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感觉真好
1950届/汤淑敏
1951年夏天,对于中国,对于扬州中学,或是对于我个人,都是一段不平常的日子。那时,全国正开展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扬州中学掀起了学生参加军事干校、去前线保卫祖国的热潮。
扬中树人堂,彻夜灯火通明,莘莘学子一个接一个上台表决心。赵定副校长的激情演说,更使我热血沸腾,难以安眠。我的耳畔不断回响着他的话语:“同学们!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们若不是战死在疆场,就应戴满英雄的勋章回到扬中的树人堂……”思想斗争的结果,我终于写下了不惜牺牲生命、要去保卫祖国的决心书。我的申请被批准了,可是因为年龄太小(14岁半),只能“备取”。在向市团委一再努力争取下,在出发的当天,我终于被递补上,随大队开拔了。我和许多同学登上了大卡车,含泪唱着《共青团员之歌》:“再见吧,妈妈!别难过,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
从此,我告别了故乡,告别了母校——亲爱的扬中,开始了新的人生征程。我在部队做了一名机要译电员,为抗美援朝战争、也为部队的建设做了我力所能及的贡献。1956年,我从部队考进了大学中文系,此后几十年,一直从事宣传文化与文学研究工作,并且终生乐此不疲。
2003年秋,我陪爱人去上海做手术后回到南京家中,邻居交给我一封信。万万没有想到,这竟是我扬州中学高一的同学黄祖彭来找我了,他受全年级几十位同学的委托,不辞辛劳,多方探寻,终于找到了我。这对我来说,真是喜从天降,我激动不已!时间过去了几十年,他们竟然没有忘记我,还在牵挂我!我逐渐了解到,水利工科50级(即我原来所在的年级)的同学凝聚力特别强,他们毕业后虽然分散在全国各地,但始终保持着不间断的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聚会,还编辑、出版“校友通讯”,用电话、电脑、书信等各种方式传递信息,交流经验,相互沟通,相互慰勉。这是一个凝聚力、亲和力、战斗力特别强的集体,是一个闪耀着人性光辉、传递人间爱的美德的群体。
从2003年起,我回到了这个温暖的集体,真有说不尽的感慨。我觉得自己好像一个在外漂泊多年的流浪儿,又回到了家的怀抱。这段时间正是我的老伴从病重到去世,我的人生低谷时期。他们像是我的兄弟姐妹、我的亲人,从四面八方向我伸出了温暖的手,给我以慰藉和鼓励,使我振奋精神,调整心态,战胜自身的疾病,继续运用我手中的笔,写作论文,出版专著。我感到,虽然我的肉体生命已年逾古稀,但精神境界还正年轻。我不是一个人,我身后有强大的依托,他们支撑着我依然活跃在文学与学术活动的第一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