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草稿本就是思维的练兵场。因此,用好草稿本也就尤为重要了。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我让他们自己规划草稿本的格式。互评过后,让有特色的小组组长介绍本组草稿本的情况,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与肯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指导孩子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去使用草稿本,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打草稿的习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小学高段数学草稿本的重要性

■曹梅芳

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草稿本就是思维的练兵场。草稿本是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专门用于写草稿的本子,它同时也是孩子们学习、思考过程的呈现,是提高数学能力方法的有效载体。它记录了孩子们分析、思考、尝试和探究数学知识的足迹。

一、目前学生在使用草稿本中呈现的现状及分析

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学习内容,主要涵括了“百以内的加减法与表内乘除法”,孩子们采用心算就能迅速完成学习任务;三、四年级的数学学习内容,主要涵括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更深层次地解决问题”,随着题目难度地提升,孩子们依靠心算较为困难了,这也是心理学中提到的——“抽象思维与表象思维”的不同,这样出错概率相对较高;五、六年级的数学学习内容,涵括了“分、小数计算,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由于抽象知识增多,知识点繁琐,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性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算打腹稿首先容易出错,同时还会影响学生整体思维。如果能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用最直接,最简易,最容易使用的形式呈现,那么就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草稿本。因此,用好草稿本也就尤为重要了。

多数数学教师对作业本很重视,对学生的书写格式,学生的计算过程都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但我们却总是从这些干净整洁规范的作业中,发现很多学生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问题。如:计算结果出错、计算过程中漏掉某个小数点或是在应用题中出现环节不衔接,答案却正确的现象……究其原因,学生粗心大意的问题根源是什么?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忽略了草稿本的作用,或是根本没有使用草稿本。学生没有养成这种数学学习中相当重要的习惯——用好“草稿本”,经常在书上、课桌上、橡皮擦上随意草稿,或是过于依赖心算,“提笔直写”。

二、使用草稿本,从平时抓起

究竟什么时候使用草稿本?如何使用草稿本?下面我就结合本班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渗透并日益提升“草稿本”使用意识

从一年级开始,我就给班上的孩子们渗透了“草稿”意识。需要草稿的题,我就在黑板上示范。不管是书写上,还是格式上,都在有意识的让孩子们体会到草稿的必要性。这时,孩子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草稿本,模仿教师的草稿。到了三年级,我让孩子们准备一个专用草稿本,这个阶段,我对草稿本的要求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草稿的题就必须打草稿,在格式上自己觉得怎么方便、怎么美观就怎么写。同时也让他们自己在使用过程中体会草稿带来的种种好处。

(二)规范“草稿本”使用格式

孩子们刚升上五年级,我就给他们每人发一个草稿本。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我让他们自己规划草稿本的格式。因为孩子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有了打草稿的基础,没花多少时间一套套方案就“出炉了”。经过重重筛选,最终我们将草稿本的格式做如下规定:

1.利用草稿本中间的竖线,将它的每一页分为两部分。

2.每次先写当天的日期,然后左边写课堂作业的草稿,右边写家庭作业的草稿。

3.需要草稿的题目要注明页码与题号,做到一一对应。

4.在节约本子的前提下,书写要工整,不要“见缝插针”。

孩子们有了专用草稿本,有了“草稿”的意识,也有了“草稿”的积极性,还远远不够。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来说,最困难的是:究竟“草稿”些什么?通常我们会看到有些孩子的草稿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仔细一看,原来上面全写的是竖式计算过程。因为我们的孩子往往只看重题目的结果正确与否,而忽视了过程,似乎认为思考、分析的过程不在题目的对错范围之内。其实到了小学高年级,计算的草稿固然重要,但是分析的关系式、线段图等一些分析思考的草稿同样非常重要。

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期百分数应用题(二)——“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这一课时,就让孩子们在草稿本上分别用线段图表示这个数,以及比这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另一个数。通过对两条线段图的对比,谁多?谁少?一目了然。作为标准量的“单位1”与比“单位1”多(少)百分之几的另一个量所对应的百分率,都一一展现出来,孩子们根据线段图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既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有效解决问题后的乐趣,又可以提高孩子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这样训练,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肯定会得到大大提高。

(三)建立“草稿本”评价体系

有了草稿本的格式要求和内容,还应建立草稿本的评价体系,以期孩子们能持之以恒地使用下去。那么,如何对学生的草稿本进行正确评价呢?总的来说就是坚持“四评”的完整评价体系。具体实施如下:

首先,是每天“自评”。每个孩子自己把每一天的草稿与作业相对应,看看草稿是否按要求完成了。在孩子们自查的同时,教师监督孩子们的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否则孩子们的自评将流于形式。

其次,是每周“互评”。每周五将这一周的草稿本在四人小组内互评,看看哪些是优质草稿本,并选出好的草稿本在小组内交流。互评过后,让有特色的小组组长介绍本组草稿本的情况,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与肯定。对于特别优秀的草稿本,可以及时表扬,以供大家学习;“问题”较大的草稿本,可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孩子谈心、交流,并且进行必要的指导。通过相互交流,孩子们的草稿本的质量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一定提高。

再次,是每月“展评”。每月底的最后一个星期一,或利用实物展台的方式,将这一个月里孩子们的优秀草稿本在全班展示交流;或通过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换优质草稿本的方式来展示交流。“展评”创造了孩子们相互学习和借鉴的良好机会,增强了孩子们不断进取的学习兴趣,这就比老师任何形式的讲解都有实效性。

最后,是每期“奖评”。每一学期期末,纵观孩子们的草稿本情况,对那些有明显进步的孩子进行表扬奖励,大大激发了他们创造性使用草稿本的积极性,为他们学习的不断进步提供更大的动力。

通过以上对“四评”的实施实践,孩子们有了很大的收获:

1.端正了孩子们的学习态度,形成了良好的书写、验算习惯,培养了严谨的学习作风。

2.引导孩子们养成了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了孩子们不断要求进步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4.培养了孩子们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提升了他们学习、做人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先生为了证明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用了好几麻袋的草稿纸,最后终于成功了,可见草稿是多么的重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指导孩子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去使用草稿本,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打草稿的习惯。这样,孩子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找寻到更大的乐趣,获得更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

(在成都市2010~2011年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论文(报告)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