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学生 梁茄玲
作者简介
梁茄玲,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1938年3月20日生于延安,政治面貌群众,最高职称中学高级教师。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随军到东北各城市;1948—1952年2月在东北第一育才完全小学校读书;1952—1954年在辽宁省实验中学念书;1954—1957年在北京女三中念书;1958—1963年在北京农业大学读书。1963—1972年在北京顺义农业局工作;1972—1993年在北京第一七四中学教书,曾获得科技园丁奖。1993年退休。
育才学校迎来60周年校庆,作为育才小学第一批毕业生,自然会想起在育才学习生活时的情景,衣食无忧,每天早晨是牛奶蛋糕、面包果酱;午饭也很丰富,还有战利品美国鱼子罐头;午睡后还有西瓜、冰激凌点心。简直生活在蜜罐里。
最难忘的是校园中的体育活动。我们的体育教师姓秦,皮肤有点黑。他教我们垫上运动:前滚翻、后滚翻,还有跳箱。他让我们必须跳过跟我们差不多高的跳箱,让同学们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地快速跑向跳箱跳过去,当我快速跑到跳箱跟前时,秦老师的大手,抓着我的胳膊顺势就把我送到了跳箱的那一头了。啊!我跳过去了,那种快乐的感觉,那种勇往直前的感觉叫我永生难忘。我们班还在全校师生面前,表演翻跟斗、跳木马呢。学校还给每个班买了两辆自行车,同学们差不多都学会骑车了。男同学的技术都要跟马戏团媲美了,他们站在自行车上满院子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现在骑车在大街上,我也会想起当时的情景。
我在育才时参加了米丘林课外小组,开垦了一块地种萝卜,种了好长时间没长出萝卜,而生长出茎叶,并开花结籽了(原来春天种的籽是不结萝卜的)。可能就是种了这块地,我喜欢上了农业,我上了农业大学。毕业后我在农村工作了9年,我在农村蹲点,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给生产队长讲课、培育玉米种子、培养920菌种、培养蘑菇菌种、推广快速养猪育肥技术。虽然那时农村很穷,由于历史原因,人们的积极性不高,工作起来很困难。但是我抱着把青春献给祖国的热情,骑着自行车,载着行李走村串户,在田间地头穿行,远离孩子和亲人,克服重重困难跟老乡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祖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一点点贡献。
“文革”快结束时,我的三个孩子同时得急性黄疸性肝炎,我只能结束了农村的工作,调到城里跟孩子们生活在一起,结束了9年单身的生活,改行当一名人民教师,后来我们的学校又变成了中等教育师范学校。为了完成好教育、教学任务,我努力学习,不断地进修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到北京医科大学学习人体解剖学,到北师大生物系学习,到教师进修学校听课(生物课、化学课)。总之,从一个门外汉到能胜任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除给学生上农业基础课、生理卫生课、生物课之外,还带领学生开展课外小组活动,如培养蘑菇、养兔子、做解剖、采标本、做化学实验、制作风筝,并参加区、市的各种比赛。当我的学生在比赛中获奖时,我都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和自豪。我经常想,我要用我的行动影响我的学生,让他们学到认真负责、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将来他们也会把这种精神传给他们的学生,因为这种精神也是我从小在育才小学的教师那学来的。
人到老年回忆过去。我感谢育才学校,感谢老师,感谢我的祖国使我度过了快乐、平凡的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