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课堂手机铃声催响规则警钟
一则报道说,中学生拥有手机已成普遍现象,然而,当一些学校要求学生“上课不得接听手机,违者清出课堂”、“上课禁止接发手机短信,违者收缴手机”或者“上课期间必须关闭手机”等等,学生对此竟然毫不示弱地表示“办不到”,某校竟有3位学生因此而旷课以示反抗。
校园到底能否或者说应该拒绝手机,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笔者无意加入这样的辩论,而想到的一点是,课堂禁用手机这一起码的公共规则,为何遭到了学生如此对待?它暴露出了我们教育中什么样的缺失?
自由、宽容等元素构成了我们社会丰富而斑驳的色彩。但必须承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些天然的公序良俗也遭受到了无形的侵蚀,某些人对规则应有的敬畏之心也趋于淡化。比如,课堂禁用手机作为一种基本的公共秩序要求,既体现了对学习本身的尊重,也意味着对教师、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身素质的尊重,这样的常识,竟然需要反复强调而成了一种行为高标。
比起手机对功课的影响等看得见的因素,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规则意识在部分中学生心目中的缺席。规则意识是我们心灵深处一种不可或缺的约束力量,它需要从小就加以培养并强化——笔者担心,如此下去,当他们有一天步出校园走向社会,又如何去面对、去适应更加纷繁的规则社会?
数年前,某剧院一场高雅音乐会正在演奏当中,指挥家突然做出了一个停止手势,原因是台下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使他感到艺术的尊严遭到了严重亵渎;某医院一位医生边打手机边给病人开处方,结果写错药名差点酿成事故……我们能说中学生对待手机的态度,没有从中得到一点暗示吗?
学会对社会普适价值的遵循与认同,乃至心存谢意,应当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