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扬中,抹不去的记忆

扬中,抹不去的记忆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扬中这所名校里,不努力就意味着后退。在扬中初中的学习生活中,印象较深的还有读书报告会。正因为有这种扬中学子的学习精神和扬中人的工作态度,我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稳步前进,受到学生们的好评。我现在已经在扬中退休,回想这么多年,大部分的美好时光都是在扬中度过的,扬中也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扬中”是我抹不去的记忆,“扬中”也是我一辈子的怀念和牵挂。

扬中,抹不去的记忆

1966届/佘 宁

我和扬州中学有一种说不出的缘分,从孩童开始直到退休,“扬中”时刻围绕着我的生活。

50年代初,父亲到扬州中学任教,小小的我进了扬中幼儿园,胡瑞华老师和蔼的面孔至今记忆犹新,她教我们讲故事,做游戏,弹风琴唱歌。扬中负责工会工作的老师经常到幼儿园看望我们,特别是每年的“六一”,老师带领我们坐船游瘦西湖,每人分发糖果、饼干、枇杷果,唱歌、跳舞,泛舟瘦西湖上,桃红柳绿,满眼美景,享受着新中国成立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也给我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很快过去了,我有幸考上了扬中初中(那时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进扬中,教工子女也不例外)。刚进学校就被高年级,特别是高中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热于求知”的学习气氛和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所感染,被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我们的语文老师蓝万隆先生是印尼归侨,为了苦练普通话,每天早晨天刚刚亮,校园的小树林里总有他的身影,拿着书高声朗读着,朗读着;早上同学们陆续进了教室,蓝老师总出现在我们中间,关心着同学们学习的情况。他批改的语文作业很详细,甚至都加批语。我刚进初中时,由于年龄小一点,不懂事,学习不太努力,凭一点点小聪明在学,学习一般般,蓝老师也很着急,有一次在我的语文作业上加了个批:“土地虽肥沃,若不肯下功夫,得不到好收成”。开始看到这个批,也没太在意,可每看一遍,每读一遍,深深地体会到老师的语重心长!是啊,老师没有当众批评我,却给我指出了我的缺点和努力的方向。在扬中这所名校里,不努力就意味着后退。我的脸红了,我是初中生了,要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要改进学习方法,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我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做作业;课后搜集资料,做好归纳小结,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我抄好词佳句,我剪报、看书,向优秀的同学看齐,学习成绩有了不断的提高。老师的这几句话时时在鞭策着我,让我享用一生。

在扬中初中的学习生活中,印象较深的还有读书报告会。何成谟老师、蓝万隆老师他们用生动的语言,流畅的表达,深刻的理解,热情的态度把一本本小说《红岩》、《欧阳海之歌》、《雷锋》……表述得像散文,像诗歌,像故事,让我们听得如痴如醉,激发了我们极大的读书热情。我们有空就到图书馆借书、看书,省下零用钱买书;我们向英雄学习做人做事,我们也向老师们学习,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

扬中高中学习的日子里,更碰到了一批著名的老师:邱子进老师,杨公穆老师,张世观老师……他们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教学态度,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拓展及上课时的娓娓动听,都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正直向上,热于求知”,在扬中上学的日子里,给我们积累了一生的财富。

1968年底,我们这批老三届的学生到农村插队。1972年春,我在农村做了民办教师,有段时间教初中语文。说真的,当时心里真有点害怕,自己高中毕业,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又由于当时条件限制,读的书也不是太多,总的说,就是自己肚里的“货”不多。我从农村回扬,找到在扬中教语文的汪宝瑜老师、史勿华老师,向她们请教,她们热情地接待了我,给我讲了初中语文的教学特点,关于现代文、古文的教学;作文课如何上,以及要看哪些书。我在教学中碰到问题,就记下来,星期天回来就问她们。那时没有电视也没有网络,我有时间就通读新华字典,请父亲在扬中图书馆借些书读,又报名参加了扬州师院中文函授班学习。正因为有这种扬中学子的学习精神和扬中人的工作态度,我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稳步前进,受到学生们的好评。现在回想起来,那几年的语文教学,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语文水平,以至于现在电脑打字、发短信息,用拼音都比较过关,写些东西也比较顺畅,大概也和那时教语文有关吧。

1976年底从农村返城,当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学停止招生几年,那时教师很缺,因我在农村做过民办教师,回城后通过半年的培训,被分到母校教书。教了两三年书,学校又给了我脱产上大学的机会,给我在专业知识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大学毕业后又回扬中继续教书,我感谢母校。

在扬中工作期间,我原来的老师、同事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在扬中这所大熔炉里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高,我为自己曾经是扬中的学生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是扬中的老师感到自豪。

我现在已经在扬中退休,回想这么多年,大部分的美好时光都是在扬中度过的,扬中也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扬中给了我文化知识,教给了我做人的道理,也给了我施展自己的平台。“扬中”是我抹不去的记忆,“扬中”也是我一辈子的怀念和牵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