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怡·秋日教育手记

心怡·秋日教育手记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更有甚者认为:国家地区之间, 10年比的是经济, 50年比的是制度, 100年比的是文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木仍经济,树人需文化。“化”是教育的至善境界。由水和风可化为万物和人,由教育可化为贤人、圣人。因此, “化”作为教育的至高理想目标,一直受到推崇。一个女人,一旦有了孩子之后,她的生命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第一辑 心怡·秋日教育手记

我失去了整个夏天

却用忧伤

激活了秋天

激活了一个苍老的念

教育,我滑落你飘逸的影里

1

看了张文质写的书,我被他“毒中了” 。受他的影响,我几乎成了这位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的“模仿者” 。2011年8月下旬的一个清晨,我决定了一件事。我要写一部“碎片”般的教育思考集,有什么就说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把我喜爱的火坛里溅出的火花收拢在一起。“所有的文字都是为希望而做的辩解,在动人心魄的叙述背后浸透了,教育的惊慌与生命的悲情。 ” 9月,是新学生入校的日子。新的旅程,就从秋日开始,且行且吟。

2

晨辉中,一只小麻雀在我办公室北边窗台上跳跃顾盼,抖动漂亮的羽毛调皮地冲着我叫了那么一声甚至只有半声,而后又匆匆飞走。不久,另一只小鸟飞来,却很怕生,稍停了一会便转身去了。此时,一阵微风拂来,淡淡的桂花香渗入心肺。我闭上双眼,放下所有,任思绪随着鸟儿盘旋,让灵魂随着花香向远处飘去。内心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在暗流,亦张亦烈地向前移动,最终,它几乎全部移进了我的血液,默化成一种对自然的崇敬和一曲对生命的礼赞。

伯罗蒙塞尔说,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有福的。因此,我认为,一个人只要他还能感动,就绝不会彻底丧失爱心和责任。教育孩子,请从感动开始。

3

国际文化讲堂上流传这样一句话: 19世纪靠军事改变世界, 20世纪靠经济改变世界, 21世纪则要靠文化改变世界。更有甚者认为:国家地区之间, 10年比的是经济, 50年比的是制度, 100年比的是文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木仍经济,树人需文化。

“化”是教育的至善境界。《韵会》曰: “化,天地阴阳运行,自有而无,自无而有,则为化。 ” 《管子·七法》则讲: “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习也,谓之化。 ”化意味着育、意味着长、意味着生,也就是变。由水和风可化为万物和人,由教育可化为贤人、圣人。故《礼记·中庸》谓: “变则化。 ”可见,所谓“化” ,就是成功,就是新体即新生命的诞生。因此, “化”作为教育的至高理想目标,一直受到推崇。时至清末,魏源还强调“教以言相感,化以神相感。有教而无化,无以格顽;有化而无教,无以格愚。 ”不,不,只要生命存在,我们便是教者,亦是化者。

4

《圣经》讲,世上原来只有一种语言,叫亚当语。有一天巴比伦地区的人们想建一座通天高塔重回天堂。为了破坏人类这胆大妄为的举动,上帝一夜之间让语言变得五花八门。人们再也听不懂对方说什么,误解、分歧使大家终日吵吵闹闹,建塔计划因此失败。后来,人们把这座塔叫做巴别(变乱)塔。

我经常在思考,许多教育计划失败的原因,是不是大家误解、分歧导致的呢?若如此,那变乱者是自己,与上帝真的无关。

5

如今社会上最热的一个词,也许要算“幸福”两个字了。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理解。有一个基本规律,幸福与富贵贫贱无关。富贵人可以得到幸福,贫贱人也可以得到幸福。但是,幸福一定与道德有关。道德,只有在促进人类幸福之时才具有存在的意义;幸福,只有得到道德的引导才有可能实现。我想说,实际上我更想这样说:教育要幸福,更要道德,我们需要幸福与道德双倍的呼吸。

6

新学期开学典礼结束,我到学生宿舍、教室、食堂巡视了一圈。因为女儿,因为这批新生的年龄正如我女儿一般大而更加关注他们,我已经无法身陷于慵懒,这些小精灵的到来在刺激我的思维,我等待着随时做出自己的判断与反应。

这些孩子,在没学会生存之前,先学会了生活。校园里,多数孩子对以后想做什么工作一脸茫然,却十分清楚地知道未来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对物质的追求越多,心灵上的阴霾越多;对精神的追求越多,心灵上的阳光越多。刘小枫曾有“这一代人的爱与怕” ,对眼前的孩子和今天的教育我也是这样吗?

7

读叶延滨的作品,我别有感触的一句话是: “阳光对前进的人们说,请不要用左脚去批判右脚,左脚和右脚都要与时俱进! ”教育是有温度的。作为教师,我多想说,蜇痛我们皮肤的是阳光,蜇痛我们血液的是灵魂,蜇痛我们心房的是责任,蜇痛我们记忆的是校园。

在校园里,谁把黑夜的蛋壳啄破?

8

李斌,大专二班学生,上届学生会主席。开学典礼后,他对我说,你比现实中的校长更有趣。我问他怎么回事,他就认真地说:校长您今天的演讲可来劲了。

开学典礼,校长演讲不可或缺。从校长的演讲中,年轻的学子依稀看到未来的校园生活是何种模样。在某种意义上,校长就是学校。校园里,值得永远追忆的,不只是抽象的精神,更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校长开学致辞是为开学第一讲。这一讲,有的话可能重复无数从不被人记起,有的话可能说上一句就再也无法忘记。总有一些声音不会随风而逝,它融进学校文化的骨子里,成为解读学校的注脚,成为校长故事的演绎。

学校,是校长的镜子。校长的身影可能比墙上的校训更为真实。

9

传说中的天方国,有一对神鸟,雄为凤,雌为凰。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凤凰也会老,每次老的羽毛拔不掉,就无法飞翔,而每次换羽毛,都要将全身羽毛拔光,再等新的羽毛长出来,这段时间是无法飞的,也没有吃的,非常痛苦。历经此番苦难,从此鲜美异常,并得到永生。

读过这段话,我的看法是,美好未来是经过克服困难而来。接下来,我会武断地说,今天教育的苦痛和学校各种应景式的活动,大多都是反教育的行为,绝不会换得美好未来。说这句话时,我的怨气早就散了,剩下的是疲倦。

10

正在吃晚饭,女儿突然说: “不行了,来不及了,老师要我们18点20分就要到班上。 ”我赶忙问怎么回事,女儿说: “不按时上晚自习,要扣品行分。 ”晚上赶,早上也赶,舍此,孩子还有什么办法呢?

不是孩子的错,是我们的错。我们没有耐心等待孩子慢慢长大,我们没办法让孩子自由成长,我们不给孩子失败的机会,我们不切实际地希望孩子总是最好的,我们用自己的梦想取代孩子的理想,我们甚至不让孩子有自己的向往。我们也许因为自己卑微而饱受冷遇,便想把孩子培养成高贵的种类又去轻贱别人的卑微。

我很想问女儿:你快乐吗?可是我不敢问。

11

一个女人,一旦有了孩子之后,她的生命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孩子,激活了女人的慈母之心,只要有了这颗无私无畏的慈母之心,一个女人就能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卑微走向崇高。这段话是赵正军说的。每个人都有四个善端:恻隐之心, “仁”的源头,人皆有之;羞恶之心, “义”的源头,人皆有之;恭敬之心, “礼”的源头,人皆有之;是非之心, “智”的源头,人皆有之。我说的是,这四个善端,总在绑架我,掩藏在我的身后,没有别的企图,我自己也就认可了。不知你是否会成为我的伙伴?

