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革带来新的活力

改革带来新的活力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苏图书馆学报》是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南京图书馆共同主办、江苏地区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图书馆学专业性学术期刊。同时,《江苏图书馆学报》在广大的图书馆读者和社会群体中也产生越来越大和越来越好的影响。粗略翻阅,就可发现现在的《江苏图书馆学报》呈现出一些不同以往的特点。《江苏图书馆学报》在栏目设置方面,始终是因时而动、因势而变。

改革带来新的活力——看2000年改版后的《江苏图书馆学报》

(一)

《江苏图书馆学报》是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南京图书馆共同主办、江苏地区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图书馆学专业性学术期刊。该刊自1980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弘扬学术、锐意改革、不断创新”的方针,刊发了大量的高水平理论性文章,培育了一大批图书馆学专业研究作者,为推进江苏省的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为学术界人士所公认的成就。目前,《江苏图书馆学报》不仅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而且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定为来源期刊,南京大学等一些高等学校已将其定为核心期刊。这一期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和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重视,全国许多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研院所图书馆等都收藏该刊,江苏省各级各类图书馆则几乎把其作为本馆的必备刊物加以入藏。同时,《江苏图书馆学报》在广大的图书馆读者和社会群体中也产生越来越大和越来越好的影响。

(二)

《江苏图书馆学报》自诞生之日起,就在走一条不断改革、不断求新、不断发展之路,抓住时代脉搏、紧贴学术演变,实现自我革新、自我完善。在办刊的20多年中,从封面设计到版式布局、从栏目设置到编辑风格,历经数次变化,逐步走向科学、合理。特别是2000年的全面改版行动,更是为走进全国同类期刊的先进行列迈出坚实的一大步。粗略翻阅,就可发现现在的《江苏图书馆学报》呈现出一些不同以往的特点。

首先,栏目设置更具自己的特色。犹如文章的提纲、标题决定文章的具体内容一样,栏目的设置决定着期刊吸收和刊发什么稿件、决定着期刊的学术方向和在本领域的角色定位,同时影响作者的投稿取向。一份期刊的栏目设置既不能始终如一,也不能变化频繁。如果是好多年间出现的都是一个老面孔,这不仅显得呆板、缺乏生气不说,而且也不能适应客观世界发展变化的要求,必将落后于社会进步,难以适应学术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如果栏目变化过于频繁,这又会显得期刊缺乏主旨和方向,形不成特色,也将使作者无所适从,最终影响来稿质量和办刊水准。因此,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许多杂志期刊都在认真审视学术发展动态、社会信息需求与技术进步的影响的情况下,及时地对栏目作适当的调整,以期紧跟时代的步伐。《江苏图书馆学报》在栏目设置方面,始终是因时而动、因势而变。创刊以来,先后设立过数十个栏目,在不同时期为图书馆学的不同主题、不同侧面的讨论、研究和争鸣提供了重要的阵地,促进了江苏地区图书馆学学科建设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全国图书馆界乃至海外亦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但是要论较为成功的栏目调整,当属2000年的这一次,本次栏目调整体现了《江苏图书馆学报》面向新千年、新世纪,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传统与现代并举的指导思想和办刊精神,在强化传统图书馆学研究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报道各项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论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初步显示自身特色。

(1)总体上向板块化方向发展。在重新归类的基础上整合原有栏目,形成若干个主要学术性栏目板块。如将“分类编目”、“藏书建设研究”、“读者工作研究”、“图书保护研究”栏目等进行合并,形成一个统一的、研究图书馆专业工作内容的板块性栏目、“业务研究”;把“海外图书馆”更名为“国外图书馆”,同时把有关港、澳、台的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的研究回归到统一的我国的图书馆学及图书馆事业的研究活动中去,从学术上反映了办刊者追求祖国完全统一的理念。另外,其他一些仍具特色的重要栏目也作为板块栏目得以保留,如“图书馆事业”、“古今书话”、“学者之路”、“文献学与目录学研究”等。栏目板块化,不仅使得栏目设置本身看起来简单、明了,避免栏目的零散和混乱,有利于栏目保持相对的长期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主题相近的文稿归类刊发,避免一些主题冷僻、但水平确实较高的稿件因无适当栏目可入而不能及时发表的现象的发生。

(2)各期栏目取用更加灵活。每期除了“学术论坛”、“业务研究”、“网络天地”、“图书馆事业”、“古今书话”、“学者之路”、“国外图书馆”等几个主要的常设栏目外,根据来稿情况和我国、特别是江苏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实际研究状况,设置一些非经常性栏目,如“文献学与目录学研究”、“书评”、“基层图书馆”等;以及一些动态性、信息性栏目,如“馆长论坛”、“新世纪展望”、“学术会议专题”、“读者·作者·编者”等,这里考虑到目录学与文献学的紧密联系,考虑到以“基层图书馆”可涵盖乡镇图书馆、社区街道图书馆等,展示了作为图书馆管理者的馆长的学术思路,表现了紧扣时代脉搏的“新世纪展望”等等,希冀尽可能地将有价值的文稿和有关信息提供给读者,同时也使得《江苏图书馆学报》在栏目设置显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3)战略上立足优化传统、着眼未来。在保留传统优势栏目、特色栏目的基础上,开设反映当前时代特点与学科领域内研究热点的栏目。《江苏图书馆学报》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栏目,如“古今书话”,着重介绍我国历史上与文化典籍有关的人、事、物,不乏美文佳作;“学者之路”,有选择地介绍我国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与成才之道,对于激励他人、教育后人献身图书馆事业具有很大的正面导向作用;而几乎每期均有的“信息之窗”(改版前称为“消息”),则成为人们了解图书馆界最新学术活动情况和其他动态信息的重要渠道。这些栏目为《江苏图书馆学报》吸引了一大批读者和作者,它们的存在和加强,无疑将是期刊继续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坚强基础。而新颖栏目的设置,又使期刊添加新的朝气和活力。《江苏图书馆学报》在原有“图书馆现代化”、“新技术与新方法”栏目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特设“网络天地”栏目,充分反映了主办者准确把握学科研究前沿动态的能力和敏锐地捕捉热点问题的洞察力。栏目设立两年来已发文27篇,内容涉及网络系统结构与技术、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网络安全与保护、网络文化、网络作品及版权、网络远程教育等许多方面,对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实践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随着网络及相关信息技术更加成熟和在图书馆的进一步利用,这方面的稿件必将会越来越多、质量必将会越来越高。

