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篮球比赛中如何提高运动员的罚球命中率
■马 睿
摘要:现代篮球比赛中的对抗越来越激烈,攻守转换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就使得场上队员的犯规次数增加,罚球次数也就相应增加;而且篮球新规则规定将“半场犯规累计八次后罚球”改为“半场犯规累计七次后罚球”,以及“抵消原则”的取消,都使得罚球次数增加,提高了罚球在篮球比赛中的地位,成为比赛中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如何提高青少年在篮球比赛中的罚球命中率是教练员们值得重视和急于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 篮球 罚球 命中率
青少年篮球运动的趋势已向成人化发展,其对抗越来越激烈,节奏也越来越快。青少年运动员思想不成熟,临场经验不足等原因,都造成了其犯规和罚球次数的增加。但是大多数的青少年运动员的罚球水平低于平时的训练和教学比赛的水平。这一现象就直接影响了比赛得分,特别是在两队势均力敌、比分交替上升的情况下,更成了该场比赛输赢的关键之所在。
一、比赛中罚球命中率低的原因分析
1.生理负荷
随着现代篮球的迅速发展,青少年篮球比赛向成人化发展,其比赛的速度是越来越快,身体的接触越来越频繁,攻守对抗也越来越激烈。所以,在比赛中,青少年运动员始终在强度较大的动力性活动中完成了各种技战术。激烈的奔跑、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以及青少年运动员自身身体尚未完全发育,都使运动员的身体负荷在最大负荷量和超负荷量之间。正确的定力定型遭到破坏,从而引起运动员的投篮动作失调,罚球命中率降低。
2.心理因素
在一些实力相近的队伍的比赛中,尤其是在两队比分交替上升的情况下,罚球得分是拉开两队比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在一些关键的比赛场次、关键的时刻,场外观众和裁判的倾向性,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不成熟或运动员带病上场,对罚球抱无所谓态度以及怕罚球不中遭到非议而紧张等,都会使其生理机能和技术水平低于平时训练水平,使运动员产生消极心理,缺乏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变差;情绪焦虑紧张不稳定,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及不适宜的兴奋水平等。让罚球运动员的投篮动作变形,造成罚球命中率的降低。所以如何训练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罚球命中率应该提上教练员的训练日程。
3.外环境因素
面临一场正式的比赛,青少年运动员难以适应比赛的场地、天气,篮板、篮圈的弹性,球的重量、弹性等,以及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不成熟,就会对临场的情况产生不适应的感觉,从而引起内心的惊慌和紧张等情绪的变化。这就会直接地降低运动员比赛时的兴奋性和自信心,从而对其罚球命中率产生影响。
4.队员自身技术问题
有的青少年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和教学比赛中不严格要求自己,把投篮的基本技术不放在心上,视为儿戏,造成了其投篮动作不规范不定型。有的运动员在投篮时还存在多余的动作。如前上步、原地运球或走动等,由于存在多余的动作,就增加了投篮的技术环节,影响了投篮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和连贯性,使得罚球失误。这样的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即使获得了罚球的权利,其罚球的命中率也不会很高。
二、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罚球命中率的方法
1.怎样提高和调整生理负荷
①利用罚球的机会调整身心
在激烈的快节奏的比赛场上,在遇见攻守转换快、通常用快攻战术的队伍的时候,场上队员很少有喘息的机会,这就使得运动员的机体更容易疲劳。所以,当队员有罚球机会的时候,不要急着去罚球,应该充分利用规则中所规定的罚球时间,来进行自我身体调节,使机体能够缓过气来。这时候,运动员可做深呼吸,或者轻拍几下球,使自己冷静下来;然后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罚球动作和球篮上,作意念反馈,把投篮的技术动作在头脑中重现一次。这样做不但能够调节体力,消除心理紧张;而且,能够有效地发挥平时的训练水平,提高罚球的命中率。
②注重体能训练
现代篮球比赛在时间和空间的争夺是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青少年运动员不仅要掌握协调多样的技术动作,而且应该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所以,教练员在带队的时候,必须结合运动员的思想意志品质、身体各部位肌肉、关节韧带和各器官系统的情况进行一般身体素质的科学训练。再紧密地结合专项运动的特点,以发展青少年运动员的速度、灵敏、柔韧等素质为主,其他为辅。
2.心理素质的训练
①进行专门的心理素质训练
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就应该了解每个运动员的心理特点,针对他们的思想根源,对其心理给予恰如其分的指导。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帮助解决。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指导和帮助,有意识地通过各种心理品质,克服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集中注意力和防止外界干扰的能力。使其具备积极的、适宜的、稳定的心理状态。从而保证其在比赛中的罚球命中率。
