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点”上做文章在“拨”上下功夫

在“点”上做文章在“拨”上下功夫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确了重、难点,还要敢于紧紧扣住“点”来做文章。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想使设定的重、难点真正被学生理解接受,要想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认知活动的引爆剂,还得在“拨”上下功夫。预习提示本是对学习重点片言只要的提挈,其点拨作用在学习预习时就已显现。至此,“点”就有了厚度,“点”的突破又向纵深发展了。此外,可尝试教学情境的点拨效应。

在“点”上做文章!在“拨”上下功夫———《天上的街市》点拨教学心得

罗文林

点拨教学,基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根本宗旨,对于某一篇课文的具体教学,强调“点重点,拨疑难”,强调在各个知识点“面”的整体控制下,寻求对重点、难点之“点”的突破。因此,正确确定重点、难点是实施点拨教学的前提。

从宏观上说,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在阅读中正确理解,在写作中准确表达。理解作品的思想内蕴,借鉴作者的表达手段,本应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目标。从微观上看,诗歌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其主要特色往往是内容精湛、形式精巧。《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二十年代的力作,它借助联想和想象创造了令人神往的天上人间,寄托了美好的理想,历久传颂,脍炙人口。因此,根据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根据教材的自身特点,教学这首诗应把感知联想和想象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和理解诗人寄寓在意象中的思想感情作为重点。但是,这首诗虽然语言浅近,笔意流畅,但与特定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的思想感情却并不能为生长在幸福时代的初中生所容易把握。所以,理解诗中所流露出向往自由、向往光明的情感以及神奇美丽的天上街市对黑暗现实的反衬作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明确了重、难点,还要敢于紧紧扣住“点”来做文章。我觉得,从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来说,当然要相关知识面面俱到,但具体到某一篇课文的教学,要敢于在“点”上做文章,贪多求全,往往事倍功半。但就“点”来说,浅尝辄止,突而不破,往往也劳而无功。因此,绝不能满足于教师蜻蜓点水式的分析讲述,也不能囿于教材单一狭隘的认知对象。教师应力图让学生在自觉体悟、主动思考中去理解去把握,教师应围绕重、难点从教材出发对学生固有的阅读积累和写作实践作适当延伸和迁移。唯其如此,才能把“点”上文章做深做透,才能使学习主体的自身潜能被调动被激活并得以充分发展,教学也才有点拨意义。我在教学时,首先直接切入对诗歌意象的感知和对内在意蕴的理性分析,然后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并联系生活体验、结合阅读积累,着重体悟联想和想象的作用,最后安排了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训练。整个过程围绕重、难点展开。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想使设定的重、难点真正被学生理解接受,要想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认知活动的引爆剂,还得在“拨”上下功夫。我们可以综合运用一些点拨手段。

首先,要发挥朗读的点拨功能。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诗歌教学,朗读尤显重要。诗歌的美往往是含蓄的、微妙的,甚至有不可言传之处,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味感受,往往可达意会之效。《天上的街市》耐读,它节奏润朗,语调轻柔,音韵和谐,令人百读不厌。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先听范读,接着自由试读,再齐声朗读。这样一来,通过读熟悉了课文内容,对诗歌意象也有了感性认识。在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之后又安排了表情朗读,学生在朗读时必然要顾及诗歌的情感脉络和思想底蕴,从而起到深化理解的点拨作用。在分析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之后,再次安排了放声齐读,此时的读已是声情并茂了,课堂教学的高潮也随之出现。

其次,要利用预习提示的点拨功能。预习提示本是对学习重点片言只要的提挈,其点拨作用在学习预习时就已显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对关键调整句作深层思考和辨识,以充分发挥其诱导和启迪作用。例如,关于《天上的街市》的写作背景,预习提示中有这样一句话:“作者从日本回国,目睹社会的黑暗,思想上有些感伤,但并不绝望,仍执着地寻求光明和理想。”教学时,我先请学生根据历史知识说说当时的社会怎样的“黑暗”,再请学生说说诗人所描绘的天上街市是怎样的“光明”,继而诱导学生明确了幻想世界对黑暗现实的反衬作用。然后我又问,从哪里可以看出诗人“并不绝望”呢?在讨论之后,学生又明确了在诗人所描绘的形象中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热切向往。这样做,是为了“拨难为易”、“化疑为悟”,以极其俭省的投入来拨除教学的主要障碍。又例如,预习提示第一段描述了一位同学面对深邃夜空所作的丰富而美丽的联想和想象,在分析诗歌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时,让学生读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具体地把握什么是联想和想象,更深刻地理解联想和想象在艺术美的创造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发学生在头脑中对生活体验的回顾和再现,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的学习心理。

第三,要重视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阅读和写作的相互点拨作用。前面说要在“点”上力求突破,那么就应该瞄准“点”进行密集轰炸。我们不妨在紧扣教材的前提下作一些延伸和迁移。在分析课文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之后,我又要求学生从学过的古代诗歌中举出运用这种手段的例子,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找出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诗句。然后,我又播放了刘欢演唱的《弯弯的月亮》,并投影了歌词片断。这首歌旋律悠扬婉转,意境清新明丽,教师点拨学生对歌词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效果小作鉴赏后,学生从直观上对联想和想象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最后,我安排了一个片断写作训练,让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对下面这段话进行丰富补充。

“来邀我一同去马仁山春游的同学都走了,唯有我被怒形于色的妈妈强留在家里,看那永远看不完的书,做那永远做不完的作业。我仿佛是……”

“几个小时过去了,书一页也没看下去。来到阳台,外面的阳光多么好。遥望云遮雾罩中的马仁山,我仿佛看见……”

因为练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切合学生的作文实际,所以在课堂讨论时,同学们情绪亢奋,跃跃欲试。有的说在第一个空白处把“我”比喻成笼中小鸟,借以表达孤独苦闷的感受;有的说在第二个空白处写一组同学们在山间欢呼雀跃的画面,借以寄托“我”对大自然的向往。这样的练习不仅有助于强化阅读学习重点的理解掌握,而且可使阅读获得的知识转为实际运用的能力。至此,“点”就有了厚度,“点”的突破又向纵深发展了。

此外,可尝试教学情境的点拨效应。这堂课,无论是教材本身的内容,还是有关延伸和迁移的内容,都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教师应该利用教学内容的优势,再辅以激情的体态语、优美的表达语、精彩的板书设计,努力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亢奋昂扬的心理态势下主动积极地学习,并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产生审美愉悦,以培养其学习诗歌的兴致。

实施点拨教学,对学生素质有一定的要求,但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胆有识。教师要敢于有所择取,有所舍弃,精于“适时点拨,相机诱导”。小脚女人,患得患失,难行其道;杯递盏接,零敲碎打,难成其功;工以开渠,巧以引水,方得其妙。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应该在整体控制的前提下力求某些方面的突破,而不必求全责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