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新台阶的经济

上新台阶的经济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量的投资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6万亿元,相当于“十五”时期的3.9倍,还大力兴建了一批多年想建却没有能力建设的大项目。“十一五”期间,陕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提前实现了省内的全覆盖。

“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经济增长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家乡——陕西终于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议一议

大家能不能通过描述自己身边的变化和自己的体会,介绍一下周围的幸福瞬间呢?

2011年,我省人均GDP5131美元,列全国第18位;GDP总量12391.3亿元,增长13.9%,高于全国4.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6位。

什么是GDP?

GDP是英文grossdomesticproduct的缩写,我们把它称为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额。它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大量的投资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6万亿元,相当于“十五”时期的3.9倍,还大力兴建了一批多年想建却没有能力建设的大项目。新增电力装机1228万千瓦、原煤产能9432万吨、煤制甲醇296万吨、原油1000万吨,新增汽车产能45万辆,建设基本农田290万亩。尤其是便捷又畅通的立体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在“十一五”期间,陕西省新建铁路2600千米,高速公路达3458千米,位居西部第一,长期困扰陕西发展的交通弱势正在逐渐成为竞争的新优势。

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与秦塞通人烟。”诗中所说的蜀道,是指穿越秦岭过巴山、连接西北城市西安和西南城市成都之间的道路。

经历风雨的蜀道

人们都说登天难,诗人却认为蜀道的通行比登天还要难,这都是因为古代的秦地和蜀地被崇山峻岭所阻隔,由秦入蜀,首先就要翻过位于陕西咸阳西南的秦岭最高峰——太白山。诗人描述太白山的险峻,认为只有鸟儿才能够从山峰的低缺处飞过,感慨着这个人力不可跨越的天然险阻。

而2002年开工建设、2007年9月全线贯通的西汉高速,使得从西安到成都的交通基本上都实现了高速化,全程只需8个小时,终于实现了人们多年的梦想——“千里蜀道一日还”,蜀道难也从此变成了历史。

穿越秦岭的西汉高速

想一想

在西康高速公路上,有一条亚洲最长的隧道,它叫什么名字,全长多少千米?

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858元,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一五”12500元的规划目标。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129元,居全国第18位,较2005年前移7位;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38元,实现了“十一五”3300元的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陕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7%和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14.9%,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是“十五”末的1.9倍和2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十一五”期间,陕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得到了较快增长,2010年达到15695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加1485元,增长13.7%,高于全国同期增速1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十一五”年均增长10%。2010年,陕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排名比2005年前移5位。

2010年,西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404元(城六区国家调查样本推算,下同),年均增加1755元,年均增长13.8%,增幅分别高于全国、陕西1.1、0.1个百分点。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的排名中,由2005年的第15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13位。

“十一五”期间,陕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达到4105元,比“十五”末2005年的2052元翻了一番,年均增加410.6元,增长14.9%,增速高于全国同期2.2个百分点,高于陕西“十五”年均增速8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十一五”年均增长9%。2007年以来,增速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2006年以来,陕西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相对差距逐年缩小。2010年相差30.6%,比2005年的36.9%缩小了6.3个百分点,比2000年的34.8%缩小4.2个百分点。

2010年,陕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国排名第27位,比2005年前移2位。

农民的住房水平在逐步提高。2010年,陕西农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1.7平方米,较2005年增加5.7平方米。

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在逐步改善。2010年,陕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8平方米,较2005年增加3.3平方米;同期,西安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1.8平方米增加到26.3平方米。

“十一五”期间,随着陕西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增加,档次逐步提高。每百户农民移动电话、彩电、摩托车、洗衣机、冰箱的拥有量2005年分别为68部、88台、36辆、53台、8台,到2010年分别达到161部、109台、60辆、71台、27台。

“十一五”期间,陕西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数量不断增加、档次不断提升,从普通型向智能型转变,从家庭使用型向个人使用型发展,从实用型向享乐型过渡。2010年,陕西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电脑、空调、移动电话分别为7.07辆、68.1台、100.9台、202.8部,较“十五”末大幅增长。

2010年,西安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彩电、电脑、照相机、空调、健身器材、移动电话分别为9.4辆、131.3台、80.7台、63.1架、136.9台、3.7套和219.6部。

“十一五”时期,陕西省加大了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使我们拥有了更多的保障。

从2006年起,陕西在全省范围内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的惠民政策,使更多的农村学龄儿童和少年也能够上学了。

省内的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实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市民拥有了更多的医疗保障。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提前实现了省内的全覆盖。职工养老金、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五保户供养标准大幅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社会保障应保尽保,新农合参保率达95%,近百万60岁以上农村老人开始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群众住房状况有了较大改善,26万户农户搬进新居,40万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得到解决。到“十一五”末,全部解决城区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基本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新农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