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声胜有声——幼儿园语言活动的留白艺术
“留白”,雅称“余玉”,就是在整幅画面中刻意留出必要的空白,借以表达一种“空灵”美,以期给欣赏者留下无限的想象和思索的余地。例如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作画是这样,教学亦是如此。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我们也可以巧妙地引鉴作画中的留白艺术,给孩子们留下一席空白之地,更多地为孩子们创造说的机会、动手的机会、开拓思维的机会、创新的机会,从而更好地为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而服务,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目的。
一、导入处“留白”,引人入境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活动开始是抓住孩子注意力的关键时刻。周而复始的按部就班,久而久之,会让人觉得味同嚼蜡。在导入处留白,为幼儿打开一扇窗,让他们自己去看、去想、去猜窗外的风景,不失为一种激荡起幼儿心灵火花的好办法。
1.设疑“留白”——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好问的特点。在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设疑留白的方法,不仅能够调动起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幼儿在猜测的过程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讲述他们心目中的童话。
例如:在绘本阅读《鼠小弟的小背心》中,教师并不是按部就班地将故事讲述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在介绍完鼠小弟之后,直接出示了那只垂头丧气的鼠小弟以及那件变形了的小背心,在此处,巧妙留白,引导幼儿猜测:咦?好好的小背心,怎么会变成这样了呢?你们猜猜看,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幼儿纷纷揣摩:是不是跟别人换了一件;是不是自己穿破了呢……在此基础上,再来阅读中间的故事,孩子们承载着满满的猜想,进行了高质量、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阅读活动。
此处教师适当地设置了悬念,留下一段空白,也为孩子们留下了一个大胆表述、开拓想象的机会,促进了孩子们主动、积极的学习。
2.全景展示——讲
阅读活动中的“留白”不仅可以是留全白,以追求充分地放飞孩子想象力,也可以是留半白,为孩子提供一定的媒介物,有依据地来讲,培养幼儿对图片的观察、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组织能力。
例如:在早期阅读《小熊生病了》的活动中,教师以掌偶出示小熊和小兔之后,直接告诉大家今天他们俩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继而按顺序地完整出示读本中的几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信息,来说一说小熊和小兔之间怎么了。幼儿的讲述精彩十足,有的孩子观察到了图片细节,讲得头头是道;有的孩子联系起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也是娓娓道来;有的孩子虽是只语片词,但也是乐此不疲。在肯定孩子们的同时,教师再把原版故事展现,大大地促进了幼儿阅读的积极性。
此处留白有异于设疑留白,给孩子的想象提供了一个支架,让他们在支架上大胆地想象、讲述,教师及时肯定孩子们的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可以多用于看图讲述的活动中。
3.情景留白——感
除此之外,在导入处教师也可根据教室情景的布置,巧妙留白。即事先不告诉幼儿布置的内容,引导幼儿体验、感受这种氛围,并进行讲述!如此,不仅能够牢牢抓住幼儿的眼,更能调动幼儿的思维神经,吸引他们身临其境地跟着教师的节奏,在活动中遨游。
例如:在大班语言活动《水帘洞乐翻天》中,教师在活动的前晚,将蓝色塑料袋剪成长条状,挂于教室的门口。第二天孩子们入园时,被这“奇妙”的景观给吸引了,不停地追问教师:“这是什么?”有的孩子基于对本主题的了解,大胆地想象:“这是瀑布吗?是孙悟空的水帘洞吗?”有的孩子还学起了小猴子,在教室里翻起跟斗来了!教师则笑而不答,吊足了孩子们的胃口。活动开始时,在水帘洞中,孩子们带着大大的问号,加入了故事的探讨之中。
生动形象的情景留白,不直接告诉幼儿这是什么,引导幼儿去猜测、去感受情境中的情节和对话。这不仅让孩子们立竿见影地体验到了这种氛围,引其身临其境,而且也能激发孩子对这些布置的自我理解,让他们自由地在这情境中想象故事情节及其任务对话等。
