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志愿填报,兴趣不能让位于功利
又到高考志愿填报时。由于广东省首次实行普通高校招生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的“高考平行志愿填报宣讲会”,吸引了众多家长参与。
相对传统的梯度志愿而言,平行志愿变志愿优先为分数优先,有效降低了考生的志愿填报风险。但万变不离其宗,“志愿”才是考生填报院校及专业的根本所在。顾名思义,所谓“志愿”,指的是一个人的志向与愿望。但令人遗憾与深思的是,在这样一个志愿填报宣讲会现场,家长人数远远超过了考生,这多少说明,“家长意愿”取代“考生志愿”的现象依然存在,“志愿”这个词语的基本含义依然遭到了扭曲。
诚然,考生由于经验与视野有限,面对这一人生重大抉择时的心态还比较稚嫩甚至盲目,缺乏足够的自我把握能力,而家长在人生阅历、社会经验方面要丰富得多,可以在填报志愿时提供诸多合理化建议。但过犹不及,越俎代庖,不当配角当主角,不当参谋当司令”,则往往会走向愿望的背面。很多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往往单纯从就业前景或职业含金量出发,殊不知,这种过于功利的做法,违背了志愿选择最本质和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基于兴趣与爱好的对今后自我成长道路的规划和设计。
以动态的眼光来看,当今的产业和技术进步日新月异,进校时学的热门专业,毕业时可能已经被淘汰。也就是说,没有永远的热门,也没有永远的冷门,一些专业之所以热,实际上是被盲目追捧的结果;而一些专业暂时显得有点冷,却蕴藏着有待发掘的价值。学科专业总是冷热交替,多空切换的,而难以改变的,往往是一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尤其是,当考生“被志愿”时,也就意味着丧失了大学教育中最宝贵的东西:理想性。如果越来越多的学子没有更宽广的视野与更长远的眼光,一心“为稻粱谋”而放弃自己的志向和愿望,放弃对国家和人类命运的关切,所谓的大学精神只能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
当然,往深里说,令人忧虑的不只是部分考生及家长的高考志愿被功利性所驱动,还有一些高校在专业上的功利性设计。不顾自身实力,不管市场前景,什么热门就扩招什么,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事实上,正是一些高校的这种功利做法,与考生及家长的浮躁心理推波助澜,进一步加剧了专业冷热不均的失衡,人为造成紧缺与过剩,而最终,面对已经变化了的就业生态环境,只能由考生自己来为当初的错误选择“埋单”。
承担着开启心智之重任的高校,是否也应保持足够的理性与教育情怀,避免一味将热门专业当成创收项目,而为一个人的志愿与兴趣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以美国的常青藤名校为例,大部分学校的本科并没有工商管理类热门专业,畅行的是通才教育,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优越的环境扩展视野、认识世界,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念。
如果说高考是一个人的成人礼,那么,填报志愿是人生事业规划中的第一步。我们希望,在这一过程中,“志愿”这个词语的本义能够得到更好的呈现,更多考生能够由此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我们更希望,高等院校在教育资源配置上能够不那么短视与工具化,更好地承担起延续文明命脉的使命与责任,培养完整人格,给一个人圆满的精神成长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