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扬州中学到中国药科大学
1973届/王广基
扬州中学——知识和智慧的摇篮,除了优越的教学设施,更重要的是扬中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使你油然而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这使我终身处于不断进取之中。回忆在扬州中学学习的三年,往事是那样地遥远,却又是那样地清晰……
1965年进校后,我的班主任是梅小秋老师,她当年刚从苏州师范学院毕业到扬中教英语。在我们这些十二三岁的少年眼里,年轻的梅老师既是我们的老师,又像是我们的知心大姐。她对学生的关爱与严格,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的追求使我崇敬,让人难以忘怀。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当时她吃住都与女生们在简陋的学生宿舍,与学生打成一片,每天早晨7点钟准时守候在教室,每一个进教室早读的学生都要背诵一遍前一天教过的英语课文。一年四季,天不亮,我们班的学生就要甩开胳膊从各自家中向扬中“暴走”,赶在7点前进教室早读。记得那年我所在的初一(6)班期中英语考试中均分97.5,比二班差0.5分,梅小秋老师在班上为此事自责地流下了眼泪。我当时深受触动,对各门课程的学习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学习精益求精的态度为我在改革开放后能获WHO奖学金出国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让我在日后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上受益良多。
扬中除了严格的数理化训练外,当时有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小组,教我们生物学的徐老师讲课非常生动,从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到物种起源及达尔文进化论,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使我很快就迷上了生物学。我参加了生物学课外小组,春天里,我们三三两两常到校园旁的“二道河”里捉蝌蚪和青蛙。探索从单尾蝌蚪到四脚青蛙的生命奥秘。这为我现在从事医药学研究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扬中是各路才俊聚集的地方,在高手如云中行走,自己也受到熏陶和感染。江苏省副省长何权是我班的少先队中队长,他勤奋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启发和影响我不断进步,我和他在一起学习、交流心得,常常结伴同行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当年耳濡目染的影响,使我人生受益多多。我们现都在南京工作,有这位学兄的关爱和支持,使我的工作顺风顺水,有了进步。
在扬中的三年虽然短暂,但母校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氛围,对我的人生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