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一声秦腔,传遍全世界”,厚重的历史文化,苍茫的黄土高坡,巍峨的秦岭山脉造就了豪放而朴实的陕西人。
“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将陕西人的形象浓缩概括为这十六个字。
大家想一想,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些伟人出自我们的故乡?
陕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富饶的三秦大地孕育了诸多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他们或生于此,或久居于此,都曾创造出了辉煌的历史,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这其中既有名垂青史的古代帝王秦始皇、唐太宗;也有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卫青、霍去病;既有创作出传世巨著《史记》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也有人称“小杜”的诗人杜牧。
秦始皇
唐太宗
霍去病
《史记》
司马祠
作为陕西省会的西安,不仅是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更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有着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建都史的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高校林立,人才济济。其中有列入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除此之外,还有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工程技术学院等一批民办院校。这些学校为陕西培养出了众多杰出人才。
西安交通大学
想一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是哪位诗人的作品呢?
陕西省是最早出现农业生产的地区之一。1953年,在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河东岸,发现了一处距今6000多年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是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就是我们现今所说的半坡遗址。
西安半坡博物馆
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中发掘出了近万件生产和生活工具,就其种类看可以分为农具、猎具、渔具、炊具、食具、纺织工具,就其材料看可分为石质、陶质和骨质。从这些出土的工具来看,半坡人不仅从事农耕、渔猎、采集,同时还进行制陶、纺织、工具制造等生产活动。春天,半坡人用石斧、砍伐石器砍倒树木,芟除杂草,并放火焚烧地面的残余物,再用石铲翻掘土地,用石锄和尖木棒挖穴种粟。到了秋天,半坡人用石镰或陶镰收获庄稼,把粮食储藏入公用的窖穴中。如果需要食用这些粮食,就把它们用石磨盘、石磨棒脱皮碾碎。在遗址中就出土了半坡人盛粟的罐和粟腐朽后的遗物。
半坡出土的生产工具
传说后稷开创了农耕文明,他是周人的祖先,后稷擅种五谷,并能预知庄稼的收成,尧帝听说后,就将他唤到都城封为农官,专门负责教导百姓种植五谷,他更被认为是最早开始种植稷和麦的人,因此被尊为“五谷神”。
后稷像
“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但是我们是否知道,在“神舟”飞船的研制和发射过程中,有着众多陕西人默默奉献的身影。
“神舟”六号的幕后英雄
在三秦大地许多科研院所里,航天工作者关注着自己所在单位或自己亲手制造的产品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冲天烈焰怎样把“神舟”六号飞船送向太空,关注着飞船内航天员操作的各种仪器是否安全可靠。在托起“神舟”六号飞船飞向太空的陕西航天人中,不仅有正当青年却已身担重任的新生代,还有已至暮年仍壮心不已的老航天人。
在“神舟”六号发射任务中,52岁的于伦正作为×××所的总工程师,也是发射“神舟”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箭载计算机的主任设计师,再次领衔运载火箭和飞船计算机的研制任务。一次,×××所突然接到×××院的紧急电话通知,为飞船配套研制的火箭故障检测处理器在分系统试验时出现程序走飞的故障。接到电话后,所领导立即派有关技术人员奔赴试验场排故,正在出差的于伦正当晚就赶到了现场,指导工作。
