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起伏不定的成绩“线”

起伏不定的成绩“线”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成绩下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学生成绩下降时,学生没有勇气再提高上去。她就把卷子递给了我,“75分”,这个数字鲜红而刺眼,应该说此时更绝望的是我。考试中的失分就是一种无声的警告。结果没有,孩子以为“我就是第四名了,我就算边玩边学,也能考得上清华”,最后的一个月竟然放松了。她知道成绩以后,立即给我打电话,兴奋地说:“苏老师,我这次完成

起伏不定的成绩“K线”

苏锡福

案例背景

成长的过程跌宕起伏,有高峰就有低谷。一时一地的失利,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更快进步。先有小挫折,才不会栽大跟头。学习没有一帆风顺的,总会起伏不定,没有人总考第一。别人要是不从第一的位置下来,我怎么考第一啊?总不能全班同学都并列第一吧?所以,成绩下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学生成绩下降时,学生没有勇气再提高上去。

案例过程

一、成绩起伏是正常现象

我记得高三的寒假,我的个性化辅导学生毅斌拿着卷子找我:“苏老师,我的数学考砸了!”

我看到她的样子,为了不给她带来压力,我故作轻松地问:“怎么了?”

她绝望地回答:“我这次数学没考好……”

“考了多少分?”

她看着我,问:“你真想知道?”

我点点头,并说:“我向你保证:我今天肯定不会批评你!”

这就是我跟我辅导的学生的一种对话方式,完全以朋友般的心态、口气来交流。

她就把卷子递给了我,“75分”,这个数字鲜红而刺眼,应该说此时更绝望的是我。因为毅斌要考浙大,结果数学只考了75分,意味着她是不可能考上浙大的,所以这基本上对我来说就等于判了死刑。但是在学生面前,我能做到什么程度呢?面对学生让我绝望的分数,我竟然面含微笑,多不容易!内心不是滋味,脸上还得堆着笑。可是只能这样,她考得差本来就很难受了,如果我拉长着脸,就如同往她的伤口上撒盐。我笑着问她:“假如你这次正常发挥的话,你能考多少分呢?”

她居然很自信地说:“我正常发挥的话,能考95分左右。”

我一听:“太好了,祝贺你,这次竟然考得这么好!”

毅斌一愣,问我:“苏老师!?我正常情况能考95分,结果只考了75分,你看把你高兴成这个样,还‘太好了’!”

我耐心地跟她解释:“我问你,假如你这次考95分的话,你是不是挺高兴的?95分近乎完美,把你的问题掩盖了,你以为你数学学得很好了,现在寒假到了,你整个寒假不会再想着学数学,开学之后,第一次数学考试,你肯定要败下阵来。既然这一次的成功注定下一次的失败,你说这次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次只考了75分,你肯定想着数学都考成这样了,再不学数学,还有什么出路?你看,积极性来了。另外,正常考95分,结果考了75分,你这20分是怎么丢的,它明明白白地写在你的试卷上。你把你的试卷好好分析分析,看看这20分到底是因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还是因为基本技能出了问题,然后你整个寒假就针对这20分的失分暴露的问题,彻底地投入学习,开学之后第一次考试,你肯定能考好。这一次的失败注定下一次的成功,难道这次失败不好吗?”

毅斌一听有道理,于是她整个寒假投入地学起数学来。

当然这中间还有些插曲,毅斌接受了我这个观点,情绪就平和了。当天我到上海出差,就带着她的卷子上了路,一路上我目不转睛地研究这张卷子,想知道她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回来之后,我根据她的这个卷子暴露的问题,又出了一些题目让她回答,结果她哪个问题都回答不上来。她不解地问我:“老师,你跑到我心里去了吗?我怎么啥不会,你就问我啥问题呢?”我告诉她,我在车上一直仔细研究她的卷子。毅斌非常感动,说:“老师,你不用为我这么费心费力,我今年寒假肯定要把数学学好!”