②赛中运动员进行自我调节
在比赛中运动员的整个身心都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并伴随着激烈而鲜明的情绪体验。比赛战局的成败起伏转换,教练员和场外观众对比赛的不同态度和评价,便使运动员产生了各种复杂的情绪,这种情绪的变化对罚球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情绪的影响,队员为稳定情绪可通过自我暗示、心理诱导和调节呼吸等方法来进行自我情绪调节。这样有利于情绪的稳定和紧张感的消除,使技术动作得以正常发挥[1]。
3.进行适应性的比赛
适应性的比赛就像正式比赛前的总演习一样。在参加比赛的准备期中,为适应正式比赛的日程安排、场地、气候、观众和比赛对手等情况,可以进行专门性的模拟比赛训练。即在不同的场地安排和天气等情况下进行训练,提高运动员参赛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及在有场外观众声音嘈杂的情况下,训练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和抗外界干扰的能力[2]。这些都有利于运动员在临场比赛中罚球时的命中率的提高。
4.罚球训练
①赛前进行专门的罚球训练
现在的教练员基本上都明白罚球命中率的重要性。但据调查和资料显示,有46.5%的队伍在比赛前根本就没有罚球的心理准备,也没有制订如何进行罚球的训练计划。只有25%的运动员在赛前有计划地进行罚球训练,28.9%介于有无之间[3]。由于心理训练准备不足,在比赛条件下罚球时显得慌乱,心情紧张。对过度紧张的运动员,可以指导其在赛前做一些缓和的有节奏的运动;而对于情绪低落的运动员,则应做一些活跃的强度较大且时间较长的准备活动,来调节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此外,还应该组织运动员多参加比赛,积累临场比赛的经验。
②抗干扰罚球训练
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员可以安排专门的抗干扰罚球训练。当某一队员在进行罚球的练习时,就可以安排其他队员大声呼喊、敲锣打鼓、摇旗吹号、跺地板等,来进行多方面的刺激干扰,以影响罚球队员的注意力。通过这种训练,久而久之,运动员就习惯了在这种情况下罚球,这就有利于培养运动员在临场比赛中的抗干扰能力。以达到提高罚球的命中率的目的。
③模拟比赛情境的罚球训练
在平时的训练和教学中,当运动员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基本达到比赛时的水平的时候,教练员就可以进行罚球的一些模拟的练习,如心理模拟和模拟比赛情境。心理模拟就是运用人的想象,在现有的投篮状态的基础上对未来良好投篮状态加以心理建构,事先对可能的目标路径和投篮情景进行心理上的体现和了解,从而提高在将来比赛真实投篮情景选择行为方案的正确性和速度,减轻可能的挫折和压力,但过分的心理模拟追求细节和准确会陷入心理幻想,所以心理模拟应保持适宜的程度[4];在模拟比赛情境的时候,就要求运动员达到一定的要求才可以休息,在没有达到的情况下就让他进行身体素质的练习,然后继续进行罚球训练,直到罚中才允许他休息。这样就训练了运动员在罚球时的自控能力,并且提高了运动员的生理负荷水平,这就可以使运动员在临场的比赛中,即使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也可以很好地完成罚球。
④提高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对罚球的重视性
很多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和教学比赛中,都不是很重视队员对罚球的重视性的培养。即很多时候,当队员在犯了篮球规则所规定的应该罚球的犯规时,教练员为了节约时间,不影响比赛的连贯性,一般就采取发边线球或界外球来代替罚球。这样,平时的潜移默化,就直接地减低了队员对罚球的重视性。所以,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中,不要随意将罚球改为发边线球,而要提高队员对罚球的重要性,以培养队员对每一次罚球的重视。
三、结论
综上所论,影响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中罚球命中率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技术能力和战术能力等,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提高的。青少年运动员自身正处于不成熟时期,接受能力很强。所以,在对青少年运动员的罚球训练中,只要教练员假以时日,将各种影响罚球命中率的因素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训练。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罚球命中率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卫东.心理因素对罚球命中率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2年04期.
[2]李兰.篮球运动员不良罚球心态及其矫正[M].中学体育网,2003年5月12日.
[3]张明如.篮球罚球训练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4]靳勇,李永辉,靳明.篮球技术训练系统的控制理论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此文在全国基础教育论文评比中获全国“二等奖”;荣获成都市第十一届普教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