12

表弟来城里打工三年了,小孩在城里一所小学毕业,因户口在乡下,住地旁边的一所初中总不愿收留。多方托人拉关系总算在开学第一天塞进去了。一说起这事,他的肚里还装着一大堆苦水。对每一位陷入择校泥潭的家长来说,这份经历,注定了是百味杂陈:纠结、焦虑、忐忑、紧张,有的被中间人的狮子大开口而激怒……进了校,编班时又在等待中折磨自己,时时处在神经质的焦灼之中,手机24小时开机,生怕错过一个电话。为自己的前程不愿折腰,而为了子女的前程都在东奔西走中陪着笑脸,总担心对方不高兴、心情不好而拒绝接受孩子上学。

孩子啊,在这里,你将度过的也许不是你最幸福肯定不是你最灿烂,但必定是你记忆最深的一段时光。可能,择校所表现出来的扭曲的教育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影响,对你而言,已进入令人心悸的噩梦。“把爱写在外套,怎比送入心里。 ”

13

2011年8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第27个教师节座谈会意味深长地告诉世人: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是穷人,而穷人中最多的又是农民。农民最需要学校、最需要教育。我们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农村着手,而改造农村必须从发展农村教育入手。 ”我特别感触的词汇是“穷人” 、 “农民” 、“农村” 、 “学校” 、 “教育”和“改造” 。这些浓缩情感的词语,让我仿佛听到总理的脚步走在我们心里。

农村孩子更需要长久关注的目光。疲劳的农村不能有疲劳的教育。家有读书郎,愁坏爹和娘的历史更不应重演。唉,又把话说重了。

14

一天中午,参加朋友的聚餐。当得知我是搞教育的,一位朋友说,我最看不起的是老师。听了这话,我心里咯噔愣了一下,怎么了?接着这位朋友便倒豆子了: “我读小学时,父亲是县委领导,老师经常讲,这孩子有一位好爸爸。我的成绩总是全班倒数一二名,教语文、数学的老师最瞧不起我。初中如此,高中也是如此。后来,老爸退休了,我背着他当兵到了部队,指导员叫我当班长,我带的班成了全团的模范班,这时,我才找到受表扬的滋味和当优秀的感觉。 ”

教育对人的伤害,迟早会显现出来,时间越久远,越难纠正。错误的教育比没有教育更可怕,它会长期潜伏并起作用,一点点地腐蚀人的灵魂,一点点地毒化社会风气。教育精神被腐蚀,教育生态被污染,后果比天灾更可怕。

“只有当人们真正理解教师的意义时,孩子们才能生活在蔚蓝的天空下。 ”今天教育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也许我们从现在开始还来得及。

15

九月初三,我的生日。母亲先天晚上就打来电话提醒妻子和女儿。生日于我而言,更应该记住的是母亲的辛劳。我是在母亲劳作中来到人世的。那天中午母亲上山摘了一担油茶籽,回家放下担子,我便在她的汗水与泪水中降生了。此时此季,大雁远飞,每当看到高高的大雁飞远方,我就想呼唤,呼唤您,母亲。

呼唤母亲,常想起忆起养我育我的小村庄。九月的乡村,朦胧地躺在山雾里,山雾却将月光晒得发白,村庄却将晨雾晒成烟霞,烟霞却将露珠晒成七彩的梦。梦中,有千万束花蕾,和千万朵笑声飘洒。日头将红薯片晒成蜷曲的铺盖,母亲坐在门前晒心事,晒掉一种霉,又长出一种疼,晒走一种忧伤,又浮起一种甜,像父亲晒走黑发,长出银丝,晒走岁月,长出皱纹。到如今,只有儿女们在记忆中不时将他们的爱翻晒出来取暖。时光把我从童年晒成青年,并由中年将走向老年,而晒我的日头和月亮却永远是那么年轻。

当我思考教育,时常想起母亲和那梦中的小村庄,这是不可思议的。

16

谈起乡村老师和农村教育,不由地记起贾芝老先生对播谷鸟的咏叹和赞美。“我第一次听见它,布谷、布谷的叫,叫了一声,又飞到哪儿去了! ” “麦熟的五月,红石榴开了,我愉快的播谷鸟又唱了。 ” “忠实的鸟啊,在你凄苦而又愉快的声音里,我听到了中国人民的灾难和胜利! ” “飞鸣不已醒大地,春来种子总萌发。 ”

乡村教师就是农村教育劳作不息的“飞鸣的播谷鸟。 ”他们以子归啼血的精神和飞鸣不已的干劲,唤醒乡村。我多么希望我们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能领悟这一点!

17

在所有的自然之声里,我最喜欢秋之声。秋之声,就是天籁。天籁乃是音乐的最高境界。我们的古人早就说,那是从天上来的声音。先圣们说,古琴之音为天籁,土埙之音为地籁,昆曲之音为人籁。

我们的祖先是重视乐教的。马端临在《文献通考·学校》中称夏“以射造士” ,商“以乐造士” ,周“以礼造士” 。“乐”为“六艺”之一。乐的产生较礼要早。“乐”字始见于甲骨文,但“礼”字没有记载。并且甲骨文中不止一处出现“乐”字,充分说明乐比礼出现得更早。“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今天,礼乐教育的缺少与缺位,你承不承认,教育是容易让人背叛的。音乐、美术、体育被称为小专业,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列为辅修课,有的干脆叫“杂课” 。可是, “杂课”教育,生来就不是“杂说” 。远离音乐,教育很快会变得十分无聊,且在发疯中被虚妄所代替。

18

古今中外的农夫田园耕作,流程大体相同:疏松土壤、播撒种子、浇水施肥,然后就是耐心地等待,等待庄稼自己破土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因为所有农夫都明白,庄稼只能自己生长,再聪明、再有本事的人也没有办法代替庄稼生长。

接下来,替孩子向老师和家长们说一句:我的成长你能代替吗?不能!我的疼痛你能代替吗?不能!我忍受歧视的煎熬你能代替吗?不能!那么你能代替我什么? “你折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能飞。 ”可知道,你给我力量,你是我的光荣。

19

有时真的很奇怪,聊天中的一些话甚至一句话,也会让我不断地思考。比如, “教学是个良心活! ”很多老师如此说。当教学沦为良心活时,教学便掺杂进许多无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良心是一种软力量,它像水一样,如果缺乏容器,很多时候会流走。它需要一个完整的容器来盛装,才可以完好保存下来。

由于良心上过不去怕对不起学生对不起学校,要么比别人多投入精力,教学科研兼顾;要么牺牲个人利益少写论文少做科研,晋升不了职称。难怪有的老师说,全身心投入教学是一种自我毁灭。因而,一些不想“自我毁灭”的老师,迫于科研、论文等压力及自身利益的需求,只好置教学于其后。