第二,从办刊历史看出,《江苏图书馆学报》一向注重期刊的内在质量问题,2000年改版以后,其提高内在质量的意图更加明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重量级人物文章的组稿和刊发。在近两年中,《江苏图书馆学报》在稿件的录用上明显注重对“学术性”层次文章的采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偏重对学者、专家、大家、名家的杰作的特约,先后组织、发表了黄宗忠、卢子博、倪波、于鸣镝、周和平、白国应、黄俊贵、吴慰慈、谢灼华、汪家熔、潘天祯、赵成山、程焕文、秦珂、柯平、徐雁、郑建明、叶继元、倪延年等多位图书馆学领域知名教授、著名专家、学者的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和战略指导意义的优秀论文,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期刊的学术分量。

(2)注重对未来高水平作者源的吸引和培育。知名教授、学界前辈,或长期从事图书馆学理论教学和研究,或长期从事图书馆的实际工作、经验丰富,他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功底深厚,思维缜密,考虑问题目光长远,他们的文章中常有真知灼见,可以把握和指引着图书馆学的研究态势与方向。但是一份期刊不可能组织足够多的知名人士的作品来登载,她仍然需要大量的普通作者的支持。这犹如一个百花园中不仅要有名贵的牡丹,还要有其他各类花卉去争奇斗艳,所谓红花需用绿叶扶持。《江苏图书馆学报》在重视专家、大家、名家的同时,丝毫没有忘记提携新人、培养后生的重要责任。我们发现,现在有载来越多的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学者、不知名的在校硕士生和博士生,获得更多地在《江苏图书馆学报》上发表作品、表达思想或意见的机会。这些人年轻气盛、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善于钻研,勇于开拓创新,且大多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擅长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经常有奇思妙想出现。他们的文章,不仅文风活泼,而且选题和见解更能贴近时代热点和焦点问题。抓住了这样的一批年轻作者群,《江苏图书馆学报》就不用担心将来没有高水平的稿源,就不用担心其内在质量能否得到进一步的快速提高。

第三,编辑作风更加严谨是该刊改版后的又一特点。严谨的编辑作风是提高期刊整体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不可否认,《江苏图书馆学报》的编辑作风向来比较严谨,不仅表现在期刊编辑们对稿件的审查之严格上,其所刊发的文章未发现过著作权纠纷问题;同时,其优良的编辑作用还表现在具体文章的栏目归类、编排项目完备程度与规范、编辑和印刷质量等方面,在改版以后均有改进。比如学术性论文的“摘要”和“关键词”项,以前给人的感觉是可有可无,现在则是绝大多数学术性文章都具备此二项。希望《江苏图书馆学报》今后在这些方面要做得更好,文章摘要做得精练一些,关键词选得更恰当一些;此外,对于期刊版面的校对工作也有待加强。国内外的一些编辑出版机构曾有用重奖激励读者去查看他们所出书刊刊误的举措,期刊校对的精细,尽量减少刊误,是提升办刊品位的不可忽视的环节。这点意见权且作为我们对《江苏图书馆学报》的一点要求和期盼。

(三)

总而言之,现时的《江苏图书馆学报》更加明确地显示了其“繁荣学术、培养造就人才、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办刊宗旨。世纪改版使其更具活力,业经一两年来的运作已初显成效,期刊的内在质量和学术地位均有了初步的提高。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在2000、2001两年中,《人大报刊复印资料:G9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全文转载了16篇《江苏图书馆学报》登载的学术论文,占其转载文章总数的(16÷806=)1.99%;《江苏图书馆学报》的学术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G9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转载率达到(16÷267=)5.99%,虽然与其他的更高水平的期刊相比,可能存在很大的差距,但与其改版前的本刊1998、1999两年的情况相比,这两个比率都有较大的增长,分别上升了(1.99-1.52=)0.47和(5.99-4.53=)1.46个百分点。可以说这是《江苏图书馆学报》学术水平得到提高的有力证明,也可以说是锐意进取、不断革新带来的可喜的成绩。

杨晓宁研究馆员在纪念《江苏图书馆学报》创刊20周年座谈会上曾经深有体会地说过:“《江苏图书馆学报》哺育了一代图书馆人的成长”。在新的世纪,我们相信,《江苏图书馆学报》必将还会哺育更多代图书馆人的成长,让我们共同祝愿《江苏图书馆学报》的明天更美好!

(陆宝益合著)

《江苏图书馆学报》,2002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