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江苏地区文献资源开发和利用

论江苏地区文献资源开发和利用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和这些调研活动或交叉,或合作,被列为江苏省“七·五”规划科研重点项目的《江苏地区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组同时在有组织、有计划地着手调研、分析、讨论。江苏地区科技情报机构所藏文献尚未有一个完整的统计数据。江苏数千万册的文献资料,为振兴、发展地方经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江苏地区文献资源的质量,在科技文献方面,老化的程度较高。上述几点是江苏文献资源工作应加强和有待变革的地方。

论江苏地区文献资源开发和利用

(一)

1988年以来,江苏地区高校部分同志率先在高校图书馆系统进行了文献资源调查,其调查项目有:本单位基本情况,本单位研究级学科文献收藏的状况及其评估,本单位有哪些特色的收藏等;1989年下半年起,南京图书馆主动牵头,对江苏地区省辖市级大中型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情况着手调查。1990年6月,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江苏省科技情报学会将组织对全省范围内的科研单位及大型厂矿企业的文献资源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和这些调研活动或交叉,或合作,被列为江苏省“七·五”规划科研重点项目的《江苏地区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组同时在有组织、有计划地着手调研、分析、讨论。该课题完成后,将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江苏文献资源布局的历史,现状及其与江苏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建设的需求,预测发展的趋势,为文献资源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文献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建议或改进方案。

同兄弟省区一样,江苏现行文献资源管理体制是按文献收藏机构所隶属的国家部门和系统,形成若干种不同的系统分布和等级分布。如,隶属于教育部门主管的学校系统图书馆,隶属于文化部门主管的工会图书馆系统,隶属于工会部门主管的工会图书馆系统等。就数量和质量而言,江苏地区文献资源则以公共图书馆系统,高校图书馆系统,科技情报所系统为上乘。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状况,据江苏地区72所高校1989年统计:

文献累研量为2 326.27万册,年进书量约为141.5万册,登记读者量为298 700人,馆舍面积为226 000平方米。

江苏地区科技情报机构所藏文献尚未有一个完整的统计数据。现据南京地区大中型骨干企业及研究机构70多个情报单位统计,共拥有各种学科及专业的中、外文书刊资料180万册,形成一个跨系统、跨行业的科技情报文献网。它下面还分有机械交通电机、电子、电讯、塑料化工、冶金化工六个专业网,成为南京地区科技情报所系统文献资源一个代表面。

江苏地区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1990年基本情况如下:

文献累积量为2 113万册,年进书量为110.5万册,馆舍面积为151 110平方米,全省公共图书馆为90座。

据1990年调查统计,江苏省2 000多个乡镇中,建立有2 301个图书馆(室),藏书量达286万册,其中,有148个乡镇图书馆每家藏书都在1万册以上。

除了学龄前儿童和成人不识字者,全省6 536万人口中大部分均可成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而从公共馆文献累积量来看,全省平均每3人才能同时看一本书。

(二)

江苏高等学校、公共图书馆两系统文献量累计超过4 000万册。不过,社会文献资源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各单位文献资料的总和,文献量不等于文献的种数,相同信息的重复积累,并不能增加总的情报量。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根据实际的需要,必要的文献重复应是允许的。江苏数千万册的文献资料,为振兴、发展地方经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在肯定已有的文献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发挥作用的同时,更要指出,我省的文献资源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还不能适应科学、文化、经济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一些弊端。这些弊端表现在以下几点:

1.文献资源布局问题。江苏的主要文献资源集中在东南及苏南沪宁线地带。拿高校来讲,位于南京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占全省高校图书馆总数34%,但南京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却拥有全省高校馆藏文献量的53%,占江苏省三分之二土地面积的苏北地区文献资源的分布远远少于苏南地区。苏北占30%、苏南占70%左右。文献资源布局不甚合理。

