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颠倒课堂”学习方式的尝试
吴剑鹰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可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是新课程改革对每位数学教师提出的课题。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组织了一次“颠倒课堂”学习方式的数学课——“圆的初步认识”。整个学习过程用了3课时。
第一课时:师生一起确定学习目标。课前学生已经对本知识点进行了预习。首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在小组内提出问题。有的学生说:“怎样才能画出一个完美的圆?”有的学生问:“圆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还有的学生问:“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求面积,圆怎么求面积呢?”等等。然后小组汇总组员的问题进行汇报交流。老师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师生一起商定学习目标:①了解生活中的圆。②能画一个完美的圆。③知道圆心、半径和直径。④了解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确定了学习目标以后,学生开始进行自主合作学习。首先,学生再次仔细地阅读教材,从教材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有的学生课后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书籍;有的学生从网络中查找相关的信息;有的学生征得父母的帮助等等。最后小组交流学习收获和学习中的疑惑。
第二课时:通过学生对“圆的认识”的自主学习,进行课内交流和质疑。各小组选举一到二名代表交流。有的小组制作了ppt展示了很多生活中的圆;有的学生把自己在家研究画圆的录像拍下来展示给同学看,很多同学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探究过程,不住地点头。当发现这位同学用转纸的方式完成画圆时,同学们提出了异议:“能不能不转纸啊?”于是,有个学生说可以的,到实物投影上演示给大家看,下面的同学自觉地拿起圆规画了起来,接着同学们又提出画一些完美的圆的小窍门,孩子们用这些方法不断地尝试着画圆。这时,老师提议:“明天我们进行一次一分钟画圆比赛,看谁画的又多又好。”得到了学生们热烈的响应。有的学生介绍了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圆周率π,有个学生拿了一根橡皮筋圈,问大家怎样得到一个面积最大的图形?学生们都饶有兴趣地参与了讨论,共同了解了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三课时:通过上节课的交流质疑,孩子们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将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和总结。首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画圆比赛,比一比在1分钟内谁能画出最多完美的圆。学生们满腔热情地投入比赛,最多的孩子1分钟内画了16个完美的圆,最少的也画了2个圆。比赛结束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从1分钟画2个圆进步到画16个圆?学生通过交流明白了要想画得又好又快除了技巧还有勤练。学生在学习单上记下了画圆技巧及“勤练”两个字。接着学生针对第一节课制定的学习目标独立写下了自己的收获:生活中的圆的用途及原因,在自己画的圆中画出半径、直径及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还能算出自己画的圆的面积等。在学习单最后,学生总结了本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及未解决的问题。完成学习单后,先由小组进行评议打分,再由老师进行评价给出学习等第。
【自主学习记录表】
通过这个过程的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学生始终处于“我要学”的状态之下,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学生怎么会学不好呢?我感到,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案例总结】
众所周知,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以“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为中心;从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转变到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本着这个理念,学生学习分三个层次:想学—自学—互学。学习过程分三个环节:首先,学生和老师一起确定学习的目标,也就是学什么?其次,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如上网查阅、动手实验、请教师长等等。也就是怎么学?最后,学生在课堂上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探讨,最终达成共识解决问题,也就是同伴互助。在本次教学中我作了以下思考: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先学后教”的过程是在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学生先通过仔细的阅读教材,从教材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有的学生课后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书籍;有的学生从网络中查找相关的信息;有的学生征得父母的帮助等等。最后学习小组交流自主学习的收获及学习中的疑惑。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探究方式,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促使学生小组之间的自主交流与自主合作,鼓励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同时,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先学后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放任自流,而是应积极地参与其中,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形成师生间双向的、能动的交流,从而保证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教师通过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及时地、动态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确定和调整接下来的教学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因势利导,角色转换
在“颠倒课堂”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应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发挥着参与、协助、引导和协调的作用。首先是导什么?概括起来就是:导学、导思。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策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及确立好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面对的问题等。如,当学生在比赛后发现有的同学1分钟可以画16个完美的圆,而有的学生只能画2个时,老师及时地提出讨论话题:怎样从1分钟画2个圆进步到画16个圆?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画圆?如何熟练地画圆?学生通过深入地思考交流进一步领悟画圆的技巧,更明白要画得又好又快还应勤于练习。其次是怎么导?概括起来是:因势利导。如在定学习目标时,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其实,圆的面积计算对小学四年级并不作要求,但当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老师应首先给予肯定和表扬,告诉学生这是初中学的知识,鼓励学生去尝试了解这部分知识。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电话、QQ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给学生提供一些书目或网站等信息,同时通过班级网站发动家长,鼓励和帮助孩子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科学评价,促进发展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源泉和动力,喜欢学习数学和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往往是从对数学的兴趣开始的。因此,学生在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及家长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保护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给予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客观清醒的了解。如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学习方法和途径的选择、学习态度及合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形式由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见自主学习记录表)。科学公正地评价既是本次学习的小结,也必定是下次学习的积淀,对学生而言是鼓励和肯定,更为他未来的学习指明方向。
实践证明,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进行“颠倒课堂”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效果是显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