握后者,更重要的是踏踏实实地付出辛勤劳动。
——师昌绪
相关链接
实践的重要性
学会实践就是要让孩子在实际中去锻炼,实际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1.实际锻炼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和健康人格的需要
把孩子放到社会上去锻炼,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动手干,学会自理。这种方法对人的良好道德的形成十分重要,光说不炼,纸上谈兵的道德不是真正的道德。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能力的提高都依赖于实践,所谓实践出真知是指真知的来源,对孩子来说很多道德认识也不是灌输来的,而常常是在实践中体验到的,即便是灌输的道德认识,没有实践体验也是不牢固的,很难形成道德观念和道德意志。人的道德是知、情、意、行综合的结果。一般来说是以知开始,以行告终。当然也可以有多种开端,但无论从哪开端,最后都要经过实践才能最终形成和巩固。说理可以使孩子形成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认识,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认识,形成牢固的观念。情感陶冶可以使孩子有良好的情感,但只有参加实践以后这情感才会真正升华,有真实的情绪体验。人的道德意志如果没有实践,特别是艰苦的实践锻炼,长时间的磨炼也是难于形成的。至于人的行为习惯更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由此可见人的知、情、意、行都离不开实践锻炼。
有些家长整天给孩子讲大道理,可就是不让孩子到实践中去锻炼,结果大道理都是空中楼阁,一遇实际问题就全都烟消云散。有的孩子管这叫“上当教育”,家长给孩子讲的道理纯而又纯,可孩子没在实践中锻炼过,一走上社会遇到各种思潮就招架不住了。封闭的单纯说教是形不成你所需要的道德的。
我国古代学者就对实际锻炼给以充分的重视,孔子特别重视“躬行”,主张凡事要躬行。荀子说:“学至于行之而止于行。”墨子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朱熹更强调实践,“洒扫、应对、进退之节”,认为实践是“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无下之本”。古代人讲究道德教育要“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我国古代大儒孟子有段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段话的大意是:要想让一个人挑起重担,必须让身心和意志受到磨难,让他的筋骨受些劳累,让他的肠胃挨些饥饿,让他的身体空虚困乏起来,让他做的事不能轻易达到目的,这是为了激励他的意志,磨炼他的耐性,增强他的各种能力。总之,就是从小培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担当重任的本领。
墨家也很重视实际锻炼,鼓励人在实践中磨炼自强不息的精神,墨子说:“强必荣,不强必辱;强必富,不强必穷;强必饱,不强必饥;……”可见我国古代就有让孩子在实践中磨炼成才的传统。中华民族历来唾弃养尊处优,肩不能担,手不能提的“纨绔子弟”,鄙视生平无大志、碌碌无为的庸人。
在国外,人们更是重视实际锻炼,邻国日本开辟了几十个无人荒岛,专门为了让中小学生去进行生存磨炼;德国有的州把让孩子从6岁起参加各种劳动、学习生活本领写进法律,不执行的为违法。
西方人认为,孩子年龄虽小但是个独立的人,他们鼓励孩子亲自实践。家长主要的不是把孩子看作是要“抱着”、“养着”的小孩子,而是要早日培养成真正独立的人。大人们常对孩子说的话是:“自己去干!”他们经常鼓励孩子自己说:“让我来干”,“让我试试”等。他们对孩子的锻炼从一出生就开始。孩子一出生,父母亲就让婴儿单独睡在自己的小床里,很小时,就让他们单独睡在自己的房间里。一岁以后就让他坐在特制的高脚椅子里,同大人一道围坐在餐桌旁自己吃饭,吃得满脸、满身,大人们仍然鼓励小孩子自己吃,不去喂饭。出生刚过两个星期的婴儿便被放在草地上,沐浴在大自然中;十几个月的孩子就在海水里扑腾,他们教育孩子自己走自己跑,跌跤了自己爬起来。人们还可以看到,父母在教三岁的幼儿过街。上小学后,家长不但指导孩子自己去挣一些钱,如去送报、推销商品、当小工等,还可以多干些家务活挣钱。这些钱由孩子自己安排,他们有自己的银行账户。孩子懂得钱来得很不容易,当然就更加珍惜这些钱。
我国现代教育家也很重视实际锻炼法,现代学者、著名文人朱自清先生说:“要让孩子在正路上闯,不能老让他们像小鸡似的在老母鸡的翅膀底下,那是一辈子没出息的。”陶行知先生在《手脑并用歌》中生动地写道:“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他还要求孩子做到:“小事自己干,零用自己赚,全部衣食住,不靠别人助。”陶先生还提倡对儿童实行“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头脑、嘴巴、眼睛、双手,以及解放孩子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陈鹤琴先生在《怎样做父母》等书中,强调要让小孩子凡是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能想的事情自己想;如果不让小孩子使用自己的手和脑,不让他们自己想、自己做,等于不让儿童的心身得到发展。
当代的革命家们更是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如邹韬奋强调,凡是儿童自己干得来的,要让儿童自己干,大人们至多在一旁指导,决不要越俎代疱。朱德总司令也明确要求,生活的基本功每个人都要学,提醒人们不能把孩子们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少爷。毛泽东主席也很重视实践锻炼,他的儿子从莫斯科学习回来,他还让他到朝鲜前线,在实践中锻炼。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实践锻炼法的重要性,要让孩子成才必须运用实际锻炼法。
2.实际锻炼法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
21世纪对人的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他们必须具备很强的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很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很强的科技意识和科技能力,很强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很强的动手能力,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很强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既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单纯靠书本知识学来的,必须亲自实践。没有这些能力很难适应21世纪的需要,在竞争中将被淘汰,因此我们必须放手让孩子到实践中去锻炼,提高孩子的道德,提高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在实践中摸、爬、滚、打,长见识,学本领,增才干。
众所周知,当代和未来的社会,充满了竞争,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有能力者发展。今天的儿童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人,他们将在21世纪参与竞争,如果我们现在不让他们到实践中去锻炼,当他们迈进21世纪的大门,将是什么样子呢?哪一位父母能代替自己的孩子去生存?去竞争?去创业?
