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路·冬日教育手记

心路·冬日教育手记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要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教育也是脆弱的。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要成为“朱永新”的同路人,不是容易的事。朱永新认为,办好学校的关键在于使命、愿景加价值观。每个受教育者都应在教育的大雄宝殿里得到心灵的净化,放下长久以来心中装下的污浊,像宝瓶即使空无一物,也蕴藏着满满的一股气。

第二辑 心路·冬日教育手记

这个时候

太阳比任何时候都含情脉脉

受着这种目光的注视

我感受着一种浅浅燃烧的兴奋

教育,我俯卧你爽朗的笑里

1

教师放下教鞭去抓麻将,学生放下课本去泡网吧,教书与育人分开,不仅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工作被破坏, “连知识也睡了觉” 。我们今天要推行素质教育,不但是要唤起固有的道德,就是固有的知识也应该唤醒它。教育是唤醒。有时是亲切的问候,有时又是长久的沉默,还有短暂的痛苦。

2

对子女的教育应是质朴的,不要刻意与设计,不需要目的与方法,唯此,方显深厚和真挚。因为刻意与设计将引人入功利,目的与方法易使人走弯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 ”教育好比耨草。耨草与耕田、施肥、播种、收割等工序不同之处在于它的选择性,既要除草,又要护苗。不要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教育也是脆弱的。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正如“米固然出自禾稻中,但禾稻并非全能生成米” 。

3

教育是幸福和快乐的源泉,它是驱除每个受教育者无知迷雾的亮光,它能带来良知、高尚、聪明,增进民族的自信,而且归根到底,它是一个国家最强有力的经济和国防。富民强国的永久性基础,可以安放在它的上面,舍此别无良法。

一个民族、一个地方,只有教育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繁荣强盛和文明进步;一个区域、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体现出教育的含量,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并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

4

“朱永新” ,是一个人的名字,但我们从字面上无从辨别其年龄和职业,一般来说,这不是问题,当你要整体性地把握今天中国新教育的时候,这个名字就有了极为重要的意义。要成为“朱永新”的同路人,不是容易的事。我想,要知道办好学校的关键是什么,却可以请教他。

朱永新认为,办好学校的关键在于使命、愿景加价值观。使命就是学校的责任,即学校为什么而存在;愿景,就是学校的蓝图,即校长想把学校建成什么样子;价值观就是学校对于好坏、善恶、美丑、成败、是非的评价标准,有了价值观,校长就会清楚哪些东西不能碰,哪些东西需要坚守。这三者之于学校的作用,犹如一国之宪法,不可轻易变动。

站在教育的窗前, “朱永新”这个名字,是前行的向导,是精神的启示,更是一种坚守的鼓舞。与他同路,哪怕走得慢点,我也喜欢。蜗牛只要能爬到山顶,和雄鹰所看到景色就是一样的。

5

五星红旗,是一道风景,是一所学校的庄严,是一个乡村的祥和。有人远远地望着学校,看见那绿树遮蔽随风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就有文明和气息。有了五星红旗,知识离乡村就不再遥远,它是希望的象征。

6

最近,我的颈椎痛得厉害,医生建议去做些保健理疗。为我服务的杨师傅与佛教协会常有联系,理疗时他推荐一些佛教经典书籍。阅读中,发现一个有趣现象,佛教经典常常把人喻成一个“宝瓶” 。在我的宝瓶里装着最珍贵的宝物,善良、诚信、爱、责任,还有包容、正直、担当等等。阅读让我产生联想,不断地经历焦虑与不安,引领着自己一步一步迈入学校的园地。

可惜,在这里你会体验到的是许多老师和学生不能看见自己瓶里的宝物,反而随社会上的人去追逐外在的事物,把功名利益看重了,被妄想和迷雾的瓶塞盖住了。打开瓶盖,这就是悟!使我们本有的善良、诚信、爱、责任,以及包容、正直、担当这些珍贵的东西回到清净的面貌,这是悟后的世界!每个受教育者都应在教育的大雄宝殿里得到心灵的净化,放下长久以来心中装下的污浊,像宝瓶即使空无一物,也蕴藏着满满的一股气。这股气注入我们的血液,应该会指引大家在人群里有独处的心,在独处时有人群的爱。作为教师,这点更是显得珍贵无比。

“卑微的灵魂闪出圣洁的光芒。 ”这是供给我们这个贫乏的时代,值得反复上演的喜剧。

7

一个初中学生,期中考试把英语试卷和答题纸在终考铃响后带出了考室。监考老师和教务处收卷5分钟立即找他谈话,尽管这名同学再三说是无意带出来的,但仍以严重违背考试纪律,宣布该生英语成绩为零,并向全校师生公开检讨。二十年后,这名学生同监考老师偶然相聚,他说: “老师,我那次真的是无意做的,今天还记得那天公开检讨时同学们看我的鄙视的眼神,退学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从学校门前走过。 ”