今天的有些教师,爱讲话却不爱讲台,为学生所做的不是提供路标,而是伪饰与作秀。他们跑得太快了,灵魂没有跟上,得停下来,等等灵魂。这种痛,你永远不懂,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20

顺着上面的话题接着讲。有人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因为它深埋于地下,人们看不到它,它却默默地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那么,对于学校而言,教书育人是它的良心,因为教师的存在、学生的发展、事业的需要都倚重于它,而它的效果又不能即时显现。

21

一所学校应当有故事,有故事就会有文化积淀。时下,许多教师对形而下的物质享受和“大楼”是那么迷恋和向往,对形而上的精神境界和超越功利的价值追求却那么消极甚至冷漠。以致北大教授陈平原喟然长叹: “今日中国的大学园里,难得再有经得起学生再三阅读、品味、传诵的尚未老态龙钟的教授及其故事。 ”没故事也就没了灵魂。

今日的校园果真没故事了?并非没有,只是如今的故事味道不同了。如教授争抢处长的交椅,论文只挂个名,辅导要收费,考核拿优四处拉关系,评职称请吃送礼等等,层出不穷,亦真亦幻,啼笑皆非。

现在我最为担心的是明天的校园又将上演怎样的故事。我已经无法相信自己的判断力。我并不是善于自我克制的人。我也不想掩饰自己对今天的教育制度的担忧。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

22

在纷繁的世界中,有两种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一是种子,二是孩子。一颗微不足道的种子,经过生长衍化,可以绵延万代,生生不息;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拥有无限发展的潜力,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带来一片生机。

种子和孩子的生长都离不开温度。没有阳光的温度,再好的种子也不会发芽、开花、结果。没有教育的温度,孩子的灵魂就难以自化、自生、自善、自守而自成。

23

把脉教育的“温度”是老师教书育人的起点。有温度的教育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发现,是一种等待,是一种宽容,是一门温暖的功课。就像文火煲汤,绵绵若存,持续释放着热诚,煨出纯粹,沁出醇香……最后,那种特有的香气会弥漫在孩子一生的行程中。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教育温度,我想用自己的心和行动将教育理念变成有温度的爱与教育。

24

青年马克思是如此描述他的理想: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由此,我想到,教育是“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教师的付出“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 ,教育和教师带来的幸福“属于千万人” ,教书育人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 ,却永远存在。

也许,有人认为教师没那么高尚。若如此,我将冷静地回避开了,继续上路,冷眼看着自己,把主观的情感投射到了客观的情景之中,以自己的教育行为幻化成教育理念的真实呈现,或多或少地给“教书育人”加上一点“味精” 。

25

教师一旦将教书育人这块土地当成自己的心、自己的肝,那么,他一定能像大树根一样深深地扎下去。即使心头滴着血,脑海里也始终记着孩子成长的每个瞬间。

26

教育者当有赤子之心,如刚刚坠地的婴儿拥有那种本然状态的心。

许多人在创造财富和追求功利的过程中可谓不择手段,但到了一定程度又感到内心不安,需要一种心灵的救赎。究其原因,缺失了与生俱有的“本然状态” 。教无际涯我是舟。孙思邈有段经典的语言: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

思考这段话当然需要知识与素养方面的准备,但更重要的还是你一定要沉得住气,慢慢琢磨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句话。

27

午睡醒来,我继续阅读,随手一翻看到的是一组关于教育改革的文章。目前,我们的教育改革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任何一次教育的改革归根到底都是对于教育价值的一种选择。我们平常讲,什么样的学校是一所好学校?什么样的老师是一位好老师?什么样的学生是一个好学生?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一句话,我们的教育改革的一个价值判断就是:什么样的是好的。

我想,好的教育就是学校的灵魂要成为师生的灵魂,学校的精神要成为师生的精神,学校的价值成为全体师生的追求。比如人性、理性、良知、信仰、道德、责任、担当、自由、爱心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学校教育应该追求的价值。其实,今天的老师和学生并不缺少聪明,并不缺少机敏,但是缺少对崇高的一种体悟,缺少对价值理性的判断和选择,缺少对未来的自信。

在今天这个缺乏自信与担当的社会,我必须时时提醒自己,无论改革走到哪一步,都需要整个生命去坚守纯洁的教育信仰。也许,正是这信仰,抵御住了一生的失败。

28

黄蓓佳直截了当地说:我们那一代人丢失的东西太多太多,怨不得大家现在溺爱孩子,实在是想借着孩子的生命再活一次啊。

这是一段特别让人纠结、不安的文字。它逼近了真相,又使我们不知所措。“虎妈” 、 “狼爸”要用孩子的血培育自己的梦。

29

是谁把“素质教育”这样的课题抛给了我?让我想起鲁迅在《影的告别》中的那些话: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意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意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意去! ”他这利刃般的告白是为我写的,为我守住地狱的入口处。

素质教育不能成为标签,要让孩子一边学书本,一边玩。在书本上认字,在玩的时候学书本上没有讲到的人生道理。我们这一代人因为小时候没吃的饿怕了,有时间玩多了,因而现在对小孩想吃什么尽量去满足,怕饿着他,小孩想去玩是不允许,怕他把心玩野了。如果尊重个性,就应该允许一拨人有一拨人的活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烙印。“然而,你正是我所不乐意的。 ”我不会独自远行,没有你一切教育只是虚空。

30

勃朗宁告诉世人:我睡眠,是为了清醒;卧下,是为了起来;休息,是为了走更多的路。

这段话给我直接的影响,因为我是这样想的:中国没有入睡的书生,也没有入睡的老师;蹲着教书,千万别趴下;方向和目标未明确时,停下来静心思考比匆匆赶路更有价值。我曾经付出辛勤的汗水和不断的努力,但结果都是和同伴一样,走进了梦里,总想让梦的双眼都是明亮的,心中不免生出些许期盼和痛楚。

31

动情的蜻蜓,把一个个亲吻的涟漪留给了池塘;一根芦苇转过身去在傍晚低低的薄雾中羞涩地捂住脸庞。

这是能够思想的芦苇。说这话的人叫帕斯卡尔,法国哲学家。“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也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

芦苇不会孤立地存在于一处,它必然会是一片一片地生活在一起,相依相持,绰约多姿,相互关心,相互照料着的。当风吹过时,它们会层层叠叠地偎依在一起,肩靠着肩,背挨着背,以一种永不言败的姿态接受风的侵袭。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永恒的沉默。这正是思考的意境。数不胜数的理由,都可以使人相信:我思故我在。宇宙用广阔的空间将我们包围,而我们用思想将宇宙包围。

32

一天早上,小儿子对爸爸说: “我今天可不可以留在家里?我觉得不舒服。 ” “你觉得什么地方不舒服?”爸爸问道。“学校。 ”小儿子回答。

为什么一听到“学校” ,学生不屑的眼神就流露出无奈;为什么一走进课堂,学生就将生气勃勃的自己隐没;为什么一看到老师,学生欢快的表情瞬间凝固……

教育缘何不快乐?我相信这个孩子一定格外诚实,他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这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我比孙悟空头痛。