就这样拼了一个寒假,开学之后的第一次数学测试,她果然考进了班级的前5名。

考试中的失分就是一种无声的警告。善于抓住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才能在重大考试中发挥平稳,所向披靡。如果不注意这些反馈信息,这次考试虽然成功了,下一次考试必然大败而归。学习的起伏在所难免,正因为过程的跌宕起伏,让我们发现问题,让我们学会承受挫折,让我们学会清醒地分析自己的问题,当擦干眼泪,重新站起来的时候,就是一个巨人。为什么非要让我们的孩子败不起呢?

2008年我班的另一个学生陈旭,他离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只差2分。这个学生在高三时三次重要的模拟考试都考了全班第四名,报志愿的时候就只报了清华大学一个志愿。最后的结果是她却以2分之差落榜了。

后来她一家人到我办公室十分困惑地询问我原因,我告诉她:“这事很简单,就是因为你三次模拟考试都是第四名,才注定了你要落榜。如果有一次是波动的,你今年考清华百分之百能够考上。我当老师这么多年,知道这么平稳的学生是非常不正常的,因为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有波动。你每次都考第四名,你以为你的水平就是如此,其实好多问题已经被掩盖了,你没有发现。到了高考的时候,问题得到了暴露,所以就有今天的结果。”

美国的传奇将军麦克阿瑟说过:“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着。”把这话套用在高考上就是:“只有不怕失败的人,才配取得最后的成功。”

陈旭三次考试都这么稳,这很可能造成最后要出大问题。我觉得她的家长、她的老师应该事先预感到这个结果,应该给孩子及时的提醒。结果没有,孩子以为“我就是第四名了,我就算边玩边学,也能考得上清华”,最后的一个月竟然放松了。其实,最后的一个月是决定性的一个月,她竟然带着功成名就的感觉,不学习了,那她最后能不败下阵来吗?

二、怕输的结果是常输

今年的春节前,我班学生潘佳,这个孩子高一的时候,在班里考第一名。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她却背上了一个想赢怕输的包袱。她第二次考试在班里考了第五名,这个女孩就觉得丢人现眼,觉得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家长也没有正确对待这件事,从此这个孩子心中就蒙上了一层阴影,每次考试都想考第一。

到高三,已经在班里排第30名,而且还有一个月就要期末考试了。她的家长找到我,让我一定要帮帮这个孩子。我一看那个小女孩,长得很漂亮,但是一种淡淡的哀愁写在脸上。

我问她这次考了多少名,她低着头,声细若蚊:“我考了第30名。”

我又问:“你的问题出在哪儿?”

她想了想,回答道:“老师,你都不知道,我高一的时候考了第一,可是我每考一次试就后退一次,看到父母对我那么好,我内心受到谴责,觉得对不起我的父母。到现在,我已经掉到了第30名,都不知道该怎么学了,也没脸面对我的父母。”

我问她:“你觉得你在班里应该是什么水平?”

“老师,我觉得我在班里至少是前5名的水平吧。”

“你有没有想到过你是第30名的水平?”

她说她从来不相信自己那么差。

我又问:“这次这个30名是谁考的?难道是别人替你考的?”

她说是自己考的。

“既然是你自己考的,你为什么不承认这就是你的水平呢?”

她坚持说:“因为我不会差到那个程度。”

我笑了笑,说:“这就是你的问题所在。首先你必须面对这个事实,这个30名是你自己考的,即使这是一个比较差的成绩,它也是你考的。你明明考了30名,竟然不承认自己是排在第30名的学生。你们班第28名是谁?你分析一下那个同学哪一门功课比你好。”

她就在那儿念叨:“我们的名次是不公开的,但是我大概能猜到。他的物理不如我,他的英语也不如我,他的语文更不如我……”最后的结果是那个考28名的学生哪一门都不如她。

我就笑了:“你想想,一个哪一门都不如你的学生,人家竟然在考试的时候比你考得好,你难道没有问题吗?今天把你的问题找对了,你的学习问题就解决了。”

她又想了想,说:“老师,我找到了。我的问题可能就是,我每次考试都想考好,结果每次都高度紧张。”

我说:“很正确。你曾经考第一,它充分说明你的智慧、你的潜能、你的智商有多么突出,现在之所以考到第30名,不是因为你智商出了问题,不是因为你能力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你的心态出了问题。你只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在哪儿摔倒了,就在哪儿爬起来。解决了心态问题,学习就完全没问题。还有一个月就要期末考试了,你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给你定个目标,你超过那个第28名的同学,行不行?你只要能超过第28名的同学,你就是取得一次巨大的成功!”

