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实用

创新·实用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7年出版的《蔡澄清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名列中央教科所课程研究中心主持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与研究丛书”中学语文学科之首,也是唯一一部以人名命名的教学法专著。点拨教学法立足于我国学生学习母语的实际,因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总之,点拨教学法确实是一种科学民主的语文教学法。

创新·实用———蔡澄清《点拨教学法》读后

黎在珣

蔡澄清先生是安徽宿松县人,他倡导的点拨法已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97年出版的《蔡澄清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名列中央教科所课程研究中心主持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与研究丛书”中学语文学科之首,也是唯一一部以人名命名的教学法专著。这充分地说明点拨教学理论已得到权威的认可与赞誉。2001年出版的《点拨教学法》则是他的点拨理论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打开此书,映入眼帘的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栏目设计:先生情真意切的“卷首随笔”,反映探索历程的“教改春秋”,自我品评的“夫子自道”,就教改形势和学科性质的“答客问难”,取精用宏的“论著自选”,精彩纷呈的“课例评点”,各方面“评论荟萃”,先生出色的“弟子说师”,还有丛书主编手记“有容乃大”等。全书通过以上几个部分的有机结合,展示出蔡先生独具特色的教改理论和实践的“原生态”以及迷人的人格魅力。

蔡先生针对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高能低效病症,从中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实际出发,在批判地继承优秀语文教育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高效的教学实践,创造性提出点拨教学法。点拨教学法立足于我国学生学习母语的实际,因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但继承传统并非停滞不前,“多障碍排除法”、“多教法包容”、“多素质培养”等都是先生的独创。因而它并非封闭体系,从《点拨教学法》的一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系统三论的精髓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发现教学理论、暗示教学理论、范例教学理论和交往教学理论等先进教育理论的合理的内核。与导读法相比,二者都着眼于最后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但点拨法在运用的方法、师生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所涉及的内容与范围和教学效果等方面都更具优越性。蔡先生在多年实施点拨教学的实践基础上,总结了10条“点拨之术”,即暗示引发,引路入境,辐射延伸,逆转爆破,抽换比较,纲要信息,激疑促思,再造想象,倡导争鸣,举隅推导。为了增强点拨教学的操作性,蔡先生按照教学活动中认识活动的发展进程,构建了点拨教学的“三阶六步”操作体系,即准备阶段:吃透两头,摸清障碍;认清方向,选准突破口。实施阶段:相机诱导,适时点拨;讨论交流,理解消化;双向反馈,总结提高。发展阶段:迁移训练,举一反三。为了便于操作,他把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分为五个步骤:就学生方面来说,是自读、自思、自述、自结、自用;就教师方面来说,是导入性点拨、研究性点拨、鉴赏性点拨、反馈性点拨、迁移性点拨。因此蔡先生认为点拨教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学习实施点拨教学是年轻教师迅速成熟起来的一条便捷的途径。当然,蔡先生主张点拨教学也要随机应变,“不能千篇一律,不能形成死板的教条和僵化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教法上的“活”和课堂上的随机点拨正是点拨教学具有艺术性的重要特征。

总之,点拨教学法确实是一种科学民主的语文教学法。英国一位著名的传记作家评价爱迪生时说:“他虽不发明历史,却为历史锦上添花。”我想如果用“他虽不发明语文教学,却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来评价点拨教学法的倡导者蔡澄清先生是很恰当的。从二十岁参加工作起,蔡先生就把自己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学语文教育,奉献给了具有普遍意义和实用价值因而具有广阔推广前景的点拨教学法,奉献给了难以数计的急需他“点拨”的青年教师。蔡先生这方面的功业,借用丘吉尔的一句话,就是“这不是开始的终端,而是终端的开始”。因为成就蔡先生一生努力的,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成就中国中学语文教育的也正是享誉中国教育界的点拨教学法和那些经他“点拨”之后已经成熟的、正在成熟的和将要成熟的中青年教师。

当前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高中语文教材难度大、分量重与课时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势下,强调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灵活处理教学内容,运用点拨教学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无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相信语文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读完此书后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发表于《教育文汇》2002年第5期。作者系安徽省宿松中学语文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