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蔡澄清
黎在珣
年初,蔡澄清先生的一封来信,又一次让我想起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勾起我对先生绵绵不尽的思念。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由权威的中央教科所课程研究中心主持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与研究丛书”中,蔡先生的《蔡澄清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名列中学语文学科之首,这是唯一一部以人名命名的教学法研究专著。现在,点拨之风不止风靡全国语文教育界,还风靡各科教学实践。先生确为名副其实的一代教育名家,不止体现在他创导的独步中国中学语文教学界的点拨教学法,也不止体现在他指导、扶持了一批年轻的名家名师,甚至也不止体现在他那非常成功的家庭教育一门三博士,还有他周身散发的独立的人格魅力。
让我感动的是先生那颗博爱之心。二十多年来,先生以其强大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有志于教学教改的青年教师。先生对后学的关爱和扶持,通过他热情洋溢的手迹长年累月惠及祖国的四面八方。当有人劝先生还是多花点时间写文章,他说:“培养并扶持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一项有战略意义的工作,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老教师有责任做好这项工作,这比我个人多写几篇文章更有意义。”令我感动的是先生他极尽苛刻的自责:“我只恨自己时间不够用,身体又太差,没有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因此,许多优秀老师用“高山景行,世人慕仰;先生之恩,山高水长”来表达自己对先生的敬佩和感激之情。从教育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让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师的筋骨尽快强健起来的扶持和奖掖是一件功德无量、恩泽后人的大好事。难以数计的青年教师经过先生“点拨”后迅速成熟起来。
让我感动的还有先生对家乡的关切之情。年近古稀的蔡先生虽难报“三春晖”,但始终有拳拳“寸草心”。我跟先生“素不相识,至今仍未谋面,更无任何亲友关系”,他纯粹是出于“同是故乡人”的友情的推动,出于对家乡教育的关心,才对我进行指导的。在蔡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坚持努力,必有所成”的勉励下,近年来,我也在《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刊上发表十多篇“颇有见地和理论水平的教学文章”(先生语)。
先生淡泊名利也让我深受感动。有一次,我收到先生馈赠的书,那是湖北教育出版社刚刚出版的先生又一部专著《点拨教学法》。我读后深受教益,认为这本书有助于引导当前语文教学和教研走出以下三个大的误区:忽视民族特色,语文学科独立性的淡化,语文教学科学方法研究的稀缺。因此我写了一篇七千多字的评介文章。文章写成后,我曾奉寄先生,请他指点,但先生看后,认为文章写得虽不错,却有捧杀之嫌,因而不要我发出。这在(相互的和自我的)吹捧成为一种重要流行色的当今社会,能如此为者,令我景仰!
我写这篇短文并不是为了那些诸如吹捧之类的庸俗目的———这些根本不需要,也有辱先生高洁的德行;只是为了奉献我———一个普普通通乡村教师对先生由衷的敬佩与感激之情。
(蔡澄清,著名特级教师,语文点拨教学法的创导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我县凉亭河人,现为安徽师大硕士生导师。)
(原载《今日宿松》2004年9月2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