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开创了电气化的新纪元
今天,无论是天上飞的(如飞机),还是地上跑的(如汽车),都离不开电能。而真正将电能转化为各种机械能的功臣当属“电动机”。正因为有了电动机,才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电动机是怎么发明的呢?
1831年,美国物理学家亨利发现了电磁感应的现象,并进行了将磁力转变为电力的试验。英国的法拉第在同一时间里也发现,当把磁铁反复插入或拔出线圈时,该线圈就会发生感应电流,并于1832年公开进行了感应电流流动的实验。他的公开实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一位参观者问道:“这种新的玩具能起什么作用呢?”法拉第回答说:“你知道刚生下来的孩子将来能干什么吗?”
这个刚生下的“孩子”成了“双胞胎”,长大以后成了发电机和电动机两兄弟。因为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变成电能,而电动机则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装置。在法拉第发现的磁铁和线圈相互作用“这个母体”中,就包含了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原理。法拉第的巧妙的回答不是没有预见性的。
然而,到实用的发电机和电动机问世以前,许多科学家进行百折不挠的努力,走过一段坎坷的历程。
不少科学家进行了不断的尝试。1832年,法国物理学家皮克希在巴黎公开了第一台永久磁铁型发电机。威廉·里奇也设计了一台电动机,两个线圈在一个永久磁铁的两极之间旋转。“换向器”在转圈之后,使电流转变方向,从而产生一种持续的运动。法拉第制作了一台带电导体围绕直立磁铁旋转的实验模型,这是第一台用化学电源驱动的近代电动机的“雏型”。
能不能不用永久磁铁,改用较强电磁铁呢?德国物理学家雅各比据此发明了雅各比电动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有效的电动机。雅各比于1801年生于德国的波茨坦。他在完成了铸造方法的研究之后,得到俄沙皇尼古拉的资助,开始进行新的发明。1834年他开始研制电动机,其最初制造的电动机为:在两个∪形电磁铁间,放入带有16个臂的轮,在轮壁上装有12根棒形磁铁。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并与12根棒形磁铁间发生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作用,其结果是对装有棒形磁铁的轮产生一个转矩并使其转动。雅各比用这种方法做出了较大型的电动机,并把它装到小艇上试运行得到成功。1838年在易北河上首次试验了摩托艇,为向电动机供电而使用的丹尼尔电池数竟达320个,而摩托艇的时速却只有2.2公里。
以上这几人虽然研制出了电动机,但都因为以电池为电源而无法实际应用。
随着电动机的不断应用,反过来又促进了发电机的发展。因为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能在发电机和电动机之间架上“桥梁”,即用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去转动电机,那么电动机的电源问题不就解决了?这个想法是一个科学家偶然想到了。
1873年,比利时的古拉姆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那一年在维也纳举办大型展览会,他也展出了自己发明的发电机。当时,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误将别的发电机发出的电流通进了他的发电机,于是,发电机竟轱辘轱辘地转了起来。这使古拉姆发现了发电机又可作为电动机使用的道理。后来,人们据此制造了这类产品,电动机的效率也大有提高。
在实际应用方面,西门子公司(德国)研制出了优异的发电机,并以此向电动机供电来驱动电车。1879年,在柏林工业展览会上,西门子公司做了电车运行表演。看到这个小型而又不冒烟的机车,参观者大为惊讶。1881年,柏林市内电车开通。那时使用了两根轨道,由其中一根向电动机供电。由于这样很危险,后来改成架空线,经触电杆给电动机供电以驱动电车前行。
电动机经过许多人的改进,马力不断提高,终于成为优异的产品。然而当时电动机只限于驱动电车,所以全部是直流电机。后来,人们研究出了交流电动机。无论是直流发电机还是交流发电机,它们的工作原理几乎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带不带整流子。
在19世纪末,人们又研制出了同步电动机的交流电动机以及感应式电动机等。尤其是感应式电动机不断改进,向轻便、小型发展。在家庭用的电扇、洗衣机等电器中都有用武之地。
电动机的发明与应用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不但迎来了20世纪的电气化时代,而且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电机发明者之一的西门子所说:“电力技术很有发展前途,它将会开创一个新纪元”,继电机之后,人们又发明了电话、电灯,这三大发明照亮了人类实现电气化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