他和同志们对故障进行了分析,制订了排故措施及方法。虽然在更换元器件后,故障消失了,但于伦正没有就此罢休,他还要查个水落石出。果然,在对换下的元器件测量后,发现了新的问题。排故小组的工作人员经过20多天的不懈努力终于查清了原因。为确保万无一失,于伦正坚决按照归零标准,将火箭故障检测处理器主份机带回研究所做相应改动,保持主份机和备份机的技术状态完全一致。
已经60多岁的×××院逃逸系统发动机总设计师刘霓生,每次发射都要亲赴酒泉,尽管他从不愿意让自己的作品在发射中使用,可是确保逃逸发动机能够准确可靠地工作却是刘霓生不懈的追求。
1995年4月,逃逸主发动机首发地面点火试车失败,刘霓生异常心痛。他与同事们认真分析,反复推敲改进方案,在关键环节引入独创性设计。仅仅过了4个月,第二次试车即获得圆满成功,全部4种发动机技术水平超过了联盟号和阿波罗号。
通用加固计算机
金牌动力
长征二号F型火箭起飞重量480吨,由4个液体助推器和芯一级、二级、整流罩、逃逸塔组成。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要飞上太空,自然就需要强劲有力的发动机。在中国航天发射的故障率统计中,由发动机引发的故障率却是零。创造这项奇迹的,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究院,一个陕西境内被世人誉为“中国航天动力之乡”的地方。
空间计算机
曾经诞生过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的×××所,为载人航天工程中航天员、飞船和运载火箭三大系统提供了配套产品。×××所给“神舟”六号提供了22台/套的空间计算机产品,分布在箭、船的各主要分系统中。其中为航天员系统提供了9种产品,包括医监设备主机、人体代谢参数检测装置、血压测量仪等生命保障设备。
话音数据传输系统
×××所除为“神舟”飞船研制生产仪表与照明分系统中的系统控制品、多功能显示器和通信分系统的天线网络外,又为“神六”研制了能24小时通话的“话音数据传输系统”。
逃逸系统发动机
载人航天是一项前无古人、异常庞大复杂并带有很大探险性的活动,航天员的安全至关重要。在“神舟”六号发射中,有3种模式保证航天员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安全逃生。这3种模式是:低空逃逸、高空逃逸和船箭应急分离。用于逃逸系统的10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全部出自西安×××院。
测控通信系统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把两位中国航天员送入浩瀚太空,飞船在太空中怎样运行,对航天员生理安全情况、飞船运行状态怎样进行实时监控,飞船又怎样安全返回地面,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及其所属地面测控站构成陆基测控网的主体,为天地联系提供了一套精密、尖端的高科技测控通信系统支持。
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工到西安市劳模
我叫赵学杰,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工。这五年,当我将不断增长的工资汇回家,让一家过上好日子时,心里的那份满足就别说了。然而,更让我自豪和激动的是,我竟获得了“西安市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我个儿不高,人偏瘦,虽然使蛮力不行,但是爱动脑子。刚进公司时,公司安排我干汽车维修,我就把每一个零部件,每一个螺丝的位置、作用都熟记于心,很快就掌握了维修技术。后来,逐渐学会了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等施工机械的操作。尤其这五年,随着国家铁路建设水平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先后参与了冻土铁路、高铁站房、地铁盾构等不同特点、高技术含量的施工,学到了更多新的东西。
2007年,我随×××公司来到西安北站指挥部。当时,公司承建了西安地铁二号线北客站等工程任务。在北客站,领导给我压上了“重担”,我成为工地上的调度长。100多号工人和100多台(套)拉土车、挖掘机等机械,都由我来调度。由于工期紧,机械要24小时连轴转,我既要保证工人有充足的休息和换班,又要确保机械的安全运转,可以说,调度就像在针眼儿里挤时间,让我绞尽了脑汁。曾经,我连续32小时没合过眼,再加上平均一天四五十个电话,接得我耳根都发麻。最终,我们顶住了压力,提前完成了北客站的建设任务,为西安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们农民工的辛苦,公司看在眼里。这五年,我的工资涨了几倍!五年前,我的工资是1000多元,如今,月工资涨到了2500元~3000元,最多的时候能拿4000多元呢!下个五年,我期盼公司的发展前景更广阔,也希望我的房子更大一些,也能有自己的私家车。
西安地铁
正是这些在社会各个行业中默默奉献的身影,为我们创造了如此美好的生活。我们作为未来的接班人,更应该努力学习知识,勤奋进取,乐于竞争,力争为我们家乡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