我残缺了,不完美了。可是,这也不能成为你遗弃我的理由吧?我们一起走过那么多美好的日子呢。我的学校,我的老师。

8

一段时间以来,我无论谈到什么,都喜欢拿来反照教育。下面这些话也不例外。

依古人和先辈的经验,一个人要赢得另一个人很容易,那就是要学着吃亏。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喜欢爱占便宜的人,但所有人都喜欢吃亏的人。喜欢占便宜的人,人见人防,人见人压,用长沙话讲是“不带爱相” ,到哪里都是一团毒,能有多大的发展前途?你想着吃亏的时候,就会赢得别人;那个懂得以更大的吃亏方式来回报你的人,是你赢得的朋友。人生的每一次付出,就像你在空谷中的喊话,你没有必要期望要谁听到,但那绵长悠远的回音,就是生活对你最好的回报。

你拿着一个高脚的玻璃杯,跳上跳下,你要注意,不要把杯子碰碎了。一个杯子,碎了以后,就永远不能弥合了,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把握不好,还会割伤你的手指,让一些伤痛永久留在心里。教育就像这样一个精美的杯子。一个结实的杯子,是呵护出来的,你用爱去细细擦拭,它就会释放出永久的光泽。

这些,我想你是会同意的,因为我看见了你在思考的眼睛。

9

我十分想着小时的快乐。我小的时候,母亲的身体不太好,连续几年住进了医院;祖母上了年纪的手在放牛、打柴时先后摔断两次;妹妹、弟弟和我都要上学,家里的开支全凭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日子过得实在是紧。买玩具自然是一个过分的想法,也是不可能的。我和小伙伴找来许多塑料袋,在一塑料袋里盛满水,用针扎破了,然后我们看着细细的水流淌向另一个袋子,然后,再换另一袋子,大家玩得很快乐。我们从小便学会在简单的生活中寻找快乐。生活中有些东西并不容易改变,但容易改变的,是人的心情。一生中你即使什么也没有抓住,但抓住了快乐,你依旧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

当我们理解了所有的快乐时,我们便是与快乐同行。学校和学生的世界,绝不缺少思想着的美丽和成长着的快乐。没有更好的世界,我自己认可了这个世界。

10

多年来,我们对工作的评价与总结,都是三段式,上级“关怀” ,群众“奋斗” ,领导“正确” 。前两条不说不行,说了也是等于没说,重要的是领导永远“正确” 。有个小故事,说的是某地来了个新领导,走在街上,问一个老百姓: “你知道新来了个领导吗?”老百姓答:“没有啊,没有变嘛,不是‘正确’同志呀?报纸电视还是说在‘正确领导下’取得新成就了! ”

无独有偶,昨天一位校长朋友跟我说,他前两天的述职报告也是这种三段式。这样的情景不仅现在有,今后还会有,一定会有。我们的教育总会令人陶醉。

11

打开昨天的报纸,看到下面这个故事。有个农夫要杀掉自己养了很久的一只鸡,杀鸡前一天,农夫喂鸡时说: “唉,快吃吧,吃完最后一顿好上路。 ”第二天,这只鸡已经倒在农夫门前,留下一张便条: “老子已经吃了老鼠药,别以为老子我好惹! ”读完这则故事,让我想起纳什均衡理论,大概意思是“当对手知道你的决定之后,就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 。

今天教育要做的事情真的很多。我们还来不及反省,还是夹起尾巴才好!

12

媒体最近谈到教育很火爆的话题有两个,一个是西安市某小学以“绿领巾”将所谓的“差等生”凸显出来,一个是包头市某中学以“红校服”将所谓的“优等生”衬托出来。当我笔录这一绿一红之事,心里又积压起满满的伤痛,所有的愤怒与担忧都写在下面:

“绿领巾” 、 “红校服” ,诸如此类的教育事件,真的不知刺痛了多少孩子的心,我站在爱的山峰上,眼泪滚滚而下。

时间,请接受我的请求,让我深爱的教育,捂着痛处,朝前走,在对未来的憧憬之中将其忘却,因为爱永不落空,所以爱可以创造奇迹。

昨天,在去学校的路上,我想着这两件事,心里还是难过。教育孩子,心要热,头要冷,办法要好。接着我要提高嗓音说:饭可馊,菜可馊,人可以馊,但主意不能馊。

13

周末,我和妻子应邀去朋友家聚会。朋友6岁的女儿小林屁颠屁颠地走了过来,挺可爱的。妻子一下子把她搂在怀里,笑问: “小林,上几年级了,告诉阿姨。 ”

小林甜甜地回答: “读一年级。 ”

妻子: “上小学好呢,还是在幼儿园好?”

小林: “上小学真好! ”

妻子: “为什么呀?”

小林: “幼儿园才发7本书,一年级有14本书。 ”

啊哈,谁说讲真话难听? “不要再提‘减负’这个刺眼的字,现在不是强调‘减负’ ,而是要研究提高教育质量了。 ”这是某地教育行政长官在一次校长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14

在寂静的夜里,我总喜欢沿着教育的老墙根,一个人慢慢地行走着。好奇心总是在这个时候驱使着我,打开教书育人中的一道又一道的门。在我的窗边,香樟树和桂花树在拥抱相恋,这正像我和我的同伴,走在教育的园地里。只要我们还和学生在一起,就什么都不怕了。虽然“花影瘦在架下,人影瘦在墙里” ,却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和成长的悸动。

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愿和你同做夜行人,在教育寻梦路上。我们在经过的每一道教育的门旁,真诚写下:心若在,梦就在;爱若在,未来就在。即使手中的火把熄了,也没关系,就当做是看丢了白天的月亮。