33

多看孩子一眼,老师就会读出理解,期盼,欣赏。孩子们上课时可能灰头土脸的,但是你看他的眼睛,可能闪闪发光,充满无限的憧憬。从期盼到好奇到困惑到恍然大悟到会心一笑到获得满足,在孩子们的眼睛里,老师应该看到这样的图景。

不能把孩子变成一种工具,当作老师谋生的工具,晋级的工具,升职的工具。教育应该是文化育人,不是知识育人。当老师不是教书育人,而是育人教书。把人育好了,书自然就教好了。当你只想着教书时,书是教不好的,可能分数上去了,但学生不喜欢你。

我奇怪的是,在我们身边,若选择这样做却是需要多大勇气,以及对成功的自信与自觉。

34

华应龙老师在对待学生犯错方面,总结了融错三步曲:第一步,容错,容忍、包容错误,错是错;第二步,融错,将差错化为教学资源,错不是错;第三步,荣错,出错是光荣和荣幸,错还是错。因为正确的解答,可能只是模仿;而错误的解答,却可能是创新。

据我观察,今天的学校,孩子们普遍缺乏的就是老师的融错度。“不输在起跑线上” 、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 “以分数论英雄” ,使成长之途布满了危险。这一切几乎成为孩子们在学习中的共同感受。“融错不是忍错” ,谁能说这难道不是教育的艺术?

35

把教育存进银行,吃他的利息。

对教育我们可以左看右看,看了又看;前评后评,评了再评。但切莫停下脚步,躺在懒人的怀里,闻着铜钱的馊味。

36

在全市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我同大家曾这样交流:除了教材,还是要带上一颗诚挚的心,和宝贵的成长经历,到学生和生活中来驻足、流连、探索,这样会更加完整地理解教育的真谛,贴近教育,和他鲜活的真、善、美而一起脉动。如此,你方会领略,名师是如何生成的,为何让人敬仰;才会深入理解,教书与育人是如何进行的,又如何紧密融合;才会幡然觉察,一个人做教师并不难,难得的是,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都那么充满爱心。这时,你才会不可遏止地持久思索:如何能像先贤那样用炽热的心来感应孩子?如何清醒地面对现实?如何重塑师表的心灵?

在校园每个角落都有爱等你,而此前的你只不过是在寻找自己。

37

孙悟空与妖精打斗时,一叫妖精的名字,妖精就会逃走。今天,我们一说起“择校” ,政府和部门的责任也会出走。

痛,已经够痛了。我望着学校,是花果山还是五行山?

38

一位作家说得好:人总是要长大的,但眼睛不要长大;人总是要变老的,但心态不要变老。学校应该像个孩子。换个角度说,活泼的儿童、勃发的少年,一定是生长的、进步的、向上的、向外的。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像个孩子就是在进步。所有的学校应是像个儿童,天天向上,在春风化雨中拔节生长。把学校比作孩子,还表达着不急不躁的平常心态,一切都纯真可爱,这是多好的品质啊!恰是我们需要的。

39

读书比许多领域需要更多的天赋和悟性,而不是死学。学习的初衷应该是陶冶性情,提高人生修养,最重要的就是要自得其乐,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而我们今天的家长,有许多已经把读书作为追求名利的途径和炫耀的资本,这违背了教育的本质。

一切都要变味了,可怕的事情还在变本加厉。这些事实告诉我,有的人已经陷进去了。我想站在教育的大街上,对着所有的人喊:快来看,这是陷阱,不信,你就跳进去吧!

40

教育是美好的,一如其他所有美好的东西,总是有一些苦味的,因而对于这苦味也要真诚歌唱。

梅花香自苦寒来。适当的“苦”是可行而必要的,但无度的“苦”却是不可取的。别人读书到三更,那我就读到五更。如别人读到五更,那我就通宵熬夜。结果呢?梅花没香苦寒枯。过于努力也是不成的。成功必努力,过于努力未必成功。

41

关于上面的话题,我还有一些想法,现在接下来讲一讲。你知道大树最高能长多高吗?科学家说,一棵树再怎么具有生命力,也只能长到122米到130米,不是大地撑不起它,而是它自己撑不起自己。在130米的极限,再长1米,甚至哪怕几厘米,都可能自己压垮自己,轰然倒塌。在人生中,读书、工作、理想都是如此,要十分努力,却不可超出自己的能力极限,尤其不能把别人的高度当成自己一定要达到的高度,否则往往逼不出成功,却逼苦了自己。

一想到我们身边名目繁多的“特长班” 、 “奥数班” 、 “兴趣班” 、 “培训班” 、 “强化班” ,我心生畏惧。想到一个孩子一天要进五六个这样的班,我心里难过。这是什么样的教育啊?

42

教育是有规律的,不能一味地追求速成。“饭未煮熟,不能妄自一开;蛋未孵成,不要妄自一啄。 ”万事均有平均之道, “慢慢来”是重要法宝,慢工出细活,况且慢不一定代表低效。《时间与人生》讲了运筹时间的一个公式: 8 - 1>8。其含义是从每天8小时学习时间中,抽出1小时从事体育或其他休闲活动,结果学习效率大于8个小时连续趴在书桌上。欲速不达,慢中有快。成长是需要耐心的,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就像煮面条,水还没烧开就放下去,不会早熟,只会很纠结。“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 “甘于寂寞终成大器,长期坚守铸就辉煌。 ”我们该做的,就是蹲下来倾听花开的声音,等待每一朵花慢慢绽放。

43

突然,有几句话在我脑海扫过,于是赶紧记了下来:改革,不是缺改,而缺革;法律,不是缺法,而是缺律;管理,不是缺管,而是缺理;教育,不是缺教,而是缺育。教育总是牵着我的神经,让我喘不过气来。

关于教育,很多事止于坐而论道,没有起而行之。有计划不行动,有责任不落实,有机遇不抓紧,有价值不体现,结果都等于零。当我感到厌倦、退缩,我又想起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慧语。他这句话是由乌鸦的境况生发而来。看来,乌鸦也是可爱的。

44

要保持对教育始终如一的热情是困难的。我们本身很矛盾,也无助于受教育者形成这样的品格。比如,长寿是愿望,变老是忌讳。这是矛盾,每个人都须面对,不能怕老。没有皱纹的祖母,才是可怕的。一位哲人说:心脏是没有皱纹的。一个人最可宝贵的不是你是否年轻,而是你是否有年轻的心,有没有装得下四海风云,容得了千古恩怨的胸怀和心境。要对教育拥有始终如一的热情,就应像海上的垂钓者,哪怕最后是提一只空鱼篓,也应轻松地吹着口哨回家。

45

如果我们不能直面学校课堂的现状,勾画出学生成长的轨迹,也许我们就会一次次失去良机。我们只会越来越离讲台更远,越来越离学生更远,越来越离教育更远,一步步走向孤独。教学只能在梦里多停留了两秒钟。