二、细节处“留白”,放飞思绪
细节是决定活动成败的关键。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我们更是要抓住各种提问的细节、教具的细节以及关注个体差异的细节,通过丰富多彩的多种活动形式,吸引幼儿主动参加。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所采用的“发散性提问”也是一种简单的留白方式,通过“为什么”来提问,看似信息上的空白,实则思维上的精彩。而在语言活动中,我们也可以巧妙地抓住各种留白的小机遇,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进行互动,为活动添彩。
1.角色互换,幼问幼答
传统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基本都是教师提问、幼儿回答。虽然提问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形式基本统一,也易造成幼儿的心理疲劳。来一场改革风暴,对于语言活动中,有图片信息可观察的情况下,让幼儿来做教师,来提问,请其他幼儿回答。
例如,早期阅读《去超市》。活动前,教师进行了前期经验铺垫,让幼儿去一趟超市,初步掌握对超市的各种认识。在活动中,教师展示第一页、第二页后,第三页图页上,教师邀请幼儿自主性提问:“你来做一做小老师,你有什么问题?”对于如此新颖的方式,幼儿相当踊跃,把自己在超市里面的所见所闻都进行了提问、阐述。在幼儿回答后,教师进行适当补充总结。本活动中,幼儿不仅学习了读本中的内容,对超市的摆设、物品、营业员等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此活动中,教师直接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给幼儿留了问题上的空白,更是留了权利上的空白,幼儿的主体意识在老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
2.教具留白,灵活多变
为了吸引幼儿的眼球,在语言活动中教师总会准备色彩鲜艳的挂图,为幼儿演绎故事,展示儿歌意境。但有时候恰是这些鲜艳的挂图,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尤其是在创编过程中,幼儿的思维总在图片上徘徊。
例如,在散文诗《小小鸟捡花瓣》中,仿编的因素有三点:一是数量上的仿编,二是颜色上的仿编,三是变化物的仿编。在仿编过程中,孩子们的综合思维能力有限,大部分幼儿能够做到一次仿编,部分幼儿能做到二次仿编,但是完成三次仿编的幼儿却寥寥无几。原因在于挂图上的图案已定,不能变化,孩子们的思维被固定住了。
其实,教师完全可以把鲜艳的挂图变化一下:一张白纸和一些活动教具(秋风、枝干、各种颜色的花瓣若干、小鸟、帽子、手套、红袄、鞋子、裤子、围巾、耳套等),让幼儿在仿编过程中,在留白的纸上自由地粘贴,要求他们在拼贴之后再来讲一讲。幼儿仿编的内容明显丰富了,而且多数幼儿能做到三次仿编。
学龄前幼儿的典型特征就是边做边说。教具的留白,为幼儿创造了更加宽广的一片空间,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自由拼贴,搭建故事发生的场景,想象动物之间的对话,创编诗歌、故事。适当的教具留白,打开了禁锢幼儿思维的那扇窗,进一步发散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教具的留白也能运用到语言区中。教师在语言区悬挂一张大的白色幕布,并将各类图片塑封分类,如:外景盒——太阳、白云、小树、小花、小草、月亮、星星、房屋、大山等;内景盒——桌子、椅子、床、窗户、电视等;动物盒——各类小动物的图片;人物盒——各种人物形象等,让幼儿在区域游戏的过程中,能够自由组合讲述。灵活多变的拼贴讲述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讲述能力,同时也能锻炼幼儿的空间组织能力。
3.延音留白,强弱兼顾
此处的延音是指教师在活动中,面对能力较弱的孩子语塞时给予的一种提示法。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我们要面对的是全体的幼儿,对于个别能力比较弱的孩子,不能较完整地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搭建一座桥梁,适当留白,让这部分孩子顺利通过这座桥,获得肯定和鼓励,增加其自信心。
例如:在语言活动《龟兔赛跑》中,目标在于学习兔子和乌龟之间的对话。其中有一句,兔子编了一首山歌来笑话乌龟:乌龟乌龟爬爬,一早出门采花。乌龟乌龟走走,傍晚还在门口。在练习数遍后,教师请一名能力较弱的孩子——小泽来讲述,只见小泽迅速低下了头,不停地搓着手。教师马上说:“小泽,你肯定可以的,来,老师跟你一起来。乌龟乌龟——爬爬”小泽有了依靠的力量,跟着老师的节奏,声音由小变大,念了起来。在此时,教师及时刹车,让孩子单独念下去。结束后,教师及时地表扬了小泽,小泽开心地坐到了位置上,接下来的时间听得更认真了。