15

我已经形成习惯,每天课间操在校园里走走。一来久坐办公室去放松自己。二来去巡查学生做操和班主任下班。两者兼顾,却收获颇多,让我有幸浸泡在一种特殊的精神气氛中。

走在校园,看着看着,你就会感到,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其实都在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凝视着你,眼里装满了与生俱来的慈爱。面对这样的爱的目光,常常让我情不自禁地低下头来。教师是高贵的,学生是高贵的,甚至连我们在校园里呼吸到的被知识过滤的空气也是高贵的,在这些高贵的品质前面,我们的灵魂也沾满爱的乳汁,开始透明起来。站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你无法不把自己的内心,放飞成一只春蚕,守护着这片圣洁。每一个黄昏和黎明,校园的天空都会写满,春蚕对爱的事业的眷恋。

写到这里,我先要声明,这种感受需要你慢慢体会,不去别的地方就在校园,不是为逗你玩,你也不要急于看下面的文字。

16

这句话肯定对你有启发, “在很长的一个人生阶段里,我们只长年岁不长心眼” 。台湾漫画家几米曾说:“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 ”这种规律不会因为你获得的职务的高低、名气的大小、财产的多寡而有所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是让这种美好保持得长些,更长些。只要为美好的延长作出了不懈努力,我们的生命就是有价值的,值得所有路过你身边的人尊敬。在我的辞典里教育也许意味着美好的延长与生命的可贵。这与年岁无关,与心眼无关,与有效期也无关,这是另一个话题。

17

我这样想,有关教育的论述,已有充分的表达,当我们继续谈论,是否重复了前人的观点?我们必须考虑,他所说的前提是否与今天相同,如果有必要,我就记下这段文字:在教育的殿堂里,只要谁大胆地说声爱你,我的新娘一定是你,即使用去生命的全部,也愿守着那份虔诚。时光不再,我无法带走什么,可有一盏灯永远点在我魂里。

18

人常常对为自己付出最多的,回报最少;而对偶尔为自己帮忙的,感激再三。例如,对父母。其实,对教育,多数人也是如此。我们身边的人,大体分为从事教育的人、受教育的人、关注教育的人。接受教育后有出息的人,不在少数,而有出息后又看不起教师的人,更不在少数。尤其是官员、大款当中更甚。一些权力部门的官员,提起为教育和学校办事,眼睛都是眯着的。

我衷心地希望你不要相信这一切,也衷心地希望不会有人为此事到政府部门去暗访。上帝啊,今晚仍让我的灵魂静一静吧!

19

2012年6月25日,某省教育考试院公布高考录取分数线。某地一所很有名气的高中,文理科上线人数比上年有了大幅度提高,按理是件高兴的事,可是校长却高兴不起来。为啥,领导说怎么没有考取北大、清华的?校长回答,我们正在运作,争取有一个清华生。

这已是老掉牙、不断重复的故事。暂且抛开领导的说法,从校长的运作观里,总会让人看出点东西。往里看,你会发现急功近利的思想,在实惠主义的教唆下,让教师中的许多人只关注自身小悲欢和琐碎的计较,教书的义务和育人的责任自然打了折扣,感染并误导学生恍惚在纸醉金迷的席梦思上,丧失了应有的精神追求与灵魂质量。作为教师,应不仅仅给学生以爱,还应该给孩子以灵魂的强壮。在师道尊严不断弱化、精神理想日渐疲惫的今天,爱的范围越圈越小了,许多老师变得只关心自己的心情,局限于关心个人的得失,却抱怨我们的孩子这样那样的不足,知识分子“先忧后乐”的品质已被退化拷贝。牛顿可能通过一个苹果打开真理的大门。今天我们要给教育、要给孩子以灵魂的强壮,应该备下一杯怎样的牛奶、一枚怎样的钙片?

20

我这样说或许不妥,近些年舆论界和教育界对鲁迅先生的话题不断升温。谈到先生文章,不能不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他在文章开头便写道: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接下来,鲁迅先生又说: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从先生的笔下,我们感知,旧式庭院中必有后花园。在这里,无论大人还是小孩,精神可以在此得到放松,思想可以在此得到梳理,感情可以在此得到整合。如今,我们的房屋太多没有先生讲的园子,学校也找不到有如此私密的地方让孩子开心。不要说提供一块地让孩子去折腊梅花,去寻找蝉蜕,去捉苍蝇喂蚂蚁,这些离城里的孩子以及农村学校的孩子已经很远。

我们能做什么呢?那就试图在钢筋混凝土的气息中及早为自己的心灵开辟出一座美丽的后花园,带着你心爱的学生呼吐胸中积存的浊气和俗气,吸取教育的养分,哪怕这个后花园只有一丁点大,也会获得内心的平衡和持久的快乐。我想,那面“城市学校太挤,农村学校太弱”的镜子映照出了我们存在的价值。写下这些,算是对鲁迅先生的一种怀念,像是把柴火收拾了,完成了一件事。

21

还没有走到中学的大门口,远远看到大门旁边的电子屏上醒目地打出: “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热烈祝贺我校某某同学以纯高考分夺取全地区文科状元,排全省第二名;理科总分前十名中有七名是我校学生。特向全区人民报喜。 ”