46

高考录取工作下周将要结束,今天再也没有比教育话题更易引起民众关注。懂教育的,不懂教育的都会议论。议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教育的人话太多。要么乱评乱说,要么献媚献俗,就是不见这些人献计献策。

有时,我会乐观地想,骂声是一种心声,也是解决问题的先声—— 用马克思的话说,翻一个跟头,就能成为真理。

47

光明日报社联合中央电视台正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让我又一次想起乡村的学校。那些挂在乡村学校的铁钟,被世代的教师敲旧,每个老师都在农村的夜晚瘦成一株孤单的树,乡村的孩童在树下种下一辈子的记忆,而老师却比黑夜陷入更深的沉思。

面对农村教育,我多少有点陌生了,或许陌生的不只有我,还有像我一样在乡村学校念过书的教过书的。难道农村教育对我关上了门?此时,我更加想起俄罗斯西蒙诺夫那首著名的《等着我吧》 :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只是,你要苦苦地等待。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勾起你的忧伤满怀。等到那大雪纷飞,等到那酷暑难挨。等到别人,不再把亲人盼望。等到那遥远的他乡,不再有家书传来。等到一起等待的人,心灰意懒—— 都已倦怠。你可要等下去啊……

48

好多天没有记下凌乱的思考了。因为是暑假,我的笔记本放在办公室,这有点可笑,却是事实。我的笔记本又叫工学本,前面是工作笔记,后面是学习笔记。这样的习惯已经有10多年了。细碎的,不连贯的思想火花及萤火般的思想痕迹都留在这些笔记中。所有的快乐、淡定、宁静也是这样慢慢地培养起来的。看到这些笔记本,我便有了通电般的感觉,仿佛沉睡的思想也激活了。这会儿,我只是想,记下我飘忽的思绪,留下教育的真实。

49

一方面,各种督导、评估、检查、考核的制度不断建立与更趋完善,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学校、老师和学生继续作假。或许作假更让人可怕了。

50

来自张文质的格言:因为教育,你可以与任何人谈话。因为美,你要收拾好自己的尾巴。这句格言我整整思考了一上午。

51

院子里的李爷爷很能坚持,自从孙子上幼儿园,一直到现在他都做到“早送晚接” 。如今,孙子上小学四年级了,他依然早上6: 50把他送去学校, 11: 30又站在校门口等孙子放学;下午2: 00送去, 5: 00又站在校门口。天天如此,不管天晴落雨寸步不离,不管刮风下雪雷打不动。双休日,孙子去兴趣班他接送得更勤了。我说,要评一个“模范爷爷奖”给他。李爷爷说,怕过马路,怕陌生人,怕同学打架,不接送怎么办?可是,有一次学校因事提前放学了,孙子走在半路远远地看到爷爷来了,他立即藏在路边的绿化带里面,等爷爷从他面前走过去了,他立即跑回了家。即便碰到这样的“插曲” ,李爷爷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决心。可怜天下爷爷心。在惧怕中能培养人吗?要么是胆小的老鼠,要么是驯顺的绵羊。

52

女儿告诉她表弟:初中要把英语学好,你得把音标记牢。接着她又告诉弟弟:大胆地读,可以把生活中的事联系起来,这样学英语就有趣多了。我读初中时,正值知识复苏的时代,现在我能够记忆的就是,老师经常提醒我们,霸蛮读书啊,跳出农门,就不用穿草鞋了。至于学好英语与跳“农门”有什么关系,老师没讲。那时我们都认为自己又不出国,英语同我何干?反正我的英语成绩总是接近及格,直到中考才达到78分。现在生命将近过半,我们小时把English读为“硬给利息”的同学当了老板,读“因果联系”的成了爱心人士,读“硬改历史”的成了领导,而我不小心读成了“应该累死” ,结果成了一名教师。想着这些,注视着孩子的成长,不由得倍加小心,倍加关切,倍加担忧,因为任何的错误、损失、偏差,都没有人能为你补偿。庆幸的是,你们赶上了好时代,草鞋也没见过了。

53

有一位老师告诉我这样一件事,我觉得也有必要记下来:给六年级孩子上生活与思品课时,发现一位男学生扯前排女生的辫子,他就问全班同学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学生的招数五花八门:罚站,抄课文100遍,站在外面晒太阳,去操场上跑15个圈,用胶布绑住手,负责打扫教室一周……56个同学没有一个想到正面教育与关怀帮助。实在怪不得孩子。他们的主意是上帝给的吗? “名师出高徒” 。“生活即教育” 。这里面应该有答案吧。

54

说到老师,总有讲不完的故事。昨天,在电视上看一论坛节目,主持人说有一个医生草菅人命,掉到了十八层地狱,他觉得自己很冤:我就这么大点事,怎么就给我整到十八层地狱来了?他难免有些怨天尤人,跺着脚。这时传来一个声音: “老兄啊,你轻点啊,底下还有我,这灰都掉到我身上了。 ”这个医生说,我已经是十八层地狱了,怎么底下还有十九层啊?于是他就问:“你是谁啊?”那个人回答说: “我是老师啊。 ”

“师哉师哉,童子之命也。 ”父母给我们的是生命,老师给的是慧命啊。老猫炕上睡,一辈传一辈。你想一想,把孩子的慧命教坏了,一辈一辈往下去,这不是真的让人家断子绝孙吗?医生用错药害人是一个,老师呢,害的是一辈又一辈的人。说起来这个话题真让人沉重,有点喘不过气来。

55

我还想就这个“害人”的事再讲几句。我认识的一位乡镇中心小学校长,在校本研修班上号召全乡教师必须人人参加“新课改”培训且要人人过关。一位58岁的村小教师对他说:我过两年就退休了,还搞什么新课改?校长听了这话,满肚子不舒服,冲着他说:你想过没有,两年时间要害多少人?我的朋友,如果你碰上这件事,最感兴趣的将是什么呢?

56

我认识的另一所学校的校长,他所领导的学校地处县城中心商业区,最近的一件“喜事”让他寝食难安。县里某位要员劝学校把现在这块地置换出来交给外商开发,在城边划100亩地尽快把学校搬过去。更让他头痛的是老校址给价6 000万,新址建校要1. 3亿,缺口部分的大头必须学校想办法自筹。有一天,我对他说:主要领导重视了还愁什么?然而,我看到他笃定的眼神里闪过一丝的忧郁:你以为事情有那么容易解决,老师的出行问题、学生上学的交通问题等等,谁又算过账呢?类似的事情,在报纸上曾有耳闻,如今就在我们身边,没有人能够精确计算出,老师和孩子们所受到的伤害。在“徒劳无功与必须奋斗这两种感觉之间” ,如何去平衡我们自己的内心。

57

我还想接着说说我见到的一所小学。这所位于城区闹市的学校10年前只有18个班,去年已扩到41个班,但校园面积一直没增加,班上人数最多的达到97个,孩子说:听不清老师的话,看不清老师的脸。更让人吃惊的是,学校厕所和操场不够,上厕所和体育课只能“错峰”解决。看到这个情形,让人感到无比眩晕。校长告诉我,我们是名校,家长都想把孩子送进来,我拿什么挡,领导有批条你敢不办?权力部门打招呼你能不理?没办法只能在择校费上做文章,打钱的主意。三年前每期收1 000元、六个学期交6 000元,现在涨到每期3 000元、六个学期交1. 8万元,想不到需求还是如此强烈。“我们几个校领导到了暑假只好躲起来。手机号码换个新的,传呼不加特定的代号不回。 ” “我们也真苦啊,实在难摆平。 ”我抬头看着他的眼睛似乎有点模糊,发现他的声音略有些沙哑。我想,当泪水遮住双眼,什么都看不到时,这时候你总不会骗自己吧。

