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由突变导致的表型改变,突变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形态突变型
指细胞形态发生变化或引起菌落形态改变的那些突变型。如细菌鞭毛、芽孢或荚膜的有无,菌落的大小,外形的光滑(S型)、粗糙(R型)和颜色的变异等;放线菌或真菌产孢子的多少、外形或颜色的变异等。
2.生化性状突变型
指一类代谢途径发生变异但没有明显的形态变化的突变型。
(1)营养缺陷型 营养缺陷型是一类重要的生化突变型。它指由基因突变而引起代谢过程中某种酶的合成能力丧失,而必须在原有培养基中添加相应的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的突变型。营养缺陷型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2)抗性突变型 抗性突变型是一类能抵抗有害理化因素的突变型。根据其抵抗的对象可分抗药性、抗紫外线或抗噬菌体等突变类型。它们十分常见且极易分离,一般只需在含抑制生长浓度的某药物、相应的物理因素或在相应噬菌体平板上涂上大量敏感细胞群体,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即可获得。
(3)抗原突变型 抗原突变型是指细胞成分尤其是细胞表面成分(细胞壁、荚膜、鞭毛)的细微变异而引起抗原性变化的突变型。
3.致死突变型
造成个体死亡或生活力下降但不导致死亡的突变型,后者称为半致死突变型。
4.条件致死突变型
条件突变型是指在某一条件下具有致死效应而在另一条件下没有致死效应的突变型。温度敏感突变型(Ts mutant)是最典型的条件致死突变型。它们的一种重要酶蛋白(例如DNA聚合酶、氨基酸活化酶等)在某种温度下呈现活性,而在另一种温度下却是失活的。其原因是由于这些酶蛋白的肽链中更换了几个氨基酸,从而降低了原有的抗热性。例如,有些大肠杆菌菌株可生长在37℃下,但不能在42℃生长;T4噬菌体的几个突变株在25℃下有感染力,而在37℃下则失去感染力等。
突变类型之间并不彼此排斥。某些营养缺陷型具有明显的性状改变,例如粗糙脉孢菌和酵母菌的某些腺嘌呤缺陷型可分泌红色色素。营养缺陷型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条件致死突变型,因为在没有补充给它们所需要物质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所有的突变型都可以认为是生化突变型,因为任何突变,不论是影响形态或者是致死,都必然有它们的生化基础。因此,突变类型的区分不是本质性的。
从遗传物质的结构改变来区分,突变包括碱基置换、移码、DNA片段的缺失和插入。从突变所引起的遗传信息的意义改变来看,基因突变又可以区分同义突变、错义突变和无义突变三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