今天,中华民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的民族能不能再创辉煌,关键就在于成长着的一代又一代新人。我们面对现实,冷静思考,今天的年轻一代,拼搏进取者有之,而“纨绔子弟”的影子也在晃动。能否把他们培养成适应21世纪要求的人才,实际锻炼法起着很大的作用。可以说这是关系到每个孩子成才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我们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3.实际锻炼是解放孩子现实问题的需要
现在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就是缺乏锻炼。不少孩子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没有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不会生存,不会关心,缺乏实际锻炼,缺乏挫折教育。调查中发现有的孩子上到小学五年级还让妈妈喂饭;有的孩子上了中学还让妈妈给擦屁股;有的孩子渴了不去倒水,伸着脖子说“渴”,妈妈赶紧去给倒水……据北京市教科所在一个普通小学的某班调查,全班有学生44人,该班学生中,家长每天给整理书包的17人,占39%;家长给洗手绢的29人,占66%;家长给洗脚的23人,占52.3%;家长给穿衣服的26人,占59%;家长不陪读就不做作业的21人,占47.7%;不会做作业,由家长代替做的17人,占38.6%;由家长启发才会做作业的5人,占11%;只有一个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这个学生的父母是文盲。
调查中提出的这些内容,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本来都应该是能够学着做的、会自己做的事情,但“自理”的比率相当低,大多数孩子自己的事情由父母和其他长辈部分代劳或全部代劳。一些家长总想把孩子安放于保险柜之中,生活在安全圈之内,不叫孩子经风雨,不让孩子受委屈,对孩子包办过多,保护过度,照顾过分,陷入溺爱的误区。结果使孩子在生活上、学习上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失去了独立性,好像离开家长这根拐棍就不会走路了,遇到困难挫折就不知所措,进而使孩子感到自己的无能,丧失了自信心和前进的动力。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古人讲“天将与之,必先苦之”、“贫贱忧戚,玉汝于成”要让孩子成才,就要让他们去吃苦,去锻炼。歌德说:“谁不能支配自己,谁将是自己的奴隶”,要解放孩子,就要运用实际锻炼法,让他们到实践中去“吃得苦中苦”,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方知甜中甜”。
实践锻炼是每个孩子成才的必经之路,青年科学家陈章良的成才过程,就充分说明实践是对人的智力、能力、体力和个性品质的一种综合锻炼。陈章良出身于贫寒的农民家庭,劳动的重担很早就放在这个长子的身上,他6岁会带弟弟、7岁会喂猪,8岁会上街叫卖,9岁才开始上学。他要半夜离家,面对澎湃的大海,为出海,他懂得潮涨潮落,辨认天上的星星;因为要捕鱼捉蟹,他懂得了鱼蟹的习性,艰苦的劳动不仅培养了他顽强苦斗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性格,而且给了他聪明才智和健壮的身体。这些为他成才奠定了基础。
缺乏实际锻炼是个世界性的问题,一些有识之士已开始行动,据深圳特区报报道:近年来,居住在日本大中城市的家长们,热衷于把子女送到山村的留学中心去,以培养学生的自立精神。据日本国土厅调查,在日本的一道二府17个县中,已设立了36个留学中心,还有72个市镇正在计划开设留学中心。调查显示,通过山村留学,学生们的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了健康成长。一位高中女生说,山村留学除三餐外,其他一切杂务都得自己去做,因此学到不少东西。一位有两个孩子的山村留学的家长说,在大城市,有许多阻碍孩子成长的不利因素,这样一来,则可以脱离这些因素。而当地的山村学生,在城市来的学生的激励下,不但丰富了生活知识,提高了语言表现能力,而且增强了学习积极性,竞争精神也增加了。教育界一位负责人说,从培养第二代人才,从促进山村充满活力的角度看,山村留学的意义是很重大的。
一些国家甚至在孩子工作后还要让他们参加最基层的实践,日本一些最现代化的工厂,工人去报到不是分配到岗位上,而是到最原始的体力劳动车间(现已不用的车间)去轮大锤,体验刚建厂时工人的艰辛。在日本,大学毕业生被报社录取后,第一年往往被分配做卖报工作,因为不懂得读者的人是不可能办好报纸的。一年跑下来,接触了上万户读者,对于报纸应该怎样办,心里也就大体有数了。第二年一般被分配到农村,至于何时能调回来,那得看自己的努力了。
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而开拓创造,既需要动脑能力,也需要动手能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未来社会是能力型社会,试想,如果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只会死读书本,即使学习成绩上去了,却是高分低能的人,在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将如何生存?又怎样发展。据了解,现在许多高中毕业生到了大学就感到手忙脚乱,既不会安排生活也不会安排学习。有些中国留学生到了国外,最大的弱点也是生活能力和独立决策能力差,暴露出我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薄弱环节,即没有注意培养他们生活学习方面的自理能力。你要解决独生子女身上的毛病吗?你要让孩子成才吗?那就要重视实际锻炼。
心得体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