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高校德育工作新水平
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与时俱进,主要体现在主动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发展的需要,树立新的德育理念,在继承传统德育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不断提高高校德育工作新水平。
一、对德育的认识要体现时代要求
高校德育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成党和国家对高校提出的培养目标,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确保高校乃至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繁重任务。主要是:
1、针对从对“帅位”的否定到对“生命线”的疑惑,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认识不动摇,坚持思政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认识不动摇。
2、针对仅仅把思政工作看成是为人才培养提供保证作用和思想支持的看法,要坚持德育是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的认识不动摇。
3、针对正常时期与非常时期对思政工作存在双重判断标准的现象,要坚持德育首位的认识不动摇。
4、针对在处理政治与业务关系时“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认识不动摇。
5、针对程度不同地否定、贬低德育的倾向,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认识不动摇。
二、面临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思想多元化的国际局势,要把防止和抵御西方反动势力实施“两化”政治图谋,防止各种反动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1、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政治上的分析鉴别能力,提高对各种反动腐朽思想文化的“免疫力”。
2、培养学生适应对外开放的社会环境的素质和能力,善于与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背景进行交流合作的思政素质和人格品质,培养善于处理国际复杂事务的能力,朝着培养国际通用型人才的方向努力。
3、针对当今世界面临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构建人才的文化科学知识体系、能力结构体系、良好人格素养相结合的综合素质体系。
三、高校德育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是:
1、随着社会组织结构、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复杂多样,必须把“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四信”(信念、信仰、信心、信任)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永恒主题。
2、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培养学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的同时,也不可否认经济领域中的某些运行法则不恰当地渗透到思想政治领域派生出来的某些负面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兴利抑弊的繁重任务。
3、要充分认识网络的特点,做好思政工作进网络的工作,发挥网络的宣传舆论作用,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出击,加强对有害信息的评析和批判,克服网络的负面效应。
4、面对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要充分认识到招生、就业、学分制、弹性学习制、后勤社会化等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努力探索思政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构建高校德育的新格局。
四、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即将来临,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社会活动方式必将发生根本转变,为了主动适应这种变化,高校德育需要着力研究的问题是:
1、由于信息时代生产方式和活动方式愈来愈呈现分散化、个体化、个性化的趋势,网络必将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空间,集中教育的工作模式和组织基础必将动摇,要认识到分散化和个体化的趋势必将在更高层次上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必将把个别教育,即用网络联络受教育者个体成为主要形式。
2、要重新认识现代科技的社会功能,我们既要善于利用高科技拓展德育的工作空间,充实教育内容;同时高科技的发展要求人类必须有健全的人格、高度的正义感和责任心去运用和发展科技力量,因而高校德育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必须把关心科学与关心人文和社会相结合、加强科学伦理与自然伦理相结合、倡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等方面应有广阔的用武之地。
五、高校德育要积极引入新的理念
1、素质德育观
2、开放德育观
3、学生主体观
4、以人为本观
5、大德育观
6、双向互动观
7、个别教育观
8、实践教育观
(2003年7月5日在全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