她信心满满地说:“老师,我超过他,那太容易了!”

我趁热打铁:“好,你就别想别的目标,就超过他,行吧?”

她点点头,信心上来了,到了一个月以后的期末考试,她真的一下子考到了第27名。

她知道成绩以后,立即给我打电话,兴奋地说:“苏老师,我这次完成你交办的任务了,我竟然考了第27名,我太高兴了!”

如果不是我寒假前给她调整目标,这次考第27名,她依然以为自己是失败的,因为她的印象中,她就是前5名的学生。她只要不考进前5名,她就认为是失败,所以她永远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我给她降低目标,她考到第27名,就兴奋异常,又问我:“苏老师,你说我下一次的目标是什么呢?”

我说:“你下一次再在你们班超过两个名次,就是一次莫大的提高。”

她有点不满足地问我:“老师,我想提高5个名次,行不行?”

我说:“你能提高5个名次,那更好了,但是不要那么快,我觉得你能提高两个名次就够了。”

后来她高兴地告诉我,她已经考进前20名了。

我告诉她:“你下一次如果再提高两个名次,今年你们班的第一都有可能是你。但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提高两个名次就行。”

我这儿采取的是以退为进的策略,因为这个学生是一个很要强的人,也是一个内心感情很复杂、很细腻的女孩,所以她第一次考了第一以后,心理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你设法给她一个解脱,她解脱之后,就得到了一种成就感,她看到了自身的潜能,也就能树立信心了。

但是我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她考进前十名,这个学生根本做不到,就更加没信心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她一步一步来,积跬步而行千里,她取得了小的胜利后,尝到了胜利的甜头,就激起了她取得更大胜利的希望。

这样做,看似选择了一种妥协,但退是为了更好地进,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必有所得。就像老子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很多事情到底是福是祸,谁又能分得清呢?关键是,抓住问题善于辨析,要从消极因素中找积极的苗头,从积极趋势中预防消极因素,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发展!

案例追问

1.苏老师,您为什么把本文的标题命名为“起伏不定的成绩K线”?

K线是股票曲线用语,它包含了一定的科学规律,所以把学生波浪起伏的成绩比喻成股票K线,既形象又有道理。

我们追求的是一个完美的结果,但绝不是追求一个完美的过程,正是因为过程的跌宕起伏,才有可能造就一个完美的结果。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丰富人生的过程。成也高兴,败也高兴,成有成的快乐,败有败的回味。但是我们很多的学生,我们很多的家长,却总是让自己败不起,似乎学习必须是直线上升的,只要有一次失败,本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自己却想不开,甚至一些家长对自己孩子成绩的波动接受不了。我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我教的所有学生,成绩基本上都遵循一个波浪起伏的过程,我还没有教过一个学生成绩一直是上升的,一个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没有高中三年是直线下滑的,所有的学生都处在波动中。作为老师,不要一看到自己班里的学生成绩波动,就对他大加非议,给他施加压力,似乎你的学生成绩有波动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

2.为什么说“怕输的结果是常输”?

高三学生潘佳,背上了一个怕输的沉重包袱,她又怎能考得好呢?结果她每次考试的时候,每次都想考好,每次都退步。越是退步,她的心理包袱越重。最后她不堪重负,严重影响到了生理。每一次开学,她脸上就一脸的青春痘;一放假,青春痘就没了。这是让学习逼得不仅心理失调,内分泌也紊乱。

从辩证的角度来讲,赢不一定是好事,输不一定是坏事,无论输还是赢,都应该有合理的心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在学习上没有常胜将军,只有及时调控自己,争取多打胜仗。在学习过程中,从不忽略每一个看似细小却有可能产生重大后果的问题,并且锲而不舍地加以解决,才能取得关键性的胜利。如果因为怕输而背上思想包袱,那么结果只有一个———必输无疑。

案例感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