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终于想到重视孩子体质了
体育科目或将纳入高考范畴。2012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体育总局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
这一消息连日来引起了巨大关注。应该说,这样的改革举措,是着眼于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日益堪忧的现实。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成了“豆芽菜”和“酒瓶底”,即以深圳为例,前些年就有报道称,考生的高考体检合格率只有一成左右。
身体发育时期的体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体质。如今,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已不只是专家学者的呼吁,而是国家四部门联合推行的一项公共政策,说明中小学生的体质问题终于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关切。
当然,作为新生事物难免会引来争议。事实上,已有很多家长担忧它会变成走过场,或者为权力寻租提供便利。也有专业人士认为,这实质上是对应试教育的强化,“功利性”太强。但无法回避的是,从务实的眼光来看,目前,我们必须在应试教育的框架内来面对它。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一直受到众多质疑与抨击,但我们看待任何问题,都不能脱离实际,要避免完美主义倾向。应试教育形成已久,如果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与它告别,何不如在有限的空间内,一点点向前推进?比如,提高青少年体质,还真需要一点“功利性”——都说高考是根指挥棒,这根指挥棒如果能逼着家长与学校重视孩子的体育成绩,起码不挪用体育锻炼时间,有什么不好?
我们要做的是,避免它成为一种刻板、机械的“应试”体育,最大限度地做到透明与公平。比如,体育加分的丑闻不时出现,体育入高考也需要一个好的机制防止舞弊与贿考。再比如,体育比赛往往有重量级和轻量级之分,为公平起见,高考体育有无必要进行分级?体育高考项目有限,如何防止体育锻炼项目的冷热不均?
所有这些,有必要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通过更广泛的全民讨论,来找到高考与体育的平衡点。无论如何,体育入高考不仅值得鼓励,更显得日益迫切——孱弱的身体往往难以生出强健的精神,一个人有了强健体魄,才会有更充足的心力与体力来独自承担自己的前途与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