2.以全省各系统相加起来的四千多万册计算,江苏人均图书不到一册。满足社会需求的比率较低,数量偏少。许多门类的文献还往往要有大家都有,要缺大家都缺,未统筹协调。

3.文献资源质量问题。文献资源的质量,包括文献资源自身质量和文献资源建设、管理水平两个方面。文献资源自身质量是指文献内容,它的学术性、资料性、可靠性如何?文献资源建设、管理的水平是指文献资源建设规划是否科学,文献的补充、布局是否合理?文献的剔除是否适度?江苏地区文献资源的质量,在科技文献方面,老化的程度较高。据统计,1978年以前入藏的文献占40%,1978年以后的又有相当一部分科技文献失去了时效,目前,全省文献资源中,可供经常利用的文献仅占总量的20%—30%。在文献资源建设、管理上,全省各系统各文献单位还没有有机地协调起来,文献分编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也较低,文献组织管理水平不高,文献剔除不适当,也导致文献资源质量的下降。

4.文献资源利用率偏低。在文献服务活动中,我们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文献资源贫乏,另一方面,却又有大量的文献资料成年沉睡在库房,无人问津;一方面拒借率高,读者难借到书,另一方面却又有70%—80%的书得不到流通。1990年对据东南大学图书馆统计,这个馆拒借率在40%—60%之间,总馆的150万册藏书,平时常被借阅流通的仅有30万册左右。

据统计,过期期刊利用率为18%。另据对江苏有关高校图书馆抽样调查,外文文献利用率为21%,其中外文原版图书馆利用率为36%,中文文献利用率为40%。

5.由于馆舍条件等问题,文献资源整理还有待加强。江苏地区的四千万册(件)的文献宝库中,到目前为止,尚有一部分文献资料因种种原因还未能得到整理,可以说正等待着人们去开发它们。

6.文献分编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较差。

7.对于国内科技文献收藏工作重视不够。江苏一些大的文献单位往往着眼于外文书刊和国内一般书刊的采购,而对于国内一些单位,机构内部出版的科技文献收藏工作重视不够,像学位论文、会议录、标准文献、产品目录、科技资料等,省内没有一家像样的收藏单位。而一些厂矿企业,由于自身的情报意识还不够,在文献资源建设上投资少。

上述几点是江苏文献资源工作应加强和有待变革的地方。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之处,当然,我们也应了解到,江苏文献资源经过多代人的日积月累,也形成了一定的资源优势和特点。比如:文献历史悠久,研究文献的学者代不乏人。江苏自古是我国公藏和私藏图书文献的重点分布地区。明洪武元年,徐达等把元代皇室藏书,尽载南京,在南京建立了当时的国家图书馆——文渊阁。清代著名的国家级藏书楼江浙三阁中有二阁设在江苏的扬州和镇江;私家藏书,有明万卷楼杨氏、脉望馆越氏,绛云楼钱氏,清代瞿氏铁琴铜剑楼,民国时期的江南图书馆、中央图书馆等等。藏书之风,源远流长。堪称文献荟萃之地。近40年来,文献增长迅速,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

收藏文献,研究文献,自古代公藏的史官,私藏的藏书家,到近世的缪荃孙、柳诒征、洪范五、李小缘、汪长炳、钱亚新、朱家治、施廷镛等,对文献和图书馆学、目录学研究一代接着一代人的努力。文献学的研究成果蜚声于图书馆界。

(三)

