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蹲下来看学生

蹲下来看学生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等到妈妈蹲下来看,才明白原因。蹲下来看学生,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是对学生生命的推崇。可以说,能不能蹲下来看学生,是一个教师学生观的综合体现,是一个教师发展观的极佳演绎。许多教师也认识到了“站”着看学生的不足之处,也想“蹲”下来看学生。蹲下来看学生,是教育的呼唤、是教师的责任!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领者,那么,教师“蹲”下来看学生就应该成为教师自觉的行为。

蹲下来看学生

有一个妈妈,带着小孩去逛商店。可是小孩子老是哇哇大哭,妈妈不解。等到妈妈蹲下来看,才明白原因。原来,孩子看见的是一排排大腿,他能不恐惧吗。

妈妈蹲下来才明白,孩子看到的世界与我们成人是有差距的,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蹲下来看孩子,才能走近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叶圣陶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教育也是如此,教师需要蹲下来看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看问题,有时就会像故事里的妈妈一样,找不到学生问题的根源;而一旦蹲下来看学生,疑惑顿时烟消云散。

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成熟,许多见解、想法还是非常的幼稚,因此,学生经常表现出他天真、活泼、可爱的一面,即我们所谓的“童真”;同时,学生也会将其身上的坏习惯、痞性表现出来,即我们所谓的“顽皮”。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这两方面,只不过它们所占的比例大小不同而已。因此,教师应该理性地看待学生的“童真”与“顽皮”,学会蹲下来看学生。

美国作家爱默生曾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这种尊重首先在于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个性、有地位的人,而不仅仅是被管理的对象。新课程改革颠覆了传统的学生观,将学生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发展的人。也就是说,教师应将学生视为一个有着独特个性、独有思维的生命体,而不是一个可以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学生;同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曲解、误解、无解都应该值得理解,这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现象。

“教育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因此,教师要放下身段,“蹲”下来看学生。蹲下来看学生,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是对学生生命的推崇。可以说,能不能蹲下来看学生,是一个教师学生观的综合体现,是一个教师发展观的极佳演绎。

很多时候,教师是“站”着看学生的。教师以一种严格、严厉的态度对待学生,还美其名曰对学生负责。“站”着看学生,必然看不到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看不明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自然就会得出“自以为是”的结论来。

许多教师也认识到了“站”着看学生的不足之处,也想“蹲”下来看学生。但是,由于其对如何“蹲”的认识不到位,最终还是慢慢地向“站”着靠拢。俗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疼。“站”着绝对比“蹲”着方便,但是,“站”着看到的往往是教师的世界,而“蹲”着看到的是学生的真实世界!

“站”还是“蹲”,虽然是一字之差,但反映的是教师学生观的不同。一个视自己为教育的主宰者,带着一种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态度对待学生;而另一个视自己为教育的引导者,带着一种合作共赢、平等相处的态度对待学生。显然,我们需要的是教师不但能“蹲”得下来,而且要“蹲”得到位,“蹲”得常态化,而不是作秀般地“蹲”一下。

蹲下来看学生,是教育的呼唤、是教师的责任!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领者,那么,教师“蹲”下来看学生就应该成为教师自觉的行为。一旦教师“蹲”下来看学生,那么对于学生的一切想法、一切做法你都会豁然开朗般理解,就会明白学生的点点滴滴,从而觉得学生是可爱的。

蹲下来看学生,你会发现一个与孩子一样的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