延音的留白,适当地给孩子下了一个台阶,帮助他们完成了任务,无形中增加了他们对活动的兴趣,也让他们在自己纵向上的进步跨上了一小步。
三、结尾处“留白”,余韵悠长
一个精彩的语言活动并不会因为时间的结束而停滞,更是需要幼儿带着新问题走出活动,产生对生活的新探究。而对于这个新问题,如果教师能为幼儿巧设一个伏笔,留给幼儿一片空白,那么幼儿将会领悟到更加精彩的瞬间。
1.疑问留白,意犹未尽
疑问留白,即对本活动相关疑问的延续。在语言活动即将结束之时,教师或者幼儿根据本次活动的内容提出的一系列相关的发散性提问,而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做回答,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或家中进行自主调查或者父母协助查询,从而加深对活动的印象和兴趣,同时也深层次地挖掘了该活动的探究价值。由于教师或幼儿问题的局限性,延伸活动的内容比较单一,限于原活动的基础之上发生。
例如:在早期阅读《兔子先生去散步》中,幼儿已经在阅读绘本中领略到了各色滑稽有趣的标志以及兔子先生的各种经历。在活动结束时,教师并没有停滞教学,而是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作业:你觉得兔子先生还会遇到什么样的标志,又会发生什么样有趣的故事?请孩子们回家画一画、讲一讲。翌日,在幼儿讲述自己绘画的故事后,教师按顺序将幼儿的作品装订成了书本,幼儿的兴趣更浓厚了。家长反馈,孩子们在看见标志的时候,都喜欢问一问、说一说,还喜欢给别人介绍。
简单的问题留白,延续了幼儿对绘本的兴趣,增强了幼儿自制成书的成功感,同时引发了他们的深层次探究,且是一种兴趣浓厚的、自发性的探究。对于幼儿、家长、教师而言,这都是一种意想不到的新收获。
2.思维留白,开枝散叶
思维留白是指在语言活动之后,教师留给幼儿一个思维上的空白,没有教师提示语所依靠,幼儿自主进行设计、想象。基于它的特点,该类延伸活动的形式比较丰富,可能延伸至多个领域。
例如:在经典阅读《去年的树》中,教师在活动结束的时候,巧妙地刹了车:“大树和小鸟再也回不到过去那快乐的时光了,如果还能回到从前,我们能为它们做些什么呢?”幼儿议论纷纷,有的说要保护大树,有的孩子还想出了具体的方法,例如设计标志、进行宣传,有一个孩子还提到,要少用纸巾和一次性筷子,因为它们就是大树做的……教师对于孩子们的这些回答都予以了肯定,并请孩子们行动起来。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在孩子们浓厚的兴趣之下,教师又有序地组织了美术活动——设计标志(包括保护大树、节约用纸、节约用一次性筷子等);社会活动——我是森林小卫士(对周边店面、小区进行宣传);科学活动——纸是怎么产生的等等。
简单的阅读活动之后,教师假设性的一个思维留白,还有大量的时间留白,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发现、去整理各种保护树木的方法,最后让孩子们自主性地、集体性地行动起来,不仅体现出了孩子们无限的爱心,同时也引发了他们对多种新问题的探究,对孩子们的多方面能力都有促进作用。该类思维留白一般适用于科普类语言活动中。
3.材料留白,承上启下
材料留白,有异于上述的教具留白。这里的材料留白是指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出示的一种新操作材料,供幼儿在区域里自己探索、自己发现。所以这种留白一般是延伸至区域的。
例如:在阅读经典绘本《小蓝和小黄》之后,教师拿出了黄色的颜料和蓝色的颜料:“老师今天准备了小蓝和小黄,你们可以去区角验证一下,他们抱在一起的时候,真的会变成小绿吗?”除此之外,教师准备多种颜色的颜料、调色盘和颜色记录表,让幼儿自由地在区角进行探索,并将过程和结果记录到记录表中。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厚,了解到了多种颜色相结合的结果,体验到了玩色的乐趣。
新材料的留白,对幼儿而言是一种新挑战,也是幼儿自主性的体现。幼儿在活动之后,自主地在区域探索,不仅巩固了活动中所学习的内容,而且也探索到了新的奥妙。
留白,无疑是让课堂活起来,让幼儿思维活起来的一种办法,但也需注重一定的方法技巧,在幼儿的能力范围之内巧妙留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留白的前提,是教师抱着一种敢于去“留白”的心态,敢于去尝试,敢于去总结。而教师对活动的周全设计则是留白的保证。它是对教师全面、周详、深入地考虑教案的一种挑战,它不是随机、随时的随意性空白,而是需要教师在剖析教材、预设语言活动的过程中,将活动中的各个问题整理完整,环节分析透彻,找出留白的最好时机。同时对幼儿的各种回答、反应也要进行相对应的周全预设,以便更好地跟幼儿进行互动。相信,我们给孩子一处留白,孩子会反馈给我们更多的精彩!
作者:张淘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