这不新鲜吧。让迷信掌声的人去制造群众的掌声吧!当掌声像杂乱的雀群,轰然飞起,其间有几只能抵达天国的大门?不管雀群聒噪,只寻求在宁静的校园里,那一双仰望爱的眼睛。当一双双仰望爱的眼睛,灿烂相照,聪慧和高尚就浸透整个一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教育的真爱就没有人的真的一切。爱,这个东西,有一个真的就够用了。

哎,扯远了。我真想伸出另一只手甩自己两个耳光。这不是“特向全区人民报喜” 。我的说法,你能接受。

22

有一天,我把《中国教育思想通史》再次打开,给自己提出了一个命题: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有些东西是很娇气的,例如坚守。没有坚守,便也失去了信仰。名气、功利、金钱都在勾引,使坚守如水。失去了坚守,才知道它的弥足珍贵,原来它的光泽是如钻石一样的。如果可比,我劝每位教师都有这样一个保险柜,把我们对教书育人崇高事业所拥有的坚守和信仰全都放在里面,不要吝啬去打开柜门,但每次存取都应小心翼翼,且学会更懂得去珍惜。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不管怎样去诱惑,依然朝着教书与育人,义无反顾地走去。使人聪慧和高尚的坚守,时间再长,也值。这样的人是教育的真猛士。鲁迅说: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 “将更奋然而前行” 。

23

来自书本的提示:不要贱价出卖教育,贩卖自己的灵魂。我记不清是哪一本书了。但我知道,无论在哪里,课内还是课外,教师的身旁都有无数的眼睛跟随着,从学生那里,我们认识了自己。尊严,是使教师挺拔的高跟鞋。这些话带给我很多工作和生活的快乐。

24

1482年, 31岁的达·芬奇离开故乡佛罗伦萨,来到米兰。他给当时的米兰的最高统治者、米兰大公鲁多维柯斯弗查写了封求职信,希望谋得一个军事工程师的职位。这封信就是《致米兰大公书》 ,他一连使用了6个“我能” ,记下这段故事,我仿佛看到大公疑惑的眼神, “你们的课堂会说‘我能’吗?”不会的,我们会讲“不允许……” “不能做……” “听明白了吗?” “好不好?” “对不对?”这就是我们的课堂实情。我们该怎样书写自己的“我能”呢?

25

认识你自己,这是千古以来一个最难解决的命题。在西方神话中,被表述为斯芬克斯之谜。

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每天都在问过往的行人一个问题: “有一种动物,它在早晨的时候四条腿,在中午两条腿,在晚上三条腿,那么这个动物是什么呢?”过往的人回答不上来,就被他吃掉了。

年轻的阿狄浦斯在路过的时候,说出了“这个动物是人” 。斯芬克斯大叫一声,就跑到悬崖边跳了下去。

因为一个孩子在匍匐着四肢爬行的时候,是生命成长初期,等到他可以站起来,可以走路了,就有很多东西要积累,到了晚年这些积累让人苍老,就要借助拐杖,成了第三条腿。

当于丹老师讲完这个故事,我在想,这对于认识教师也是有益的。宿命般的积累、损耗、煎熬,虽然压弯了教师的腰杆,但却抬着头。左手握着智慧,右手握着道德,哪一个是我们的拐杖?

26

我有一个梦想,建成全世界最昂贵的化验室,只化验人的灵魂。在没有建成之前,我只能猜想,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化验自己的灵魂,会发现教育受污染的时候,灵魂的透明度较低,而欲望的成分较高。这样的灵魂是在功利的池子里发酵出来的,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很难提炼出尊严和高贵。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在急功近利的酒吧里,消费着学生的渴望与期盼。要仰望教育的天空,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擦拭手中的教鞭,擦拭缺少光泽与爱的内心。好比一个光明的追求者,又如一羽扑灯的小青虫,对于暗夜永不说出妥协。沾染“尘土”的心啊,谁来支付这昂贵的擦拭费呢?别无他途,只有泪和血。

我的猜想,始于荒谬,终结于对荒谬的反省,表达我们对已逝去的美好的教育时光的挽留。

27

释迦牟尼佛曾说: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孩子,我放不下你。成长给你,快乐给我。

28

下面这段文字,你停一停再看。我要预告你,这不是说教,而是我们身边的一种现象。如果你同意,接着往下看吧。忙碌无为的教师总是将有限的精力、有用的心思,填塞些势力的渣滓,琢磨人、走后门、沽名钓誉、患得患失,而活得很不快活,猜忌和忧虑的野草在疯长着。与其埋怨,浪费时间在无谓的感叹里,何不把心思放在工作、生活里,让自己的教书生涯更完整、更有意义。成事一念间,人的一念,可悲可喜,就看你如何选择。《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就是因为“悲春伤秋”的性格,影响了她往后的命运。“花红一时,草绿四季” ,我的朋友,这样直截了当的说是否对你伤害?

