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馆活动高潮与学术转型》序

《图书馆活动高潮与学术转型》序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书馆名称的正式使用,在国内始于1894年。这年,《教育世界》第62期的《拟设简便图书馆说》提供了文献佐证。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时段,论述了图书馆的发展史或学术史。吴稌年《图书馆活动高潮与学术转型》则是从“高潮”这个关键词着眼,既简略地论述了图书馆在古代发展的高潮,又论述了近代图书馆发展高潮。翌年,又有《国外古代图书馆趣谈》一文发表。

《图书馆活动高潮与学术转型》[6]

我国古代的“图书馆”多称为藏书楼,如皕宋楼、铁琴铜剑楼、传是楼等,也有叫做阁、庐、斋、堂等名称的,如天一阁、海源阁、清代皇家设置的文津阁等七阁、爱日精庐、结一庐、知不足斋、万卷堂等。图书馆名称的正式使用,在国内始于1894年。这年,《教育世界》第62期的《拟设简便图书馆说》提供了文献佐证。1902年,罗振玉奏请在全国普遍设立公共图书馆。此后的十余年间,我国建立数百所图书馆。在新建的大学堂也纷纷设置了大学图书馆。1917年以后,“新图书馆运动”为近代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图书馆发展至今,有2 000余年的历史,如果从殷墟甲骨文献的保管算起的话则已有4 000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和一些热点课题相比,对图书馆史的研究还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20世纪30年代,胡道静先生写了一馆的馆史——《上海图书馆史》,毛坤先生翻译介绍了《西洋图书馆史略》;到了20世纪的80年代才有了多部这方面的专著出版。例如李希泌的《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1982年)、尹定国的《西洋图书馆史》(1983年)、谢灼华的《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1987年)、杨威理的《西方图书馆史》(1988年)、阚法箴等翻译的《图书和图书馆史》(1988年)、陕西省图书馆的《陕西省图书馆馆史:1909—1988》(1989年)、吴晞等翻译的《西方图书馆史》(1989年)、杨子竞的《外国图书馆史简编》(1990年)、来新夏等的《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1990年)、王酉梅的《中国图书馆发展史》(1991年)、行仁的《中国图书馆史话》(1991年)、吴仲强等的《中国图书馆学史》(1991年)、李朝先等的《中国图书馆史》(1992年)、北京图书馆的《北京图书馆馆史资料汇编:1909—1949》(1992年)、吴晞的《从藏书楼到图书馆》(1996年)、卢子博等的《南京图书馆志》(1996年)、北京图书馆的《北京图书馆史料汇编:1949—1966》(1997年)、李雪梅的《中国近代藏书文化》(1999年)、来新夏等的《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史》(2000年)、董乃强的《中国高等师范图书馆史》(2002年)、山西省图书馆的《山西省图书馆史料汇编》(2003年)、程焕文的《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史》(2004年)等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时段,论述了图书馆的发展史或学术史。吴稌年《图书馆活动高潮与学术转型》则是从“高潮”这个关键词着眼,既简略地论述了图书馆在古代发展的高潮,又论述了近代图书馆发展高潮。其中,对于近代图书馆发展高潮的论述,又以中国近代图书馆发展高潮为主,辅之以西方近代图书馆发展高潮的简要论述。本书通过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发展阶段、发展高潮的阐述,希图达到厘清近代社会思潮对近代图书馆的影响、图书馆成长的阶段分期等脉络的目标。

历史的传承,文脉是根。研究图书馆史的根本目的,在于依据历史的经验,参酌当前的状况,寻求合理的途径,创造光明的未来。了解历史是为了现在的进步和未来前瞻的发展,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正如北京大学王锦贵教授在其《中国文化史简编》中所说的学习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有:“可以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与综合国力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提高文化素养”,“可以寻求有益的借鉴”。研究学习图书馆史的意义也在于此。综观吴稌年对图书馆史的研究,能够善于抓住图书馆活动这一层面,分析出图书馆活动的高潮,在此基础上再做深入探求研究,作者将图书馆事业置于社会的广阔背景中,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方面加以考察,从中突出图书馆发展的高潮期加以论述,如果将这些发展高潮有机地联系起来,从中分析研究,亦就可以总体上做到简练、集中地把握住图书馆的发展脉络了。这一具有特色的研究视角,为我们从新的视窗去审察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提供了方便。图书馆史不等同于图书馆活动,图书馆活动包括了每个参加这种活动人员,以及他们所有的成果和活动内容,而图书馆史则通常是经过合理的简化,通过具有代表意义的人物、事件、地点、时间研究表达而达到目的的。

