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缺点中挖掘优点

从缺点中挖掘优点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甲班的小婷是一名任性顽劣的女生。乙班小波也是我的一名个性化学生,他是一名学业和习惯都很差的男生。但渐渐地,小波的秉性开始流露出来:冲动、任性。于是,我经常找机会与小波接触,时不时地与他谈话,虽然还不能走进他的心里,但他还在一点点进步,没有出现严重的违纪现象。与小婷一样,正当我感到对小波的帮助卓有成效时,暑假传来了他与新高一同学打架的消息,而且把对方打得不轻,性质严重。

从缺点中挖掘优点

陈 芬

导师简介

陈芬,女,民盟盟员,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她从事高中英语教学20多年,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她热爱英语教学,善于与学生沟通,工作风格严谨、务实、敬业。在教育教学中,她热衷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对他们的教育也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只有对学生充满爱,教育才能赋予真正的意义。

案例背景

初中升入高中,我们往往想当然地认为一个良好的开始必将是成功的一半,只要学生一进高中,规范好他们的言行举止就能使他们逐步转入高中学习和生活的正轨上来,并按照老师的教育方案发展下去。然而,事情并非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学生的生理年龄虽然到了高中生阶段,但心智年龄还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还有一大批高一学生目前还处于儿童的心理状态,他们正处于少年向青年期成长的磨合期。学生在小学、初中形成的习惯基本已经奠定了高中生未来的发展。如果他们在小学、初中养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那么,作为高中教育工作者,转化他们的任务就相当沉重。由于这种生活、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在我们学校不在少数,因此,就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耐心并做好应对他们成长过程中反复变化的心理准备。

案例过程

本学期我任教两个平行班级,两个班级均有一些问题学生。甲班的小婷是一名任性顽劣的女生。进入高中,我们进行了学前教育,在这三天里她就表现得个性张扬和喜怒无常,让人很容易记住了她。她在初中时就与男生交往亲密,到了高中,她仍旧与那个男生交往甚密,严重到考试时相互作弊,有一次甚至因那名男生提出终止与她的关系而拒绝参加期中考试,任何人都劝不住她,只是在一边号啕大哭,家长对她也是无可奈何。哪知哭过一阵子后班主任看吃饭时间过了就带她外出吃饭,回来后她又喜笑颜开,没事儿一样。在课堂上,她对信不过的老师经常说些挑衅的话语,甚至蛮不讲理。文理科分班后,她成为了我的个性化学生,鉴于她的情况,我决定慢慢走近她。经过交谈,我发现她非常单纯和幼稚但却自以为是,对老师懂礼貌,而且知道老师对她的好,有知恩之心。于是,每逢考试前后,我都找她交谈,让她感知老师在无时无刻地关心着她,也让她开始有意识地摆脱自己的幼稚,学会克制自己,让自己成熟起来。同时,在回家的时间里,我不断地与家长或她本人联系,实时地对她进行监控。经过一学期的交流、了解和提醒、监督,小婷比较明显地表现出了理性,学习成绩也有所上升。

正当感觉自己在转化个性化学生有点收获时,却传来消息,在暑假期间,她又恢复常态:任性、随心所欲,几天不回家,在外玩耍。通过与其母亲的交流,发现她母亲还是对她无可奈何,想管又管不了她。

乙班小波也是我的一名个性化学生,他是一名学业和习惯都很差的男生。刚进入高中时,就听生活老师说,他在初三时曾对老师非常无礼,并放言说不会再来读书了。起初,我发现他在高中并没有什么异常,相反,他有时对我们任课老师表现得非常热情和有礼貌。但渐渐地,小波的秉性开始流露出来:冲动、任性。与小波交流是一件很费力的事,因为他始终爱钻牛角尖,认死理,自以为对社会上的事情很懂。据了解,他父母远在南京,对他的管教很忽视,平常放假回家他都是回奶奶家,久而久之,小波对其父亲形成了很大的偏见,认为父亲对他不管不问,于是,他与村里的一些社会青年有了很多的接触,染上了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如撒谎、打架、逃学等。

人无完人,但也不可能一无是处,我坚信他一定有一些发光的地方。经过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他对老人还是非常有礼貌的;虽然不喜欢学习,但也没有完全到厌学的地步,考试不作弊;自尊心非常强,受不了一点委屈。于是,我经常找机会与小波接触,时不时地与他谈话,虽然还不能走进他的心里,但他还在一点点进步,没有出现严重的违纪现象。同时,我也与其父亲当面交流,极力帮他们父子间疏通关系。经过一个学期的交流与教育,小波有了一些进步(包括学习成绩),除了偶尔有些小的违纪行为,如迟到、不按时就寝等,很少再出现大的违纪行为了。与小婷一样,正当我感到对小波的帮助卓有成效时,暑假传来了他与新高一同学打架的消息,而且把对方打得不轻,性质严重。

孩子的成长必须经历一段磨炼他们心智的过程。我们也许过于自信,总感觉只要自己付出了,学生就一定能转变好。以上两个学生的案例说明,要想转变一个学生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事情。在学校,学业差往往意味着各种行为习惯落后(包括学习和生活习惯)。而行为习惯差往往是长期养成的,对于这些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要想在短时期内教育见成效是很难做到,也太过理想化。他们在转变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反复,想让这些学生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是任重而道远,在高中三年里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无比的耐心和毅力进行个性化教育。而且,还要同时不断地做家长的工作,提高家长的素养,使家长与我们同行、同步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形成合力,才能最终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教育的实效。

案例追问

1.陈老师,您作为学校第一位局级优秀教师,一定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为什么您却列举这两个失败的案例?

也不能说是失败的案例,因为教育还在继续,但这种教育过程中出现反复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因此更需要研究。人们往往喜欢成功的光环,却很难看到成功的光环后面有多少艰辛与失败。我想用这两个案例告诉人们,个性化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两句空话和决心,它更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无比的毅力和爱心。这两个案例只是说明高一时他们的表现,我更想对他们进行继续教育,看看他们在后期的过程中的表现,也更想证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2.在中学,对于学习、品德都有问题的学生,老师们往往唯恐避之不及,您怎么看?

对于这样的学生有人称之为“双差生”,这样的说法我不赞同,因为这对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很大,不利于对他们的后续教育和发展。但这样的学生的确让老师们非常头痛。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学业成绩都很差,又不愿让老师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与老师处于隔绝的状态。但我始终认为,这样的学生不是天生造就的,肯定与他外在的世界有关:家庭背景与教育、过去的环境与教育等,只有找到根源,再加上无限的爱与关怀及容忍之心,就一定能使这些孩子得以好转。作为一名老师,对于这样的学生就是一个挑战,只能迎面而战,不能回避。

3.在案例中,您多次提到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您认为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起着什么作用?

父母乃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终身的老师。我们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了解到,许多孩子表现的优劣与否与其父母的教育和环境背景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以至于有些极端的想法是:优异的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他天然就形成的。这里所谓“天然形成”则是指其家庭造就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想要让他成为什么形状就看他的父母和其他教育者在上面“画”些什么?在学校的教育中,我非常赞同家庭与学校的合力教育,也主张创办家长学校来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以便进一步提高对孩子的教育实效。

读者感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