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学前教育教师园本培训的内涵特点
由于各地、市、园际间发展不均衡,各幼儿园发展水平、教学模式、师资建设等也都有较大差异。现有的园外培训大多以解决一般问题为主,难以与幼儿园个别化的实际需求接轨。鉴于此,园本培训逐渐兴起,成为幼儿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作为在职培训的新形式,园本培训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行动上都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对其内涵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建立健全园本培训的运作机制,推动园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一、园本培训及其内涵
园本培训是幼教界针对幼儿教师培训提出来的,是借鉴校本培训而来的一个专业名词。因此,对校本培训内涵的梳理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和了解园本培训。
(一)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起源于欧洲,1989年欧洲教师教育协会将其定义为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1]从这一定义出发,校本培训是一种培训活动,具有四个特点:一是校本培训的出发点是满足学校提出的要求;二是校本培训的主体是学校;三是校本培训的目标是满足个体教师的工作需要;四是培训地点在学校内部。
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学者借鉴了国外校本培训的理念,校本培训在国内教育界广泛流传。国家教育部在《关于继续教育的规定》中要求“各中小学要积极派送教师参加集训和在本校开展多项培训活动”。并进一步指出,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2003年开始,随着第二轮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的展开,以省级为单位的山东、河南、湖北、江苏、浙江等十多个省市都把校本培训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模式。
关于校本培训较为一致的观点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发起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的形式。校本主要有三重含义:(1)以学校为基本单位。学校的问题应该由学校自行解决,但学校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场所,必要时可适当借助大学等培训机构协助开展。(2)基于并为了学校的发展。校本培训是一种“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的培训,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是培训的起点,培训的归宿是解决这些问题。(3)学校有充分自主权。以校为本的培训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培训权力的下放,学校是整个培训的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需为校本培训提供咨询、建议及一定程度的援助或监督,主角是学校。
(二)园本培训及其内涵
园本培训是借鉴校本培训而来的概念,目前幼教界对园本培训这一概念缺乏明确的界定,以下是有关园本培训的典型定义。
一是将园本培训定义为以幼儿园为本位的、以幼儿园为基础的,注重幼儿园和教师的发展需要,能真正解决教师和幼儿园各方问题的培训,如幼儿园未来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等。[2]
二是将园本培训定义为以幼儿园为本位,由园长等相关负责人组织、计划、实施,对园内幼儿教师进行师德、教研、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园整体水平的提高。[3]
三是将园本培训定义为在某些学前教育专家、学者等指导下,由幼儿园自身发起、组织、规划的,主要为了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以促进幼儿园的未来发展为目标导向,通过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活动等多元化方式来培训幼儿园教师的一种幼儿园内的继续教育在职培训。[4]
四是将园本培训定义为幼儿园根据课程设置和幼儿园发展需要以及幼儿教师个体发展需要为基础,以幼儿园为主要阵地而开展的教师之间互教互学的园内培训活动,是一种以任职教师为基础,辅之以大学或师资培训机构提供的必要课程和人员而开展的师资培训形式。[5]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园本培训是为了满足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幼儿园发起组织,立足幼儿园实际开发而进行的师资互动式培训,旨在提高幼儿园整体办学实力和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园本培训有三层含义,以幼儿园为基本单位;基于并为了幼儿园的发展;幼儿园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二、园本培训的特点
园本培训首先关注幼儿园的实际需要,以幼儿园为培训基地,按需培训;其次,园本培训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培训教师,强调岗位练兵;最后,强调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内部成长动机的激发,园本培训过程是一个教师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需求性