据我所知,作者的这一研究著述,是经过较长时间耕作积累的结果。他于1994年发表《世界古旧书业漫谈》一文后,信心大增。翌年,又有《国外古代图书馆趣谈》一文发表。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图书馆历史方面的兴趣和爱好。1999年,《藏书楼无法孕育近代图书馆》一文的发表,表现出了作者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研究的独到的认识和较深层面的考量。2002年9月至2003年3月,吴稌年同志不失时机地利用了他在北京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做访问学者的这一时间段,做了大量的文献调研和资讯整理工作,并于2004年下半年形成初稿,又经过近半年的修改最终成为本书文稿。从1994年到2005年,吴稌年在围绕着图书馆发展史做思考、做文章,他的执著的钻研和追索,亦可说这也是意在“十年磨一剑”吧。

该书内容选材的一个的特点,是撷取了一些他人还未曾涉猎或涉及了还没有深谈的主题加以论述。例如,对于中国图书馆近代史中,目前图书馆界通常认为“西学东渐”,中国近代图书馆的诞生与发展是由西方传入的,主要是学习美国的结果。作者力举有关论据,自圆其说,阐明了在这之前有一个学习日本图书馆界的过程,日本是西学东渐的桥梁。他从中国社会学习日本的历史背景氛围着手,把当时教育上的借鉴日本,又以那时出版、翻译大量的日本书籍等作为依据,阐述了在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上的学习借鉴日本模式的阶段,提出了作者的一家之言。此其一。第二,对于图书馆史分期问题,目前图书馆界和学人对此还是存在着某些分歧的。本书作者试图从知识角度进行图书馆史的分期,这一将图书馆纳入知识社会,将图书馆的工作纳入知识组织与管理的思路,既赋予有时代的新意,又比较符合社会的和图书馆的发展规律。这一观点的形成是作者在研究、探讨过程中,通过不断摸索、比较、思考,最后以知识社会为切入点而形成的。作者《论图书馆轴心分期及其特征》(晋图学刊,2003年第3期)一文便是这一观念的明显表露。该文突破了社会历史分期划分标准的局限,根据社会中轴转换原理,将图书馆划分为收藏轴心期、教育轴心期和自由利用轴心期,通过进一步深入分析,最终将“知识组织”作为图书馆史分期的依据,说明作者的思维是活跃的,能够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问题,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颇具说服力的结论和成果。第三,能着意于从哲学的角度来总结图书馆的学术问题。在图书馆史特别是在近代图书馆学术史研究上,作者能把握和利用哲学观点,探讨刘国钧分类体系的哲学思想来源,理性地解析“要素说”的哲学来源,从而凸显了“要素说”的研究高度的提升。另有其他的如对“新图书馆运动”的审视,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的研究热点与特征的归纳等等,本书都做了有益的探讨。尽管作者提出的某些观点还有可商榷之处,但是,这种能够静下心来甘于寂寞、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语)。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精神也在影响着人们对文化史中一个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史的研究。《图书馆活动高潮与学术转型》一书的出版,是对作者平时坚持学习和研究探索图书馆发展史的一个总结。作者在他20多年的图书馆工作实践和相关的学术活动过程中,已发表了90余篇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方面的论文,其中《国外书店图书馆化》一文曾获“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奖,《图书馆的新观点——定价策略》一文,曾被评选为“96北京国际图联大会获奖论文”。作者的这些论文成果给我们了解和阅读《图书馆活动高潮与学术转型》提供了相关的参考。这里,借助本书出版问世之机,寄希望于本书作者和学术界同道在讨论我国近代图书馆史的同时,请多关注并给予对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历史作用的解读和研究!80年前,成立于1925年的中华图书馆协会,有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的轨迹,定有它的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所在。我国近代图书馆发展史上应写下有关于中华图书馆协会历史事实的厚重的一笔。

2005年2月8日

于东南大学情报科技研究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