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厌学原因浅析
谢彦红
作者简介:
谢彦红,中教一级。本人自从1997年毕业以来,一直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并多次担任高三英语教学,教学成绩优秀,教学能力强,教学水平受到师生一致公认。经常承担校内公开课或对外观摩课。由于本人恪守师德,爱岗敬业,出色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教研工作,深受学生、家长、同行、社会好评,本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课外积极撰写论文,论文及课件多次获得区级和市级一、二、三等奖。本人参加国家级课题研究《高中英语阅读技能和策略》。
在我的意识中大凡初中学习的佼佼者就一定能考上重点高中,只要上了重点高中,考个好大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然而从事高中教学以来,看到的却与我以前想的完全不同。那些所谓的佼佼者进入高中以后,有一部分竟然产生了厌学情绪,学习成绩一路滑坡。为什么会这样呢?为此我特意对这些学生厌学原因进行了调查。
原因1:高中课程太难学、不懂,占5%。
原因2:高中考试太频繁、怕考试,占5%。
原因3:高中老师的授课方法太死板,没有学习兴趣,占8%。
原因4:高中学习找不到乐趣,占20%。
原因5:做父母的乖孩子对于高中阶段的我来说太难,占11%。
原因6:面对家庭和老师的双重期待不堪重负,占15%。
原因7:学习和玩耍的时间比例失调,学习效率降低,占14%。
原因8:上网比学习更能获取成就感,占9%。
原因9:高中阶段男女同学关系难处理,占7%。
原因10:社会上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考大学没意思,占6%。
结合以上调查表明:学生厌学情绪的形成有自身生理心理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外部原因是来自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简称为“外部三因素”。在这三项因素中,学校教育因素和家庭教育因素起着更直接、重要的作用。
一、自身生理、心理原因分析
高中生上与少年后期相接,下与青年前期相连,因此,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有一些交叉,个体心理的发展会出现以下几个主要基本特点:
1.高中生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表现为:思维敏锐,但片面,容易偏激;热情豪爽,但容易激奋,有极大的波动性;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但克服困难的毅力还不够;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关系上,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老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2.高中生在活动中仍带有草率性。有时为了显示自己的成熟和力量,常常故意做出与众不同的冒险举动,把冒险当勇敢。高中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明显的发展,但还很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强调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事物的另一面。
3.情绪内容广泛,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处理具体问题,易感情用事,也会对潮流盲目跟从。有时会出现失控的狂热和急躁,以致不计后果的冲动。
4.动机层次提高,对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程度增强,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并逐渐转化为决定自己的动机与行为,体现了各自的价值取向。但对权利的需求多于对自身的义务、责任和实际行动的需求。
5.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但也会出现自我与社会的冲突,有的学生自尊心过强,自我中心突出,遇到挫折会有种种消极情绪。
6.求知欲旺盛,会受到外界的一事一物吸引。面对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信息时代,心智仍不成熟的高中生还缺乏对客观事物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把握,缺乏自身较为完善的道德、价值观念,缺乏较为准确的判断、甄别能力。容易受到表象的诱惑,进而影响自身对生活、对学习、对老师的看法。
而对于昔日的好学生来说他们对认知要求更加强烈,社会的关注和压力,家长的期盼,教师的训导一旦伤及到他们的某一方面就更容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厌学情绪产生之后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呵护,久而久之就会患上厌学症。
众多调查资料表明,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
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由于长期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长期处于自卑之中,就会患上厌学症;而对于那些小学初中时成绩好的学生来说心理压力更大,他们上了高中后生活学习环境改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从此一蹶不振,也容易患上厌学症。
二、家庭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方式不良。据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采取的教育方式易走极端,或过于严厉要求,尤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家长更胜一筹。
“今天上课没有偷懒吧?都听懂了吗?要想考上大学必须每天都听懂”这是我每天回家妈妈一定要说的话。
“这次考了第几名,超过***了吗? ”每次考完试家长总要说的话。
“你可要好好学呀,你看邻居家的***。 ”每当我想玩一会儿时家长就会嚷嚷。
“快去写作业,看电视能考上大学吗? ”家长总是那样无情。
“有初中那样牢固的基础,高中只要肯努力吃苦一定会考上大学的。”昔日的辉煌总会让父母有负担,并将这种负担强加给我们。
“跟学习好的同学交流问题应该提倡,但其他方面就没有必要.”学习好了反倒更遭怀疑。
……
以上是好学生的抱怨。也是家庭因素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影响学生厌学的家庭教育因素很多,可以分为客观性变量和主观性变量两个方面。客观性变量主要是指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相联系的各种客观因素,如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类别等等。主观性变量主要指家庭教育中与家长本人的观念、意志、行为等相关的因素,如家长的教育期望、教养方式、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厌学学生的家庭,家长的文化程度均偏低。他们本人接受的教育就先天不足,有一定比例的家长既无能力又无恰当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子女好好学习。有的家长腰缠万贯,但是精神生活贫乏,对子女的教育不得法,他们给子女足够的零花钱,用于吃喝玩乐,而学习成绩却每况愈下,导致厌学;一部分家庭生活贫困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学习上缺乏主动进取精神,也导致厌学。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成长至关重要。有人将教养方式分为民主型、严格型、溺爱型、放任型等等。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以民主型、严格型为主的,其子女往往是乐于学习的,有责任感的;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以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的,其子女的学习成绩往往不良或厌学。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不当也会导致学生厌学。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是指对子女学业成绩、就职前途的主观期待。大多数厌学学生的家长并不是一开始就对子女学业抱着低期望的,他们起初对子女也抱有较高期望,但缺乏积极有效的教育行为,以后随着子女经常性的学业失败,他们逐渐降低了期望水平,教育行为也进一步消极,从而导致了他们对子女过高的期望与学生现实的学习水平相矛盾。家长一方面抱着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另一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这同样会造成学生学习困难,进而厌学。
