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向世纪的《信息检索》课教学模式研究

面向世纪的《信息检索》课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类定义则认为教学模式属于教学结构的范畴。在这21世纪的前夕,为了给社会、为国家培养出创造性的有用的人才,《信息检索》课作为培养学生学习、科研等方面能力的核心课程,要进行大胆的改革,下文拟对《信息检索》课面向21世纪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因此高校教学的目的和高等教育的目的是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依据,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是检验教学模式改革成败的唯一标准。《信息检索》是从1984年起

面向21世纪的《信息检索》课教学模式研究

1 引言

教学模式成为教育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溯其伊始,一般认为,是从美国学者乔伊斯等人的研究开始的[1]。1972年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定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2]。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国内一些学者也着手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介绍和研究,并就教学模式提出了各自的不同见解[3]—[10],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认为教学模式属于教学过程的范畴,它们或者提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过程的模式,或者认为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关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或者“教学样式”。从这类定义出发,研究者并不注重对教学本质和规律的一般探讨,而是特别强调了对教学过程中“程序”的研究。另一类定义则认为教学模式属于教学结构的范畴。而教学结构主要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它不仅指教学过程中纵向程序的组织形式,更重要的是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横向方面的联系和组合。总的来说,国内教学专家对教学模式的解释还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是就多数人所认同而言,所谓教学模式,就是教学程序,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指运用教学方法的顺序[11]。我们在本文所研究的教学模式就是这个意义上的教学模式。

《信息检索》(亦名《文献检索》或《情报检索》)课是根据1984及1985年国家教委“关于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和改进与发展文献课的几点意见”而设置的一门公共课,是对具有一定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的本科生开设的[12]。其目的是使在校大学生:①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规律,用以指导信息检索实践,为进一步学习和利用信息检索工具打下基础;②着重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专业检索工具,了解它们性质、特点、用法、达到能熟练应用检索工具检索专业课题信息的目的;③了解和学习联机计算机信息检索、光盘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检索的一般知识和使用方法,为使用现代化检索手段检索信息作必要准备。

在这所谓“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通过传统的基础教育获取的知识,不足以为现代社会所用。为了能赶上这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且参与新技术的开发,人们迫切需要更新和补充所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学校不仅要掌握各门课程的知识,更重要的要通过各门课程的学习,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为今后在工作中的再学习奠定基础,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在这21世纪的前夕,为了给社会、为国家培养出创造性的有用的人才,《信息检索》课作为培养学生学习、科研等方面能力的核心课程,要进行大胆的改革,下文拟对《信息检索》课面向21世纪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2 教学模式改革应依据的基本原则

2.1 目的性原则

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必须遵从高校教学的目标要求和高等教育的目标要求,它的改革必须朝着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方向发展。只有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教学模式才是成功的教学模式,只有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是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这一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因此高校教学的目的和高等教育的目的是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依据,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是检验教学模式改革成败的唯一标准。

2.2 系统性原则

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部分,高校教学工作的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的高等教育的改革又是同世界教育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的。因此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放在高校教学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乃至世界教育改革中来考虑,把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这个子系统的改革同整个系统联系起来考虑,不仅要考虑到子系统内部影响系统变革的因素,而且要考虑到子系统外部,大系统内部以及大系统外部的因素,只有这样做,才有可能使我们构建的教学模式真正有效,真正有利于提高我国的高校教学水平。

2.3 科学性原则

经过改革后建立的新的教学模式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必须是有利于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整体水平的全面提高,应在较长时间内发生作用,不应是短期效应。新构造的教学模式的科学性还应表现为它要有利于现代科学技术本身的教学和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从而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起保障作用。

2.4 思想性原则

变革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不仅是时代的召唤,而且因为只有变革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努力实现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向现代的教育思想的转变,才能使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现代化,进而才能使教学和教学模式现代化。

2.5 针对性原则

构造新的教学模式应针对不同学科和不同课程的特点构造不同的教学模式,不能千篇一律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因为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特点,只有依据不同学科和课程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即使同一课程在不同的部分,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就会体现出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我们应当依据不同的学科、不同课程和同一课程的不同部分,考虑并结合现实的教学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构造出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的教学模式。

2.6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构造的和选择的新的教学模式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教师的特点以及现实的客观教学条件,从而使新的教学模式能符合实际,和实际相容,真正地发挥它的作用,真正地实现它的自身价值。

2.7 符合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的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在总结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教学原则来源于教学实践,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13]。教学规律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教学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14]。因此教学模式的选择和构造也必须符合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而且只有符合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才是有效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

2.8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原则

从知识能力型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体现了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变革与更新。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四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我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素以严谨闻名于世,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明显不足。新的教学模式必须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创造能力[15]

