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摆效应
“心理摆效应”就是指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感情的等级越高,呈现的“心理斜坡”就越大,因此也就很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进行转化,即如果此刻你感到兴奋无比,那相反的心理状态极有可能在下一时刻不可避免地出现。
人的感情在受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具有多度性和两极性的特点,人们常常说的“乐极生悲”、“苦尽甘来”就是心理摆效应的一种表现。在教育中,心理摆效应也是教师应予以注意的一个重要领域。
教育是苦行僧般的一种磨炼、磨砺的过程,只有耐得住寂寞的教师才能在教坛上有所收获,而仰慕虚荣、缺乏意志的教师最终将落寞于教坛。虽然这个浅显的道理教师都明白,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要教师清心寡欲地生活,确实是一件难以长期坚持的事情。
对于教师而言,缺乏的不是学历、才识,而是为了教育奋斗一生的纯真意志。实践证明,当一个教师开始用金钱来衡量其投入产出比的时候,也就开始了其师德逐步沉沦的过程。
教师只有视教育为事业而不是职业,才能有效、持续地实现自身专业发展。教育需要教师激情四射地演绎,需要教师大爱无声地奉献。教育,不但要求教师有良好的生理条件,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心理条件。
所以,教育是一项需要精耕细耘的活儿,想在教育中一下子出彩、出名是不现实的。只有坚守三尺讲台的教师,最终才会赢得教育的成功。这种“苦中有乐”、“酸中有甜”的过程恐怕是一般教师所难以坚持到底的。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防止大喜大悲。大喜大悲对于教育而言恐怕不是一种福音。教师需要精心、细心、恒心、爱心,需要百折不挠的勇气、激情荡漾的大气,如此乎才能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心理摆效应对于教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种极端变化的心理会大大地影响教育。首先,它影响了教师。心理摆效应会使教师的心理悲喜两重天,而这种心理心态会极大地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心理和与学生交际的心态。其次,它影响了教育。心理的极端变化,最终将影响教育行为,使得教育行为唐突,显得草率、小气,缺少格局。再次,它影响了学生。教师的心理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学生的心理,教师相反心理的依次呈现,将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从而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在教育中采取切实措施有效地防止心理摆效应,将最大限度地影响教育的效益、效率。那么,教师该如何才能防止心理摆效应?首先,思想上调整偏差。人生不总是辉煌,生活也不可能永远是诗。教育有苦也有甜,生活有聚也有散。倘若教师总是渴望鲜花和盔甲,对平凡的教育生活心存排斥之意,他的心境自然也就会因教育生活的变化而大起大落。其次,给心态充实体验。教师应该学会体验各种不同教育状态的不同乐趣,既能在掌声与鲜花中体验教育的热情,又能在平淡如水的教育生活中享受悠然自得的教育情趣。唯此,才能在教育发生重大变化时,避免产生心理的巨大落差。最后,情绪加强调控。教师在快乐兴奋的教育时空中,应该保持适度的冷静和清醒。而当自己转入情绪的低谷时,要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入到一些能平和自己心态或振奋自己精神的事情中去。
心理摆效应不仅只影响教师的心态、情绪,它更是影响教师甘于从教的信念、敢于拼搏的理念、清白廉正的观念,是值得教师直面相对的一个重要范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