园本培训是源于幼儿园发展需求,旨在满足幼儿园每个成员的工作需要和自身发展需要。这也是园本培训的直接目标。园本培训首先指向幼儿园的实际、幼儿园的需要,是以幼儿园为主阵地,基于幼儿园并为了幼儿园的发展。幼儿园对满足自身实际需要,对培训课程、内容等享有充分的主动权、发言权和选择权。其次是直接指向全体教师,着力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园本培训的主要目的便是突出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群体和个人的发展为宗旨。在培训过程中注重教师经验的总结与提升,重视教师的个体需要和自我教育,以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水平和教育科研的兴趣和能力。两方面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幼儿园的需要必然是反映了教师的需要,教师的提高也必然带来幼儿园整体质量的提高。这样,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师的提高间形成良性循环,这正是园本培训全部努力的目标所在。
(二)针对性
园本培训直接指向幼儿园和教师的需求,那么园本培训的内容就要直接取材于幼儿园和教师的实际,具有现实的针对性。而现实的针对性又多以“问题”为中心,将有同样问题或困惑的教师编成小组,共同学习并解决这类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身解决教育教学中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园本培训紧紧围绕着学校和教师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重视教师已有的实际经验和现存缺陷。其培训内容可以是课程方面的、教育观念方面的,也可以是教育技能方面的。总之,园本培训力图使教育理论的学习成为教师希望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为。园本培训体现了差异性、实用性、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它不同于培训机构居高临下想当然地预先设定的内容。园本培训以幼儿园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又以其具体实践为落脚点。它与一所幼儿园的园情紧密相连,与教师的工作相伴同行,培训结果可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填补了培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三)多样性
园本培训作为一种活动,一种园内培训活动,且目标直接指向需要,在培训内容上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因此,园本培训形式就呈现出灵活多样性。园本培训活动的灵活性首先体现在时间上的灵活。园本培训作为幼儿园工作的一部分,虽然要由具体的工作日程规范其运行,但可以依据幼儿园具体工作适当调整安排。其次是园本培训内容的应变、随机、灵活。未来对现在来说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园本培训的内容要针对幼儿园实际,而幼儿园实际会发生的事是难以全面预测的,因而培训的内容可以随幼儿园的实际而定,并不排除一些内容临时性地进入培训进程。最后是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因为内容面向实际和应变的灵活、自主,所以园本培训方式也就呈现出灵活多样性,既可以是经验交流、师带徒制,也可以是案例分析、问题研讨、行动研究等。
(四)主体性
园本培训是源于幼儿园发展需求,由幼儿园自行发起、规划和组织实施。这充分体现园本培训管理的自主。基于幼儿园开展的园本培训,为了学校的发展,满足教师的工作需要,幼儿园发展的需要,园本培训就不仅仅是管理必须自主的问题,园长是第一负责人,是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最重要的是,园本培训必须表现出幼儿园的主体性。幼儿园的自我管理、自我主体的园本培训,要求幼儿园必须根据幼儿园自主培训的特点建立起内控为主、外控为辅的组织机构和管理运行机制。
三、园本培训的主要问题
目前,园本培训评价现存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缺乏上级管理、指导
园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比于教育行政部门缺乏对园本培训的有效管理,缺少管理办法、评价标准、奖励措施等,教师培训机构也对基层幼儿园园本培训缺少一定的业务指导。
园本培训要以受训对象的需要为依据,适合教师发展,注重不同年龄教师的需求。培训内容、制度和管理方式应该是受训对象可接受的,能促进其积极参与提高。为使制度在实施中更易被幼儿教师接受,在制定制度前,上级有关部门需要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互相交流,直至达成共识。
(二)缺乏园内分工、合作
园长是园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对园本培训应起到组织、管理、监督的作用。目前,部分园长对园本培训的制度和作用缺乏应有的了解,面对幼儿园繁杂的保教工作和上级部门的各类检查、考核,往往以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代替园本培训,缺乏系统的培训计划,没有长远的培训目标、系统的培训内容,更没有科学的考评制度,例如没有明确的考评目标、计划和方案。
园本培训的最终目标就是促使幼儿园和教师共同发展,园长在制定园本培训管理制度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该制度是否会对幼儿园和教师的发展同时起到促进作用。站在教师的位置上来考虑,充分发挥每个幼儿教师的特长。幼儿园必须注意针对不同的培训任务,有专人负责,使得不同的培训内容获得实效,使每一个教师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缺乏落实、成效
在幼儿园的管理模式中,存在着“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现象,表现为对教师的使用重于培养、园本培训走过场等,很难对教师的工作带来促进作用。因此,幼儿园须遵循人的发展的需要,提供促进教师身心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使教师能够自觉、自愿、主动地投入园本培训中来。
园本培训管理制度的制定既能有效地激励幼儿园科学开展园本培训,又能对园本培训开展过程中的不合理行为进行有效约束。首先,园本培训通过专人负责,合理地对园本培训制订计划、组织实施、调查监督,能够预防计划满天飞,拍在沙滩上。其次,园本培训通过明确的奖励制度,有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幼儿园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