29

詹姆士·艾伦在《人的思想》一书中讲:一个人所能得到的,正是他们自己思想的直接结果……有了奋发向上的思想之后,一个人才能兴奋、征服,而能有所成就。如果他不能奋起他的思想,他就永远只能衰弱而愁苦。

可亲的兄弟,我以艾伦的观点告诉你,教育者的思想裹着铜臭的糖衣,如果他奋起他的思想,他就不只永远衰弱与愁苦,而会终生走向卑劣的囚牢。

30

上个学期我的同事经常说感到累,我无法代替他们的累,于是录下一段心灵絮语,以这样的表达方式抓住快乐的开始:不要喟叹校园风景的单调,教书育人的疲惫,教师生活的清贫,快,快在自己的心房里下一场滋润生命的快乐雨,洗着在教育大街上行走的灵魂。你会相信,爱心、自信、坚守和责任都是从教的翅膀。只要你对教育的希望没有泯灭,只要你爱的心门没有关上,总有一条路引你成功。也许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沉得住气。

31

我这样说话,或许有些教师是不高兴的。但我控制不了我的舌头,没有舌头的快感就没有肉体的快感,因此,我把这些话不拐弯抹角地全说出来了。

当前,教师最缺的是什么?是忠诚。毛泽东1937年为抗大学员题词时写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忠诚”在党的教育事业上是可贵的,也是必备的品质。今天,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更应自觉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但是,许多教师的忠诚已经扭曲了,被金钱捆绑了。家长送张购物卡,就在课堂上对他们的小孩多提几个问题,这是忠诚吗?是,但忠诚的是家长手中的人民币。家长请吃一两次饭,就在编座位时把他们的小孩从后排放到前排来,这是忠诚吗?是,但忠诚的是家长手中的实惠。家长是某部门的头头脑脑,就在课后为他们的小孩开小灶补课辅导,这是忠诚吗?是,但忠诚的是家长手中的权势。这些都是难听的话,我还是少讲点好。现在各级教育机构和学校忙于“创先争优”活动,都在承诺要忠诚教育事业,似乎一直没有忘记该要做的事, “一直没有忘记”意味着记忆多么沉重。这时,我有点恐惧了。

32

我不断地劝自己,不要再说了,但是我却不能沉默。看见校园里活泼的孩子们,我的灵感走出来跑步,让我打起精神,又要讲话。将细如发丝的博爱与仁慈像通了电般地传遍学生全身!需要老师们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又有敏锐的感觉,再加上一颗真诚、本色、美好的心灵。某种程度上说,将情与爱给自己的亲人是容易的,但对每一个学生也能广撒博爱的种粒,这是非常难得的。这颇似春天涌动出的生命绿意,它既借助于阳光的和煦与微风的吹拂,更离不开一个冬天的内敛与贮藏。

33

教育之乐,乃教师最大快乐;教育家之生活,乃教师最高境界。我知道自己这一生是成不了教育家的,但是我终生不渝对教育和教育家的向往。面对急剧变化的年代,我常常坐卧不安。

34

我很多次在书本上读过这个故事:有位雕刻大师在森林中漫步,找到了一块上等的木头。大师将木头拿回家之后,决定将木头雕刻成一尊神像。他花了许多时间,用尽心血,终于雕出自己心中满意的一尊神像。大师完工之后,看了看一旁剩下的木料,拣起一块较大的,顺手将它做成了一个木鱼。安置在庙里的神像,日日受到信徒的顶礼膜拜,而那个木鱼则被放在神桌前,随着和尚的诵经声,不断地被敲打着。一天夜里,木鱼问神像: “我们来自同一块木头,你可以享受供奉,而我却每天被人打,难过死了。为什么我们的命运会相差这么多呢?”神像说: “当初你不肯接受刀斧加身,而我所受到的雕琢之苦,不是语言可以形容的。因此,今天你我所受的待遇,当然会有天壤之别了。 ”

有几次,我把这个故事说给朋友们听,大家都认为,一个怀抱理想的人,对雕琢或者痛苦更敏感、更有记忆。其实这话说得不错。我同意。

35

一群受惊的鱼飞过天空,他们顾不上和路人打招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慌张的鱼。他们中间有人向我求救,希望我来挽回不堪的结局。我惭愧地告诉他们: “很抱歉,如果夜晚来临,我一定会勇敢地搭救你,但现在不行,因为我还醒着。 ”他们走后,我哭起来,这是我难以启齿的事了。只有在梦里,我才是敢于担当的战圣勇士,所有清醒的时候我都是懦夫。自己考试的分数依旧如此的低,在学校无法给你温暖的手。鱼怎么了解,这是一个孩子的烦恼。

36

苦学的日子,也是难得的好日子。

37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孩子的成长不要拴上心锁。毕竟人的成长首先是心灵的成长。可是,往日开着的锁,今天,已经生锈,不信,你喊一声,连回声,也已经陈旧。

38

心变小了,所有小事情都变大了。这么想,真好玩。

39

星期一,郴州迎来了第一场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情此景,您认为,雪,它无心吗?看似无心,漫天飞雪,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却这样尽情甚至带着放肆和疯狂的心情飞舞着,它一定有着自己的难言,谁能明白雪的心思?它看似这样铺天盖地的冷,可是,我知道,它的内心,是热的。不然,古人怎说:拥被依灯好读书。这的确是件美事。

40

毛泽东于1921年8月在《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中,指出当时的学校存在四大弊端:第一,师生间没有感情, “先生抱一个金钱主义,学生抱一个文凭主义” 。什么施教受教,不过是一种商行罢了。第二, “用一种划一的机械的教授法和管理法去残贼人性” 。人的资性各不相同,高才低能,悟解迥别,学校则全不管这些,只晓得用一种同样的东西去灌给你吃。第三,“钟点过多,课程过繁” 。第四, “把学术看得太神秘” 。弹指九十余年,面对今天的学校,我们又能如何言说?毛主席老人家的话一句顶一万句,就是一句顶一句仍管用。他老人家后来又说: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多么亲切、中肯,全看透了。听毛主席的话。