58

郴州这块土地上有许多香樟树和桂花树。如今很少人写它们了。走在大街上看到香樟、桂花,还是桂花和香樟,太普通了。古代的书院常有香樟树、桂花树、银杏树,它们成了读书之地的标志。我期盼香樟、桂花、银杏在每一所学校每一扇窗下居住。

让香樟、桂花、银杏走进我们的眼睛、灵魂、梦想,走进我们的血脉、生命和永远守望的天空,会使校园比原先更开阔。爱生活生命,是在爱教育和未来。

一所学校有大树,总是一种记忆。

59

朋友的儿子小涛读小学五年级,前天,小涛班上的一个同学过11岁生日,在雄森大酒店(五星级)摆了4桌,全班53个同学到了42个。小涛与这个同学是铁杆哥们,为庆贺他的生日,菜未上齐,小涛就“吹”掉了两瓶啤酒。全体同学一起“哗啦啦”鼓掌。小涛同学的爸爸、姐姐也在大声叫好。多么令人陶醉而又令人心悸。对孩子,往往是黑暗的噩梦。

60

村子里同我一年出生的有11个人,没有读完初中或只读完小学的居多,进入高中或中专的只剩下3个。我想起这件事,我会想起我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上一年级班上个子最矮的同学叫梦得,他家有7个兄弟,据说晚上睡觉经常有一两个在别人家搭铺。梦得在班上第一个学期就出了名。有一次老师让他站起来大声回答问题,答到一半他就不吱声,总低着头。第二天,他就不肯来学校了。后来全班同学还是知道梦得不愿来的原因:他问题没答完裤子就尿湿了。同年的女孩子,招娣是第一个离开学校的。上小学三年级那年,她奶奶卧病在床,在外教书的父亲叫她停学回家服侍奶奶。她上面有两个姐姐,取名招娣是期盼她后面带个弟弟来。三年后,弟弟来了,奶奶走了,她的求学欲望没了。同伴中最有趣的要算祈福了。祈福读初中第一个学期,学校规定每人每餐三两饭,不能加餐。祈福吃不饱,就同班上的小顺拉钩发誓:下周不来学校了,谁来谁是小狗。我和我的大多数同伴一样,几乎是迷迷糊糊走了过来。如果仅把一切归之于命运,那是不公正的。一直到现在,我才想到,或者才有勇气回想我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今天,你还会因为吃不饱肚皮而不去学校吗?憎恨、无奈、苍白、歧视,在我和同伴的内心隐秘。这是那个时代的事。

61

我又想到我的父亲,回忆初中时他打我的故事。那年冬天,出奇的冷,我星期天准备回学校了,母亲拿出一条新织的白纱裤要我穿上,怕冻着我。可是我不想穿,不知哪根神经出毛病了,不管谁劝我就是不愿穿。父亲立即上火了,抄着一根棍子朝我走来。见势不妙,我拔腿就跑,父亲在后面追,围着村子转了一圈也没赶上我。于是他就站在村子西头等我,那是去学校必经的近道。而我却从村子南边绕道走了,一口气赶到了十里之外的学校。至今,母亲说起这事,还夸我聪明呢。我不是恨我的父亲,是感激他的关爱与温暖。在我的记忆中,我的伙伴里就没有“好孩子” ,每个人都经常挨打,有的被打的比我要厉害,求饶的哭叫声至今仍在脑中浮现。后来证明,这些经常挨打的大多长大后又变成经常打小孩的。不过,我没有成为这样的人,要感谢的还是我的父母,他们本质上都是善良的人,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他们给了我善的教育。心善就会有爱,有爱心的人不会有野心,没有野心的人即使坏也有个谱。愿以生命见证,每个孩子终将得到善的教育。

62

甜甜的班主任如果喜欢班上的哪一位同学,通常的做法是在班上口头表扬这位同学,更高的奖励就是拍拍这位同学的肩膀,虽然小学一年级的同学入校不久,但都知道老师这些不曾表白的秘密。可是,甜甜在这个班快一个学期了,老师却没拍过他的肩膀,他心里十分难过。一天傍晚放学回家,他就告诉了妈妈,他妈妈也十分焦急。当天晚上,他妈妈就带着“一点小意思”到班主任家拜访。第二天中午放学,甜甜非常高兴,一回家就告诉妈妈:今天老师拍了我两下。

63

甜甜的班主任是他们的语文老师,确实是了不起的老师,下周二全校小学一年级语文示范课在甜甜班举行,他就告诉全班同学:老师提问题你们知道的就举左手,不知道的就举右手。周一语文课是为周二示范课作准备的预演,老师刚提出问题,一位学习比较差的同学也举起左手要求发言。老师喜出望外,立马叫这位同学站起来回答,他说:老师我记不得是该举左手还是右手了。老师的脸顿时沉了下来,厉声说:你凑什么热闹!

64

朋友雷君的小孩在一所重点小学上五年级。周六,她在家长学校听家校合作教育的讲座,一位同校小朋友的家长对她说,有个读四年级的小云不知什么原因,班主任老是看他不顺眼,经常在班上刁难、羞辱这个孩子。上个星期,他们班上一位同学放学时在校门口被车碰倒了,很多小朋友和老师去救这位同学并送到医院。班主任在班上说起这件事,特别强调:某某同学被车碰了,大家去帮他,因为他是个好孩子。要是小云被车碰了,我看不会有人去救他了。这个孩子现在看到班主任就远远地绕道走,总缠着他妈妈去为他换个班。他妈妈说起这件事,眼里闪着泪花。她说:我也想去告班主任,也想为孩子换个班试一试,但又害怕其他的老师……他们都是这个班主任的同事,谁敢保证这里面没有他的同谋。

65

微笑和问候是不需要成本的,却可为你带来快乐和温暖。有位小学校长是我的老朋友,他曾对我说了这样一件事:学校教育小孩在学校里看到老师和来学校的嘉宾要问好,可是有的老师对孩子的问候相当冷漠,既不致意,也不回答,视而不见。孩子就可怜兮兮地等在边上,望着老师的背影。有时,放学时还拉着家长一齐问候,有些老师仍然不予答理。每次走进学校,我想着这件事,心里实在很难过。“仁慈的老师” , “有罪的教育” 。看来,在微笑与问候之前,要能够忍受心灵的孤独。

66

有时候,我坐着坐着就发呆了,花很长时间去想学校安全的那些事。甚至几个小时,就默默坐着,为每个学生的平安而暗自庆幸。秋天的风,是相当体贴人的,打开窗户,建筑工地里传来切割瓷砖的尖锐声,也让人变得清净。一下子,我的记忆打开了,想起昨天妻子告诉女儿坐公交车时,不要最后一个离开。似乎最后离开时具有潜在的危险。凭着细碎的生活经验,娟娟妈妈提醒女儿,当你不得不最后一个下车时,要学会大声喊话:我还要下车呢!