由于传统的家庭道德受到冲击,一部分家长生活作风上的不检点或家庭的破裂,使一些学生在心灵上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从而导致厌学。有的父母无所事事,无所追求,也影响子女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进而导致厌学。
三、学校教育背景
办学理念误区。中学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轻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仍然有广阔的市场。应试教育,片面抓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在智育中又只注重与升学考试有关的课目,导致学生畸形发展,面临升学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教学方法呆板、单调,“满堂灌”法、“题海战”法、严厉惩罚等方式,阻碍了师生情感交流,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反应模式,厌学情绪愈来愈重,最终导致厌学症形成。
1.学校的办学思想不端正
长期以来,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课程完全按升入普通高中和大学的需要编制,内容偏难偏深。学校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着升学的指挥棒运转,而极少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对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基本上按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从而促使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教育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更难做到针对厌学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相反,在“应试教育”模式和“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支配下,在教学方法上,必然是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特别是忽视后进生,但这也无形中增加了优等生的压力,如:学习时间过长,考试次数过多,作业量过大等,使广大有潜力的优等生被动地接受学习。
2.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
教师缺乏对厌学学生作全面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对优等生厌学更是嗤之以鼻,把厌学情绪归之于学生,甚至否定这些学生曾经的优秀,而极少归因于教育教学问题,没有从教育教学的不足上寻找引起厌学的原因,而把责任全部推给学生。由于对学生厌学的原因缺乏全面、科学的分析,必然使他们的教育、教学走进误区。
3.人际关系难于处理
好学生在学校往往备受关注,学校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学生间关系两个方面。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活动质量。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是以共同目标联系起来的“朋友”和“伙伴”,每个学生均有其独特的天赋。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创造,充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才能把学生真正吸引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去。要做到使学生乐意学习,就必须有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和交往性质。学生所以会厌学,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找到适应他个性发展、完善的必要条件。对学生粗暴的斥责、冷嘲热讽,都是不公正的,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求知欲,致使其走下坡路。师生关系的好坏是左右学生学习兴趣举足轻重的因素。学生喜欢的教师所教的学科,一般是学生学习兴趣所在的学科;学生不喜欢的教师所教的学科,一般也是学生不感兴趣的学科。而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的主动程度,进而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在调查交谈中,有厌学情绪的同学反映,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主要是批评指责,而对他们的学习困难往往不闻不问;这些学生较少得到正面激励,往往批评多于表扬。久而久之,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不是变得麻木不仁,逃避退缩,便是产生抵触、对抗等逆反心理,乃至对教师的讲话内容听不进,从而使学习效果更差,更加剧了厌学情绪。
四、社会文化背景
低俗文化的传播。低俗文化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因此,他们对社会中流行的时髦的表层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更易接受和模仿,而这些东西往往与学校教育的要求和社会所倡导的健康的文化思想相违背。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放松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
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较大。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会使学生无心学习,而一心想弃学赚钱。又如近年来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电影、电视、录像、图片、图书等在社会上的传播,对涉世不深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会产生消极影响,使一些学生因此而无心学习或染上不良习气。中学生时代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若交上不三不四有流氓习气的朋友,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总之,学生厌学原因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里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外部的原因。好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环境可以使一些厌学学生走出困境;而不良的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也可以导致一些自身条件良好的学生厌学。因此,我们要立足于学生本身,更要立足优化外部环境,使厌学的学生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