41

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宝剑,一是思想,而思想比宝剑更有力量。“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 ”让思想在教育活动中得到张扬,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42

古希腊大贤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田里寻找最大麦穗的故事,我因为喜欢,就把它复述下来了。弟子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可不知不觉就已走到了麦田的尽头。通过寻找最大的麦穗,弟子们很容易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也仿佛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了下来,有的人却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抓住一次机遇,可能获得一次飞跃;错过一次机遇,可能耽误一个时代。从事教育职业的人,最要紧的是,寻找苏格拉底。

43

参加教学比武是滑稽的事。坐在课堂里,你就会知道没有比中小学比武课更作秀、更虚情假意的了。整个课堂已经没有原生态的气息。有时从一些课堂上去观察一所学校,真让人心惊肉跳。

44

老师不能死在自己的感觉里,光是自己觉得有趣,不了解学生的需求,就像绵羊和奶牛不知猪的叫。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天,牧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去,只听猪大声号叫,强烈地反抗。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号叫,于是抱怨道: “我们经常被牧人捉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 ”猪听了回应道: “主人抓你们,只要你们的奶和毛,而抓我却是要我的命。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是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的。朋友,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45

我读师范时, 《教育学》和《心理学》属于必修课。现在想来,我上《教育学》课是认真的,至少还记得为我们讲授这门课的老师是吴小鸥女士。说来惭愧,上《心理学》课就没这么认真了。不要说《心理学》所涉及的内容,就连为我们讲授这门课的老师姓甚名谁,也变得十分模糊,而且莫名其妙地厌倦上《心理学》课。当时,同学们和老师流行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因而,上《教育学》 、 《心理学》此类课程的老师,常被人瞧不起。对老师看不上眼,很自然地就对他所上的课看不上眼。这大抵也算是《心理学》应该涉及的内容吧。我记不清了。

后来我和许雄波谈起这件事,我们说到了另一种感触,当我们回顾自己的师范生涯,就会发现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无论是老师还是我们自己,始终关注的是“身体的成长” ,很少关注“心理的健康” 。

荷尔德林曾问起: “在这贫乏的时代,诗人何为?”模仿他的话,我接着问: “在这贫乏的时代,教师何为?”说实在的,很多发生在学校和教师身边的“伪教育” ,要是仔细追问下去,都与我们瞧不起某些课程有关,比如对《心理学》的态度,各类学校“偏科” 、 “偏教”这样的事,今天依然还是一个问题。

46

今天,我继续地写,我随笔而写,或是为了孩子们成长的烦恼,或是为了学校教育的无奈,或是为了触景而生的厌恶,就像看到坐在角落里的另一个自己,多么孤单。我常想,只有写下去,无论什么样的需要,即使焦虑与恐惧,对我而言都是极为有意义的事,都可显现我对教育的忠诚与虔诚。

烦琐的书写总是充满了疲惫,有时却正合我的胃口,在合胃的过程中,我的情感慢慢浮肿,几乎不能自控。我书写,是在寻找乐趣,一种潜入教育怀抱的乐趣,犹如生长的婴儿躲进妈妈的怀里,又一步一步离开母亲的怀抱,勿需理由。

47

娟娟小时候,常发烧感冒。她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最爱提醒的是,你们要注意晚上给孩子盖好被子或卧室里的镜子不要正对着睡床,吓着孩子。

娟娟的爸爸小时候也常生病,闹得大人晚上睡不了觉,他的外公寻得民间一偏方,在太阳还未出山时,跑到伸手不见五指的密林中,反手(注意:不能顺手)将一株不开杈的树苗拔出,一路不回头把它带回家熬汤喝。村里的长辈说,越是聪慧的孩子,带的土就越少,也越是容易生病。

我们那一代人的成长,始终沾着泥土味,充满着大自然的气息。今天,娟娟和她住在城里的小伙伴们,这一群聪慧的小精灵,先天“缺土” ,或许正是当下素质教育操作中最易忽视的。

48

昨天早上,我去老乡饭店用餐,这时顾客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老乡刚初中毕业的儿子正端着一大碗米粉吃。因为大家都是熟人,我很随便地说了一句:“小伙子,不错,能吃这么一大碗。 ”小伙子还没开口,他爸爸赶紧接话了: “吃就蛮行,读书就一点不中用。 ”这让我想起了一种常见语体,诸如: “玩就蛮快的,读书就死鱼一条。 ” “打球就蛮好,读书就不行了。 ”这种语体犹如多年陈腐的气息让人无法喘气。所有谩骂、殴打孩子和学生的人,都是人生的失败者。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千万不要让他习惯黑暗,习惯黑暗的人需要亮光干什么?那将伤痛眼睛和心灵。