我们经常埋头走路,不习惯大声表达或低声倾诉,感觉不舒服时,忍着、发怒、拖下去,是常有的态度。稍加分析便能理解,我们对于安全的担忧其实是我们一贯常有的态度游移而来。“平凡的事,平庸的干。 ”我们可以从空气中嗅到一种异样的安全气息,这种气息有时已经可怕到令你像白痴那样。这种说法多少有点让人沮丧。因为,免不了有些人要把学校看做是一种逃避之所。我心里充满了对每一个人的善意。此时,我想到的是母亲说的一句话:平安归来。

67

帕尔默说,好的教学是对学生的一种深情款待。我慢慢阅读,平静地想,帕尔默告诉我什么呢?我不能冷漠,我要向他回话。好的教学是一种全情投入,没有心与心交流,情与情互动,那是见物不见人的应付式表演;是一块强力磁铁,你还未听够,下课铃已经敲响了;是一次意外相遇,意料之中演奏出圆满的回音,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呼唤与等待。应该指出,这样的教学是细微的、瞬时的、即兴的,也是欢愉和疼痛的、逝去和掠过的,装不出来,也模仿不出来。如果你有足够的力量,是能够抓住的,看你用什么样的身体姿势。

这种姿势的存在,打一个不理想的比方,就好比一个长跑者,让他心动的不是长跑,而是享受长跑之后身体中可以自动分泌出一种神奇的“蜜” 。现在,我平静地想着这些,在追寻这样的“蜜” 。

68

女儿上高一,新生军训时猛烈摔倒,右脸很大一块被擦破。不知学校出于何种考虑,封锁了消息。我和她妈妈得知此事,是第二天了。更让人记忆犹新而恐惧的是,我们赶往学校,大门紧锁,保安冷冰冰地抛出一句:没有校长批准,任何人不能进出,集中训练不准探视小孩。女儿站在校门里面,我们在校门外面,一道无情的铁门横在中间。这样的场景,早先在监狱见过,其次是在电视或电影里的敌人魔窟中有此场景。我不能把学校同于监狱,更不能同于魔窟。从这之后相当长时间我对学校有一种莫名的忧惧,对学校的某些人的冷漠与无情也有种种紧张,想放下真还不容易呢!这种恐惧感其实也是我对孩子在学校生活担忧的反射,真的,在我内心不信任、不安全、不放心的念头从那天起从未消失。

69

我脱口说出了内心的声音,说过之后就感到这样的话只适合直接说给你,传递给你的是教育的温度和生命的高贵。

我也不再责问谁。孔夫子说:四十不惑。我对得住自己四十岁的年龄,对身边的事逐日拿得起,放得下,看得开。我不好意思就说出来了,但我知道自己要努力的就是“自己的教育” ,我愿意曲折的路能够把我带往那里。为了平息我说话太直而引起的不安,我补充一句:有时,我的心都碎了。

70

晚上吃饭,说到曾老师,朋友说昨天看见他,一脸的疲倦。曾老师几乎用哭泣的声音坦言,整个心事都乱了,来不及准备,发现整个世界都在改变。病魔不只伤害他的妻子,还有他及他的家人、亲朋好友。

三年前,我的一位姓李的朋友,他也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四十多岁基本没什么疾病,突然一天查出患肝癌,一月左右说没就没了。真是“没什么不能没钱,有什么不能有病” 。

吃完饭在散步的路上,我想到冰心老人也曾经担心过“巴金老弟”的身体,年轻时吐血、体弱忧郁,难以长命。没想到巴老竟活过一百岁。

看来体弱也有它的好处。稍有不适,便生发出旧病与新病,反而在痛楚中渐渐形成自我应对体系。由此,我想起了“疾病与孩子的成长” ,也就想起生命化教育。我们不能只关注教育,还有生命、生活、生态、生存。生命比教育更珍贵。

71

昨晚从9点就开始入睡,早上8点才起床,中午又睡了一个半小时,我觉得有一种睡饱了的感觉,心情轻松许多。我记得,是张文质说过这样的话:充足的睡眠至少可以增加我们对身体的信任;充足的睡眠至少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自然健康的身体反应能力;还可以比较夸张地说,充足的睡眠所带给我们的智慧也许远远胜于熬夜过度的阅读。

可是,如何给孩子一种睡足的感觉?你看,他们早上6: 30起床,晚上11: 30上床,活泼地去上学,疲倦地回来。没有充足的睡眠,很多时候是许多孩子的苦难。大人打着哈欠上班,小孩打着哈欠上学,仿佛上班或上课时间都是用来补充睡眠的。我不能亏待自己,我要早一点入睡。“睡得好的不一定是天使,天使一定睡得很好。 ”儿童的睡眠不足是一个民族的不幸。

72

《读有所得》这套书读完之后,我有意推荐给女儿,没想到她也有了些许兴趣。很想在她读完之后我们有一次阅读交流。

更让我高兴的是,她竟对我写的这本书的初稿逐一过目,说了一些修改建议。家里有个擅长于写作的女儿如同有个好帮手。

看了《读有所得》 ,就走进张文质的《教育的心灵之约》 ,读到关于《死在撒马尔甘》这则寓言的内容,觉得有益于思考,特意记了下来。它的大意是: “一位国王的爱将有一天匆匆地跑来借最快的马,因为他刚刚在路上无意间碰到了死神,因此心慌地想立刻逃到最远的撒马尔甘城去避难。国王看着他的爱将迫不及待地跳上马直奔撒马尔甘后,便把死神招来,责问他为什么要吓他的爱将。死神若无其事地说:我也不晓得他为什么那么怕我,我们真正见面的地点是撒马尔甘啊! ”我们总是走得太急。站在学校门口,我更多的时候只能自动地减弱了内心所受的风暴,我要让自己的思考空出来,腾出地方,不能把时间都用在反抗和敌意上。美国一家火葬场在外墙上写着:不要着急,我总是能够等到你的!

