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学会解决情绪问题
下面,给爸爸妈妈提供几个帮助宝宝解决情绪问题的小方法。
凡凡怎么了
我们在反反复复地讨论着,父母的离异将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来来往往地交涉着孩子的抚养权、教育费问题,有谁想过问一问孩子的感受,他们对此怎么想、怎么看呢?事实上,对父母之爱的需要是人生最强烈的感情。有人会说“孩子小,不懂”。的确,成人社会里的复杂关系,孩子可能是不懂。可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他们能够感受到父母“以前好好的,现在不见面”的不同气氛,体验着分身无术的为难和父母各持己见时的矛盾。正像我笑着问凡凡是否有事时,我心里也在想着“一个小孩子能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呢”。可事实让我震撼——正是一个小孩子在承载着也许连我们成人都无能为力的悲痛,她甚至还不明白这悲从何来。
作为父母,我们计划着每天发送多少文件,完成多少指标,准备多少菜肴……在我们神情茫茫、步履匆匆之际,有没有计划每天腾出点空和孩子聊上一聊,哪怕就那么一小会儿?不是聊“今天在幼儿园学了什么”,而是“你今天心情怎样”。作为老师,我们忙碌着教学目标的达成,欣慰着幼儿又一次安全地离园,重复着“上位做好”“好好听话”“不许乱跑,不准插话”……我们有没有蹲下来平视着幼儿,轻轻地告诉他“你知道吗?我很喜欢你”,或者“怎么啦?你好像不高兴”?孩子是多么需要一个表达他内心情感的机会,一个可以耐心听他倾诉的对象!凡凡的那一长串“接”和“玩”,一定是在她心里磨蹭了很久,在犹豫要不要选择我之后的“最终”爆发。
幼儿受的限制实在太多了。一时偏离自己的小椅子,是因为小屁屁有些痒;偶尔吃饭时小声嘀咕,是因为想告诉同伴今天的饭很好吃;忍不住插嘴,是因为他总在牵我的辫辫;大声叫起来,是因为今天老师宣布的游戏他心仪已久……可是,“快上位”、“不许大声说话”、“不许插嘴”、“不能快跑”、“要听老师话”等点点滴滴、细细碎碎的规矩,犹如一根根木桩立满幼儿园的角角落落。幼儿在这里一不留意就会撞破了头,或者踢疼了脚,哪里还敢向老师表达心里的喜爱、不满、兴奋、悲伤和恐惧呢?幼儿的理由在这些规矩面前似乎都是次要的,破坏了规矩就要受到老师的批评,并且对于批评还只能接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