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能将学校变成“保温箱”

不能将学校变成“保温箱”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调查发现,一些学校为保险起见,不敢轻易组织户外活动,一些风险系数较大的体育设施,如吊环,能省则省,总之“安全第一”。但同其他领域一样,校园安全事故难以百分百避免。以此类推,学校的“风险”真可谓无处不在。但这却是一种有害的“安全”原则,这种对学生的过度“保护”等于给他们戴上了一个新的紧箍咒。一个人总不能终生待在“保温箱”里吧,将学校弄得像“保温箱”就安全了?孩子离开这个“保温箱”又如何处之?

10.不能将学校变成“保温箱”

校园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调查发现,一些学校为保险起见,不敢轻易组织户外活动,一些风险系数较大的体育设施,如吊环,能省则省,总之“安全第一”。这实际上是一种关于校园安全的“惰政”。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学校变得如此“谨小慎微”?校园安全牵动公众神经,当然忽略不得,稍稍的粗心大意就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悲剧,山西某小学6名寄宿小学生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的事件,又一次向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

但同其他领域一样,校园安全事故难以百分百避免。现在我们必须厘清的是,这种安全责任的边界到底在哪里?曾有人撰文为教师责任正在演变成无限责任,教师健康严重透支而鸣不平,事实上,校园安全责任在某种程度上也往往演变成了校方的无限责任,一旦发生事故,不管有无责任,校方都得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与经济赔偿。虽然现在有了“学生人身伤害校方责任险”,可以部分转移校方的经济风险,但因责任界定的困难而往往导致赔付的困难。

有些事故确实跟安全措施没有太大关系,只能用运气来解释,比如下课走楼梯摔坏牙齿这样的事情,哪怕24小时监控也没有谁敢保证绝对不发生。以此类推,学校的“风险”真可谓无处不在。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一些学校何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一些风险概率较高的户外活动及体育运动敬而远之了,甚至,严禁学生课余在校园里奔跑,只能细步慢行——恨不得发明一个测量学生行走速度的装置,以防止校园里的“超速”现象。替学校想想也是,安全大如天,组织户外活动什么的也跟升学率扯不上边,不影响教学质量,为什么要去自寻麻烦呢?

但这却是一种有害的“安全”原则,这种对学生的过度“保护”等于给他们戴上了一个新的紧箍咒。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如果一味打压这种天性,对他们的成长显然不利。一个人总不能终生待在“保温箱”里吧,将学校弄得像“保温箱”就安全了?孩子离开这个“保温箱”又如何处之?身体的强健也往往会带来精神的强健,古代的秀才书生都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模样,那是陈旧的观念使然,难道今天的孩子要以“安全”的名义再度恢复那样的形象?

是该给学校进行“安全”减负的时候了,关键是明确责任边界,让学校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不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同时,也避免给一些学校实施“惰政”以口实:哪个学校敢声称学生心理压力大而取消功课考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