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生义演与大学生下跪

小学生义演与大学生下跪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不由想到了曾引起广泛讨论的福州一群大学生为给患病同学捐款而当街下跪的一幕。笔者始终认为,生命的尊严是最大的尊严,为生命而妥协,其行为本身就是高贵的,因而我对那一跪充满了深深敬意。

3.小学生义演与大学生下跪

这样一个特别的月份里,总有一些故事让我们感动——近日,为了给身患癌症的深圳南山某小学教师募捐款项,一位年仅10岁的五年级学生在某社区精心策划了一场义演活动,组织同学们向观众奉上了古筝、独唱、胡琴等精彩节目。

虽然募捐而来的4000多元钱只相当于那位教师一天的治疗费用,但我们无法不因其中蕴含的深情与真情而动情。十来岁,还是刚刚或正在向玩具告别的年龄,然而,他们已经早早地懂得了每一个人对于他人的意义。在此之前,他们还自发地在社区里挨家挨户敲门募捐,这既不是出于学校的规定,也并非来自父母的授意,而纯粹来源于内心的天性驱使,因而显得尤为可贵。

罗素曾如是说,引领他生活的是对爱的渴望、对生命的珍惜、对苦难的深切悲悯这三种力量,那么,从这群孩子身上,我们是不是也能感受到这三种力量的流转与涌动?我不由想到了曾引起广泛讨论的福州一群大学生为给患病同学捐款而当街下跪的一幕。笔者始终认为,生命的尊严是最大的尊严,为生命而妥协,其行为本身就是高贵的,因而我对那一跪充满了深深敬意。然而,那一跪又是何其沉重,难道我们对于爱心的唤醒、对于生命的维护非得要用这极端化的手段来催生吗?相比之下,这种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义演活动,是不是更易于被人所接受?

是的,我们需要借助某种公共仪式的管道来传递情感,比如说,赈灾往往与义演连缀在一起而成为一个稳定词汇便是明证。在这里人们关注的也许不会是演出本身,而是演出所蕴藏的价值诉求以及那样一种情感互动的氛围。从这一点说,这一群十龄童的上述之举,比起前者以及以往常见的抱着个募捐箱上街游说等举动,显然包含了诸多积极的因素,是一种行动上的进步。

说到这里,还有一点必须提及,募捐总是透露着一种无奈,如何细化我们的保障体系,如何在灾难突然降临时给予我们一种制度上的托举的力量,值得我们用心思考——这当然不应该成为题外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