49

邻村的二宝在我老家方圆十里,很少有人不知道,一来他是个小学老师,二来他爸爸是一个教初中的老师。听老辈人说,二宝天生不是一个读书的料,光小学一年级就读了四年。好在他的哥哥大宝已经在家务农,教书的父亲一心想把二宝培养成他的接班人。据说,大宝不去读书休学在家的原因,是他父亲怪他屡教不改便把他拖到村头祠堂门口,剥光衣服饱打了一顿,为的是要让所有路过的人都知道,大宝挨打了。挨打后的大宝横竖不再进课堂,整天跟着他三叔上山打柴,把他教书的父亲弄得两天不下床,又气又急还发高烧。从那以后,父亲便集中精力培养二宝。二宝初中毕业,教书的父亲要他选择考师范学校,一年不中,两年不中,第三年,终于上了县里的教师进修学校。这几年功夫,二宝父亲为他真的操碎了心。后来在小学任教的二宝结了婚生育了一个男孩,大宝早已升级做外公了。二宝父亲却没有昔日的威风,两个儿子开始埋怨“老不死的”身体那么差劲,熬药也是个难事。

终于,有一天“老不死的”去世了。兄弟俩开始商量如何分掉父亲积攒下来的1万元工资。大宝说,你是教书的,见多识广,你拿主意吧。二宝说,老人家跟着你住,平日少不了帮你出伙食费,你是占便宜了,我看这1万元就按守灵的天数和人数算下去。大宝和他三个妹妹听了二宝的话,都耷拉着脑袋。

我常想,对此我要说些什么呢?难道要为二宝教书的父亲遗憾没人为他熬药?还是称赞教书的二宝有算计的法子?你说,是谁教育了他们?二宝会说是父亲吗?会,或许不一定。

50

张文质老师曾讲过一件有“教育意味”的残忍的故事。他村里的木匠二师傅为人木讷,妻子却是个泼妇,经常闹得四邻和家里鸡飞狗跳。有一天,二师傅做工回家,又赶上老婆闹事,二师傅一声不吭,拎过一笼一斤多重的小鸡,一只一只的,抓住两只脚使劲一撕,全撕了。他老婆惊骇得目瞪口呆,从此变得极守“妇道”了。

我无数次地在心里祷告:仁慈的上帝啊,请宽恕杀生的二师傅吧。可是,木讷的二师傅不残忍杀生,在某种意义上他是放纵妻子的暴力。杀生与暴力同教育有何关系呢? “不是我身体中有可恶的成分,而首先是我的灵魂中有可恶的成分。 ”

我一觉醒来,灵魂还在。

51

曾有人假设,在今天的官场,突然有一天没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会议,我们的各级领导将会怎样工作?毕竟开会是当今官员的常用方式,为会所累但又弃之不去。受这个假设的启发,如果有那么一天,突然没有了考试,没有了评比、评优、评先进,没有了听课、检查、考核,没有了评职称和教学比武,学校将是怎样的情形?或许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也不知如何去管理学校,教育的热情也将无处迸发。到那时,你随便抓一个去问,能否说出为什么进校园?每节课为什么要待在教室里?有几人愿意说出来。以今天的情形去推断,可能是“不再使人喜欢,不再使人害怕,不再使人愿意付出什么” 。

担忧并不能显示出任何的伟大和神圣,担忧也就是担忧吧。我把这种假设写下来,像是早晨睁开了眼睛,完成了一件事。

52

2011年夏天,小学校长培训班和骨干教师研修班按计划如期举行。讲座地点设在旧图书馆一楼,因为空调效果不佳,麦克风又老化, 120多号人挤在一起显得十分的闷。我讲座的话题是:寻找教育回家的路。这是多年思考而形成的对教育的见解,也许,过于激动,我感到十分口渴,汗水直流,不到中午12点时,就中止了讲话。

晚饭时,我认识的几个校长同我聊天。一个说,你的话题太沉重了。另一个接着说,不止沉重,让人感到坐立不安。我想出去方便一下却忍了。还有一个说,这些都是大实话,大实话是普通群众愿听的话。说到这里,大家都笑起来了。

过了不久,一家教育刊物向我约稿,我很快把文稿送了去,话题还是“寻找教育回家的路” 。编辑说,多讲点正面的东西,新课改推进10年,需要鼓劲打气,要不然下面很难动起来。我说,要删你去删,用不用你决定,有什么事我来挺。过了几日,我十分尊敬的一位教育界的老同志叮嘱我:莫激动,一激动本来不该说的话都说出来了。人首先要生存,然后再说发展。尊敬的朋友,说了这么多话,其实我最想说的一句话:谢谢你,因为你们,我的眉头也舒展了。我怎能自我毁灭呢?

53

某地乡中学,一位教师刚从麻将桌上下来,熬了个通宵就直奔教室上课。一进教室,他看见黑板没有擦,就问: “今天谁坐庄?”同学们都愣了。这位老师赶紧说: “今天谁值日,还不擦黑板?”如果你只经历一次,就等于什么都没经历。过了一段时间,这位老师又熬了通宵,又是从麻将桌上一下来就直奔教室上课。一脚踩空,碰到讲台边,没站稳,整个人很快倒下去了。同学们赶忙扶起这位老师。老师说: “同学们,老师生病了,这节课改为自习。 ”当天中午,全班同学拿着鲜花,提着水果到老师房间,向心中“最可爱的人”表达深情厚谊。这不是时代的神话,这一切又恰如其分地证明我们的孩子是多么需要教育啊!