3 《信息检索》课的特点、现有教学模式及其改革的必要性

《信息检索》是从1984年起国家教委为培养学生学习、科研等方面能力设置的一门公共课。该门课程不仅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实践性很强。该门课程的理论性教学是它的实践性教学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才能实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在我们对部分高校的《信息检索》课教学情况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该门课程的教学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由于实习条件所限,以至于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很差。迫切需要进行改革,表现在:①大部分学校没有供学生实习用的专用教室,一部分高校甚至连信息检索室都没有。这使得在大部分高校的《信息检索》课的教学中,实习时间连总课时的一半都不到,甚至一部分高校根本不给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这对于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来说,根本不可能达到其教学效果。②即使在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一些高校多年来一直沿用的“先是教师照本宣科式地传播知识,学生一字不漏地记笔记,然后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实习”,而且实习主要是学习手工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知识大爆炸”时代的需要。③限于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及实习条件,对于《信息检索》课中的“计算机检索”部分的教学,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就根本不讲授这方面的内容,或只是“纸上谈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量的“剧增”,通过自身亲自阅读本专业的学术期刊来获取本专业的信息根本是不可能的。通过手工检索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手段也越来越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若我们在《信息检索》课的教学中不重视计算机检索教学和为学生进行计算机检索实习创造条件,我们培养的学生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应把现有的和不断发展的新技术应用到这门反映新技术的课程中来,不断改进其教学模式,从而使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4 面向21世纪《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模式

4.1 面向21世纪《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模式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特别是电视、录像、收录机、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使得构造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可能。《信息检索》课作为一门教授人们怎样把握科学技术研究状况的课程,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将推动该门课程采用新技术作为新的教学手段、构造出应用新技术和便于新技术教学的新教学模式。

依据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信息检索》课的特点、现有教学模式的存在的问题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状况,我们认为下述教学模式比较适合该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选定的面向21世纪《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模式具体是:教学分两段进行。前期教学以基础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结合实习,使学生对检索知识、手工检索工具、光盘数据库检索、联机数据库检索以及Internet网络信息检索有一个概略的了解,除了由任课教师采用传统的课堂口授教学方式(供没有后述的现代化教学条件的单位选用)以外,还可采用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以录像(东南大学拍摄了《信息检索》课教学录像)或多媒体教学软件(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正在研制《信息检索》课多媒体教学软件)为辅的教学方式。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应当占用该门课程最少的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供后一阶段使用),给学生传授尽可能多的知识,特别是针对学生的专业,偏重介绍解决专业问题可选用的检索工具,而关于怎样使用只做简要介绍(让学生在后期教学过程中通过检索实际课题的过程来自己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后期教学以实践为主,在时间上最好放在建立起专业方向以后,让每个学生结合一个实际课题,最好是结合学生的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自己选用检索手段和检索工具,检索实际课题。以最终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并以检索结果的优劣作为考核。综上所述,从教学形式上看,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采取了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和指导为副的教学模式。

4.2 实现前述教学模式所必需的条件

我们知道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实现效果最优的条件,前述模式要发挥其最佳的教学效果的条件是:①客观条件。要求至少有十多种可以供选择使用的印刷版教材或录像教材或多媒体教材,并且每种印刷版教材的复本量不少于20到30本,有放录像教材的录像机或使用多媒体教材的计算机多台。以供学生通过有选择地阅读某些优秀教材,从而选定检索课题所应选用的检索工具和检索手段,以及供学生在选定检索工具和检索手段后,学习检索工具和检索手段的使用方法时选用。另外,还要求有供学生实习用的各种检索工具,并且每种检索工具至少应有五年以上的数据。②主观条件。主观上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宽的知识面。这种模式要求每个学生最终要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这一任务就使得学生不得不学习《信息检索》课的有关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而且真正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这种模式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较宽的知识面。因为如果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每个学生所检索课题不一样,就要求任课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单独辅导,这不仅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对教师的知识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考虑到所有任课教师对每门学科的知识不可能都样样精通,我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把由《信息检索》任课教师和专业教师来共同指导学生学习检索实际课题和学习《信息检索》课寓于一体。而且所选择的课题最好是专业课教师教学或科研中需要解决的题目,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做科研和信息检索的关系以及真正掌握该课程的内容。

综上所述,文中我们对面向21世纪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且已在东南大学小范围内使用此种教学模式,效果良好。我们希望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唤起关心《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的同仁们和我们一起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推动《信息检索》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肇丰.教学模式的概念、类型及其应用的条件.教育研究,1991(1):57—62

[2]Bruce Joyce,Marsha Weil.Models of Teaching.Prentice-Hall Inc.,1980(2nd):1

[3]德山.教学模式及其管理浅议.天津师大学报,1984(5)

[4]吴也显.课堂教学模式谈.教育研究与实验,1988(1)

[5]张武升.关于教学模式的探讨.教育研究,1988(5)

[6]柳海民.试论教学模式.中国教育学刊,1988(5)

[7]刁维国.教学过程的模式.教育探索,1989(2)

[8]吴恒山.教学模式的理论价值及其实践意义.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9(3)

[9]于深德等.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山东教育科研,1989(4)

[10]吴也显.我国中小学教学模式试探.课程·教材·教法,1989

[11]张肇丰.教学模式的概念、类型及其应用的条件.教育研究,1991(1)

[12]《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大纲(本科生试用).东南大学图书情报专业,1994,7

[13]朱菊芳.高等教育教程.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2)

[14]车文搏.教学原则概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

[15]陈浩.有计划高起点地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访国家教委专职委员、高教司司长周远清.中国高等教育,1995,7—8

(袁勤俭合著)

《江苏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学报》,1998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