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刘建中新闻稿件两篇
李家六子五“登科”
9月19日,浑源县蔡村镇蔡村一户农民的六儿子收到了大学入学通知书。至此,该农家的六个儿子先后有三个考入大专院校,两个儿子考入中等专业学校。他们是大儿李子峰在1979年考入忻州师专,二儿李子洲在1979年考入浑源师范,三儿李子恒在1983年考入山西大学,四儿李子清在1986年考入雁北商校,六儿李子君今年被山西经济管理学院录取。
这家女主人叫安银花,今年52岁,曾多次荣获省、地县、镇妇联授予的“教子有方的好妈妈”等光荣称号。
回首往事,人们都晓得,安银花为了供儿子们读书,费尽了心血,吃够了苦。在丈夫外出工作的情况下,她白天种地、养猪、喂鸡,夜晚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她的六个孩子中,在入学前识字最多的达1000个,最少的也有500。孩子们陆续上学后,家庭花销大了,学费和书费多了,安银花就养猪喂鸡,用猪换钱,用鸡蛋换油盐。平时她连新衣服也很少买,过日子精打细算;可是供孩子们读书,她却大气得很,孩子们用的纸笔墨砚,各种复习资料、学习刊物应有尽有。孩子们一个星期回一次家,她便引导儿子们交流学习心得,谈学习体会。课本上遇到不懂之处,她就让老大帮老三,老二帮老四。如谁也不懂,她就引着孩子们去问老师,直到弄懂为止。
当妈妈的教子有方,做儿子的也很争气。李子峰弟兄五个长大后,相继考上了学校。现在仍在高中读书的五儿子李子斌表示,要向他的五个哥弟那样,学好文化知识,接受祖国的挑选。
(刊于1992年11月10日星期二《雁北日报》)第三版《凡人足迹》栏目)
乡村医生吴世旺
在浑源县蔡村镇,三乡五里的村民们只要一提起吴世旺,都会异口同声地称赞他:“那可是个好医生!他医术好,医德高,对病人有一颗火热的心。”
现年45岁的吴世旺,已有20多年的医龄了。20年来,无论是大雪纷飞的寒冬,还是风雨交加的夜晚,只要病人一声召唤,他就会立马背起药箱去出诊。在行医中,吴世旺深感对病人仅有一颗火热的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提高为乡亲们治病的本领。为此,他先后购买了《中医教材》等五十余本医学书籍,收集整理了800多个民间验方和偏方。同时,借护送重病人的机会,拜县医院的大夫为师,虚心请教,努力提高自己。他还自费到解放军驻大同322医院进修学习临床知识。
随着医术的提高,吴世旺也有了名气。但他不以医术为资本,向病人或病人家属要这要那,而是更加热情地为病人精心治疗,驱除病魔。白道村村民王守印3岁半的儿子患了脓胸,经吴世旺长达一个月的精心治疗而痊愈。王守印感动极了,又是请吃饭,又是送礼品。可吴世旺请吃不到,送礼不要,并安慰王守印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若收了你的东西,我连觉都睡不香。”
吴世旺在行医当中,对那些孤寡病人不但给以精心的治疗,还为他们做一些家务活。草梁村年近70的田大娘老伴已去世,儿子又在外地工作,她不幸患了肺心病。吴世旺在上门治病的同时,还给田大娘掏灰生火,担水做饭。一次,田大娘想喝绿豆稀粥,吴世旺就从别人家里寻了两把绿豆,给老人熬了小半锅稀饭,然后又给盛在碗里,送到手中。一个月后,田大娘康复了。村里的人说,老人的病一半是吴世旺治好的,另一半是他伺候好的。
蔡村镇有3000多农户,其中一部分是困难户。他们患了病,经常是强忍着,既不吃药,也不请医生治疗。吴世旺看到这种情况,便主动上门给他们送医送药,不收病人一分钱。元坨村的残疾人张大顺是村里的困难户,行动又不方便。去年得了肺炎后,躺在家里等死。吴世旺除每天到他家里打针外,还和他谈人生的意义,鼓励他振作精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经过20多天的治疗和调理,张大顺病愈了。他拉着吴世旺的手说:“大兄弟,你治了我的病,可我身上连一分钱也没有,你看……”说到这里,两眼浸满了泪水。吴世旺安慰他说:“你啥也别提了,好好活着就是了,药钱我一分也不要。”张大顺听后,连连感叹:“好人哪,真是天底下的大好人!”
吴世旺行医20年来,治愈病人1300多人,免费为五保户、困难户治疗达百余人次,抢救危重病人20余例,被村民们称为“放心医生”。今年5月份,已晋升为主治医师的吴世旺被卫生部医政司、卫生部妇幼司和中国农村卫生协会等五部门联合评为“全国模范乡村医生”,并与我省其他三名获此殊荣者在人民大会堂受到隆重的表彰奖励。
(刊于1998年6月12日星期五《大同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