54

打开报纸寻找上级文件或翻看校长讲话, “以人为本” , “服务学生” , “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这样的话是必有的。可是,至少有两位县属中学的副校长告诉我:按这样的观点,我们学校实在不“以人为本” 。一位说:为保证高三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学校宣布,晚自习两个小时一律不准上厕所。同学们只有克制尽量少喝水。另一位说:秋季开学前,我们组织高一新生军训,有几位来例假的女学生跑到校长室报告,学校没热水供应,不知道洗澡怎么办。校长很爽快地回答: “同学们,热水供应的事今后一定要解决,没热水就洗冷水嘛,多锻炼就习惯了,冷浴是件好事。 ”这就奇怪了,为何一所所学校都是如此与人作对,如此折磨人,这也算是对学生的考验?我的心里实在很难过。

55

我看见了,我说出来,我绝了许多的念头。我眼前有一片教育的亮光,理想、精神、习惯、情感和知识在招手。

56

今天( 8月14日) ,市政府领导要来学校调研,市教育局周余武局长提前到了。交谈中,周局长讲他碰到两个同事很有特点。一个是在市教育局的同事,他总不愿去远地方,怕坐飞机;一个是在市委政研室的同事,他总不愿参加一年一度的体检。这种晕机、晕检的情况,大概许多人都经历过,比如晕车、晕船、晕池等等。最近看韩少功的《马桥辞典》 ,他则创造了“晕街”一词,大意是马桥人从未离开过家乡的土地,一旦来到车水马龙的城市,免不了要“晕街” 。可更有趣的是,张文质在他的作品中提及,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有“晕校”一说。具体表述是这样的:像其他人晕船一样,我总是“晕校” 。每次要回学校时,我总是哭泣。这种行为,在我长大并对此感到羞愧以后的很长时间内还持续着。即便现在,每当我路过一个教学机构的门槛,我总会有身体上的不舒服或焦虑的症状。这段话记录在《一种疯狂守护着的思想》 。

不知现在的孩子是否有“晕校”的反应?我有些遗忘,记不清小时候是否曾有。但愿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总之,晕车总比晕校好。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57

白天,我喜欢在暗光下写作。晚上,我常选择深夜的台灯下写作。谁知道呢,这是为什么?实际上我不是每天都写。经过一段的兴奋和刺激后,我发觉自己站在了岸边,在远远的看,不是看别人,而是看自己。我就这么看,看我的忧伤,看我的失败,看我的羞涩。当我遇着教育的影子,那色泽像一个村姑遇着你的注视,在那低眉的瞬间,她的面颊泛起的红晕,惹人回眸。我知道,就是在这无数次的偶然,曲折中,我一次次投身于教育。

58

这次我去团结中心学校,碰到我20年前教过的学生。转眼,他们都已为人父母了。中餐时,他们端着酒杯向我敬酒: “一日为师,终生为友,干杯。 ”我端起酒杯连喝三杯。以前我没有这样想过。现在想来, “为师亦友”也算是对“为师亦父”的一点进步吧。我希望今天的学生也对我说“一日为师,终生为友” 。可是,我的酒量却不如从前了,不能连喝三杯了。相信同学们会理解的,一定会的。

59

顺便说一句,今年7月是我们师范同学参加工作20周年。昨天,接到一条短信,知道有热心的同学策划搞一次聚会,且已有参会人员名单。据说是按职务高低和权力大小摸排的。这样够有教育意义吧。一切来源生活。你看,学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校领导都是按职务高低依序排开。更有甚者,一些大场面,连上厕所也是让领导走在前。说起来还真有趣。你也不必太认真,就这样吧。

60

顺着说下去:可怕的排序。就具体的存在而言,“学府”再大大不过“官府” 。这便是教育群体的虚弱、贫血。因此,我对之更感到惧怕。

61

我们开始麻木。我们已突破底线。我们习惯讲:“大不了我什么都不要” ,反过来说就是“我什么都不干,你奈何我?”

62

罗兰·巴特曾经写到,莫泊桑常在埃菲尔铁塔餐厅上用午餐,然而他却不喜欢铁塔,他常说: “这是巴黎唯一看不见铁塔的地方。 ”琢磨这句话,想起有些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可说: “这是学校唯一看不见学生的地方。 ”这样的老师,他的教学就是教案、教参和标准答案的孤立存在,漠视生命的存在、生命的价值,所有的学生变为顺服者。然而,我现在不能指名道姓地一一列出来。我隐约觉得自己处于危险之中。

63

育人育心,立人立志。

我的心志教育,我要寻找,我要寻找!

64

不怕窝心就怕死心。

不怕无志就怕丧志。

65

纯洁的爱从来都是稀有的。高尚的老师绝不是与生俱来。

66

五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在上语文课时,发现小敏低着头玩游戏机,就走过去收了,同时大声斥责,要小敏打扫三天教室。这是一位小学教师告诉我的“课堂新闻” 。她说,这明摆着告诉全体同学打扫卫生是不光彩的事,我们常讲“劳动光荣” ,学生犯错,你不能把劳动当做惩罚。要不,学生犯错你给他评个三好学生来惩罚呀?听了这话我真想笑起来,却又笑不起来。我从“他狂怒的脸上看出了他的欲望,他的目的和他是谁” 。我们的斥责常常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往往比深思熟虑的批评更具一种震慑的力量。别吓坏孩子,让他一生变得偏执,把“光荣的”当做“耻辱的”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