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命不息,奋进不已

生命不息,奋进不已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身为高三学生的周元益和我被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老三届”学生命运遭遇狂风骤雨,开始了各自的坎坷生涯。殷克琪生于1951年,卒于1991年,她有理想,有强烈的上进心,永不停步。她在扬中读初三时,因成绩优秀,破格跳级升入高中。特别是为了如期提交论文,她不顾重病在身,夜以继日地赶写论文。她的博士论文《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比较文学专著,已经译成中文,由南大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

生命不息,奋进不已

1966届/殷克勤

我1960年考进扬中,妹妹殷克琪于1963年考进,有幸在扬中度过中学生活。

我们在校学习期间,国家正逐步克服三年自然灾害和前苏联统治集团背信弃义造成的困难而蒸蒸日上,党在人民中有着崇高的威望和强大的号召力,社会和学校的政治空气都很浓。学校认真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努力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在老校长张卓如的领导组织下,扬中工作活跃、积极有为,师生奋发努力、追求上进,各个方面生龙活虎。学校每个教室都张贴着“虚心求教、刻苦钻研、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十六字学风标语。老师课堂教学严格遵守教学规律、踏踏实实,循序渐进。学生学习勤奋刻苦,学习中的疑点难点,绝不轻易放过。学校总结出“学校工作以教学工作为主,教学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讲授以讲授课本为主”的“四个为主”的基本工作经验,保证了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1965年开始,学校在学生中倡导“生动活泼”的学习方法,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学校加强党团组织活动,在学生中试行发展党员,还实施了优秀学生跳级的尝试。我有幸被作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典型,在全校广播讲用,介绍经验。1966年初,原在高一的王毅军、李海星、李安萍跳级到高二,原在初三的谢露夏和我妹妹殷克琪跳级到高一。身为高三学生的周元益和我被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种种措施,对学生从内心产生了“震撼效应”,产生了极大的推动力,推动学生你追我赶地积极追求上进,促进了优良校风的培育,形成一代学生的特质,并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1966年5月开始,“文化大革命”风暴刮起,高考取消,高校停止招生。1968年12月,为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扬中66、67、68初高中共6届学生2 000多人集体毕业离校,到农村去当农民。“老三届”学生命运遭遇狂风骤雨,开始了各自的坎坷生涯。然而,不管命运多么坎坷、境遇怎样恶劣,扬中的“老三届”由于禀赋了扬中优良教育形成的特质,就像一颗颗优良的种子,到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各行各界闪光、辉煌。

我的妹妹殷克琪就是其中的一个,她禀赋扬中学生特质,生命不息,奋进不已,以短暂生命绘出亮丽的光谱。

殷克琪生于1951年,卒于1991年,她有理想,有强烈的上进心,永不停步。她在扬中读初三时,因成绩优秀,破格跳级升入高中。因“文革”,1968年高中毕业去兴化陶庄插队当农民,后来,到过京剧团、漆器厂,1973年被录取到南京大学外文系德语专业就读。毕业后,分配到江苏省出版局机关工作。机关待遇、条件很好,但她一心求学,1979年考入南大外文系德语专业读研究生,1982年获硕士学位,调到上海同济大学任教。上海同济大学虽然是著名学府,仍然拴不住她求学上进的心。她1986年赴德国慕尼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德国著名的汉学家沃尔夫冈·伏吕瓦尔特和沃尔夫冈·鲍尔两位教授,选择了《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专题。

她敢闯、敢开拓、有胆识。她能去德国留学是靠她自己抓住机会,大胆尝试努力争取来的。她在南大读硕士期间,听过德国一个主要政党的领袖在南大的访问讲演,她就以一个曾经的听课学生身份给这个领袖写信,表达对他的敬佩和想去德国留学的愿望,结果获得了回应。上海同济大学曾打算公费派她出国深造,被她拒绝。她从同济大学辞职,自费前往德国留学。去留学时,没有要父母一分钱,向亲友暂借了少量路费钱,毅然前往。在德国五年,她总是有办法能从德国人那里争取到奖学金,学费、生活费全部自理,不仅早早偿还了亲友的借款,还能有结余。她刚到德国时先在一个大学做访问学者,很快就自己在慕尼黑大学联系到学习机会和费用。就在德国学业快完成时,她已和美国密歇根大学联系好,准备去美国,谁知英年早逝、壮志未酬!

她一丝不苟、严谨治学,她把研究建立在最广泛和最坚实的基础上。在我的帮助下,她不仅搜集了国内各主要图书馆如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重庆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云南大学图书馆、特别是扬州师范学院图书馆所收藏的有关尼采和中国现代文学的材料,还搜集了德、日、港、台有关尼采的第一手和第二手材料。

她聪颖、好学、奋发刻苦。为了能顺利地阅读尼采的原著,在已经掌握了德语、英语的基础上,又相继学了拉丁语、法语和希腊语。五年间,她潜心研究,终日不是奔波于书库查资料,就是伏案潜心写作,忘记了健身,顾不上休假,以致劳逸失衡,积劳成疾。特别是为了如期提交论文,她不顾重病在身,夜以继日地赶写论文。论文是完稿了,但人也倒下了,学友们无不惊痛落泪。她的导师沃尔夫冈·伏吕瓦尔特在悼念会上感叹地说:“对殷克琪女士的英年早逝,我感到非常惋惜。我钦佩殷克琪女士,她不仅具有丰富的学识,而且具有伟大的个性。”

她以最大的毅力,用自己最后的体能将终于完成的论文送到答辩委员会,却没有体能完成答辩。但是论文却得到授予博士学位委员会通过,得到授予博士学位委员会主席哈托·哈·施米特博士教授(prof.Dr.Hatto.H.Schmitt)的高度评价,给以“Curn Laude”(拉丁语,意为优等成绩)的评语,并颁发了学位证书。她终于拿到了博士学位,1991年,据当时新华社报道,中国的女博士只有308人!

她的博士论文《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比较文学专著,已经译成中文,由南大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她的导师,中国德语界的泰斗、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张威廉(1902—2004年),于97岁时为该书作序。序中写道:“殷克琪女士是我从事德国语言教学五十年来难得遇到的一位好学有志的青年。”“她在南京大学德语专业研究生班毕业时,我曾读过她撰写的布莱希特《四川好人》一剧的硕士论文,深深惊叹她对该剧的精辟独到的见解。”“留德博士论文译成中文问世的不多。我仅见老友陈铨的《中德文学研究》,译成中文后为举世推崇。今殷克琪此书,足以和它媲美了。”“我尝用《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十五字勉励德语专业毕业班的同学。今天读到殷克琪这篇论文,回忆她一生治学的忘我精神,深感她对此可说是毫无愧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