73

费尔南多·佩索阿说: “写作会治病。 ”其实可想而知,很多时候写作就是把痛苦传递给他人,以减少自己的痛苦。当我写教育时,心中有很多话到了嘴边又吞回去了,是惧怕、妥协、迟钝、麻木、掩藏,也有机智。许多文字就像早产的婴儿,我还未思考成熟总是没有足月就早早来到人世,却富有诚意而苦涩。写到这一行,我的颈椎又痛了,刚才女儿帮我拿捏了一下,似乎舒服多了。我顺着行走的方向,把心放下,头放得很低。写作更像自恋。

74

教育有规律,每个人的成长也有规律。一个人30岁以前大多靠记性, 30岁以后大多靠悟性。在30岁以前记性好,悟性也好的,能成“天才” ; 30岁以后悟性好,记性也好的,能成“大天才” 。大多数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小时候老师讲“你笨” ,那时我们记住老师讲的话,只知道在“骂”我们,很难体悟那是老师的关爱,是“恨铁不成钢”呀。因为那时,记性好,悟性不太好。长大了,与人交流,即使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对方的原话不一定能讲出来,但意思却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表达。为什么呀,这个阶段的人大多悟性比记性好。所以,当老师的,要遵循教育和人的成长规律。这样,也就更有可能走在教育的正道上,或者至少能意识教育的正道在哪里。

75

《圣经》里讲,上帝答应给亚伯拉罕及其后代一块土地,这块土地非常非常好,到处流淌着奶和蜜。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也应该成为上帝赏赐的一块土地,到处流淌着奶和蜜。奶代表着爱,蜜代表着智慧。也许正是爱的存在造就了你活着时清醒的对生命的意识,有这样的意识你就不会憎恨学校,也就不会忽视了简单又容易获得的校园生活的滋味。

76

教师的心亮了,孩子才能看见光明。教师的心点燃了,才能驱走孩子心中的黑暗。让孩子看到生命的光明,建立心灵的家园,没有比这更容易让人心安理得。

77

“在教育界立身的人,应该以教育为唯一趣味,更不消说,一个人若是在教育上不感觉有趣味,我劝他立刻改行。 ”这个“我”就是梁启超先生。

审视今天的生活和教育,我想,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一定会以教育为唯一趣味。有理想就有梦,永远憧憬明天。一个拥有自信,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定会以教育为唯一趣味。自信当自强,就会相信成功。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一定会以教育为唯一趣味。合作能双赢,可以走得很远。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一定会以教育为唯一趣味。有爱才会全身心投入。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一定会以教育为唯一趣味。创新才有风格,能打出自己的旗帜。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一定会以教育为唯一趣味。有意志才会不抛弃、不放弃。

一个以教育为唯一趣味的人,应当品格十分鲜明,无论环境改变,岗位更换,他都不抱怨,不发怒,不泄气,不放弃。如果这样, “教师总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 。

78

我可以如此表达教育,即人们在交谈,在欢笑,在表演,在交流,在思考,在争辩,在给予,在索取,在书写,在创造,也就是说在生活。

这是怎样的一个表达。

如果你相信,并用心地体会着,你就可以说这个表达也是献给你的。

它来自《教育的心灵之约》第126页。

79

阅读需要勇气,写作是为己之事。

不喜欢读书是近些年最常见的“流行病” 。即使喜欢读书的,大多带着任务去读,为写论文而读,或带着意见与经验而读,往往看了第一章就读不下去了。阅读要有勇气,敢于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更多的朋友交流,也要有勇气在公众场合发出自己读书的声音。阅读的勇气是自我生命的表现。

关于写作,前面我已有论述。这里,我要讲,写作是为自己。自我过滤,自我反思,自我练习,自我发现。也正是“为己” ,我们才会享受着写作的快乐,坚持自己乐于坚持的,帮助我们获知教育的复杂与艰难,获知生命的精微与丰富,获得早已期待但又总是不期而遇的人生智慧。我也坚定认为,写作是一件冒险的事,尤其是犀利的文章,还有讲真话刺耳的,但却是独一无二的自己的音调。从另一个角度讲,我的写作也是为了反对自己,反对自己的真实,不可改变。

能说的,都不痛。阅读和写作,我只是在做一件事。

80

昨天,张广军打电话给我,说今年是我们师范毕业20周年,班上同学想聚一聚,打算邀请部分同学先来郴州商量一下。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知道我被推荐参评“湖南省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十佳学习明星” 。有位在乡镇中学任校长的同学,由此引发感慨,毕业20年,我和你的区别是:我书读得没你多,但报纸看得比你多,各级党报和行业报刊年年压下来且一年比一年多。我课听得没你多,但报告听得比你多,最忙的一周上县里开了四次会。我茶喝得没你多,但酒喝得比你多,光上个礼拜在村里协调教学点的事就喝醉了三次。我论文写得没你多,但汇报写得比你多,这个月迎接检查已搞了六个汇报材料。

谁都知道,只要在同学之间或战友之间就会有真正的贴心话。可是,我的老同学这样的话会让人不高兴哟,谁?你我不言而喻。

81

最近,我的一些朋友刚从洋思中学考察学习回来。他们同我交流学习感想,有两句话是他们多次提及:分数就是素质,惩罚也是教育。洋思中学我也没去过,不知洋思的内核是不是这两句。至少“分数就是素质”或者“分数才是硬道理”依然是今天基础教育的最大共识。今天的学校不怕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就怕考试分数上不来;不怕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就怕学校排名往后靠。不怕学生不愿补课,就怕家长不来交费。“分数至上”成为中小学校的共同目标。

只要你的孩子在上学,只要你在学校工作,只要你关注身边的教育,你一定知道新课程改革。改革,不是要改什么,而是要革什么。没有去细想。一切都如同隔着一层磨砂玻璃。

82

学生会和团委会几次跟我商量,叫我拿出一点时间同学生干部见个面,大家有些事想同我交流交流。我很爽快地答应了。见面会快结束时,这些学生精英越来越活跃。进入互动环节,一位同学提出了他们的困惑:老师,您是怎样看我们同学之间谈恋爱的?面对大家的目光,我思考了一会,然后说:你们是师范生了,肯定对这个问题议论较多,我也一下子难以说清楚。这样吧,我讲一个故事大家一起来思考。从前有两个农校的男女同学,他们在一个班级学习时,男女同学之间交流、往来很少,直到毕业实习时,他们同一方向,搭乘同一辆火车,才有了第一次交谈的机会。男同学拿出了带来的烤红薯,女同学也拿出糖果,一边聊天,一边分享。后来男同学就睡着了,当他醒来时,女同学已提前在实习所在地车站下车了,他身上还披着女同学留下的棉被。十多年过去了,这位男同学出差时偶然见到了这位已经带着一个六岁男孩的女同学,他冲着孩子喊赶快叫“叔叔” !而那位女同学却马上纠正道:不,要叫舅舅! “舅舅”和“叔叔”都是常见的称呼,在这里它们却有多么不同的意味啊!

我的故事讲完了,同学们依然那么全神贯注,他们在用眼神书写答案。你的困惑只有你自己消化了,不是别人不愿意帮忙,而不能。

83

学校“有一片孕育欲望的云” 。倘若这片云在教师眼里,吉祥的露珠会在闪烁;倘若这片云在教师头顶,太阳和月亮会紧跟随;倘若这片云在教师心中,黑暗中飞过的美丽彗星一定会朝着生命成长的方向发亮。随时准备着,守望灵魂,坚守阵地。

84

一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说,我给大家讲解一下这道选择题。大家说为什么不选A啊?学生回答, A错了。老师立即肯定地说,对,因为A不对。接下来仍是师生一问一答,你来我往。老师问,为什么不选B啊?学生又答, B错了。老师又肯定地说,对,因为B不对。接着老师又问为什么不选C啊?学生还是回答, C错了。老师于是说,对,因为C不对,所以这道题应该选什么呢?同学们齐声高喊—— D。老师面带笑容不紧不慢地说,对,我们讲下一道题。

这,离我们不远。学生的盲从大多从课堂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