文献资源是一种财富,藏书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文献资源的建设、开发和利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当前和后代子孙的千秋大事,而且,合理的布局和开发利用可以以少量的资源投入获取较多的财富产出。在今天,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江苏地区文献资源布局建设应放在全国性的大体系中通盘考虑,在此基础上,再从全省的整体观念,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各地各单位各有侧重,以联网和资源共享的方式,研究制订文献资源合理布局的原则和方法,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跨系统的,充分体现江苏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从宏观上提高社会整体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献资源在经济文化建设和人民生活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献资源布局应以现有的文献布局为基本的参照蓝本,按一体化,分工协调的原则,根据全省的“八·五”规划的要求,使其文献知识密度适应于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全省可建立三级文献保障体制。第一级为全省文献资源服务中心,主要由南京图书馆、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为重点,协调收藏面向全省使用的中外书刊,文献资料;第二级为市级文献资源服务中心,各省辖市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重点和文化科技发展水平,建立地方文献保障体系,第三级为专业文献服务中心,以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文献为主,主要有一些高校和专业情报所、图书馆,像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审计学院、无锡轻工学院、镇江船舶学院、南京航空学院、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医学情报所、江苏省标准情报研究所、江苏省丝绸情报中心站、江苏省纺织科技情报中心站等。在分工协调的前提下,各级文献中心必须以有利于增大系统收藏品种,保证重点,照顾一般,保证当前需要,照顾长远发展为原则,去开展文献资源建设。近几年,江苏每年引进外文原版书刊经费达400万美元。对于使用大笔外汇的外文报刊,要避免重复引进的浪费现象。即使对于国内的书刊资料,各单位也应协调采购,减少复份,尽量把经费调剂出来用于增加必需的文献品种上。不久前台湾出版的《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售价4万多元,南京一地有四馆各购一套,造成压架和不必要的重复开支。这种现象应杜绝为好。

在搞好文献资源的建设、布局的同时,应致力于对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现阶段,要充分发挥江苏地区文献资源的作用,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首先,必须加强文献资源专题的研究。文献资源的问题,无论是管理工作,还是布局、协调、采购、利用等,都应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调查、统计、摸清资源储藏情况的基础上研究出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制定文献建设规划,文献布局的原则,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改革现行的多头领导的管理体制。全省应建立一个跨系统、跨行业的文献工作协调机构,由省教委、省科委、文化厅等部门组成。该机构担负起进行组织指导、培训人才、疏通渠道,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协调机构组织制订、实施文献资源建设规划,协调采购,布局,领导全省范围内的文献开发、利用,加强横向联合。

第三,政府部门对文献事业单位的投资应给予加重。近几年文献购置经费的短缺与书刊价格上涨造成明显的进书数量减少。有的县级公共图书馆的事业费在用于开支工作人员的工资后,所剩无几,以至于许多新出版的书刊无力去购买。有关主管部门还应尽可能地拨出一些资金,改善对文献库房,办公,阅览用房以及其他必需的设备条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图书馆、情报所、档案馆要逐步添置电子计算机、复印机、视听设施等现代化装备。

第四,各级各类型图书馆、情报所,档案馆对馆藏文献加强管理,对积压的书刊资料应尽快清理,分编,对于过时,失效的资料也要及时提存,剔除,为有效地流通利用书刊文献创建好的条件。

第五,加强文献工作手段现代化的研究和建设,建立文献数据库,采用计算机管理和检索文献,建设文献资源网络和计算机联机检索网络,提高文献服务供应能力。

第六,主动服务。利用报告会、黑板报、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向读者宣传,普及文献利用的方法,举办用户培训班,增强用户的情报意识,提高用户利用、检索文献的能力。充分发挥文献为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增值的作用。

第七,加强道德和业务训练,强化文献工作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为振兴江苏经济、文化、科学和教育事业,进一步加速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刻不容缓。我们要切实做好这一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工作,使江苏地区的文献宝库之瑰宝在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注:(1)见《南京日报》1988年9月16日。

(2)据《中国文化报》1990年1月3日报道,我国每年用外汇6 000万美元引进技术书刊,进口图书10万种,原版期刊2.5万种;在订购的2.5万种原版期刊中,重复量达5 000种以上,复本率平均10册,甘肃省影印外文期刊重复率高达45.8%,国家每年为此多支出数十万元。

参考文献

[1]朱孟杰.论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报学报,1987(5)

[2]李蔚清.浅谈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图书馆学通讯,1989(1)

[3]全国文献资源调查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大学图书馆学报,1989(1)

《江苏图书馆学报》,1991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