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王长喜
1948年初冬,沈城解放了,在陈云、张闻天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下,在沈城中山公园北侧原伪满奉天千代田小学的原址上,创建了东北第一育才完全小学校。李力群任校长。学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各一个班,学生均是中共中央东北局、辽宁省委领导干部的子女。业务副校长、教员从全国各省市选调,刘辅同副校长是湖南一所名校的领导,还带来了数学老师肖先锐,还有锦州模范教师刘俊泉,北京师范优秀毕业生秦福昌、王传励,河南一名美术教师马丽等。
学校实行住校制,每日早5点30分起床,晚9点就寝,每班配备一两名保育员,负责照料学生起床就寝等日常生活。全校教职员工按作息时间过着半军事化的生活。学生、教职员工每周六晚餐后可以回家,周日晚6点前返校,出入校门一律到收发室登记。当时一到周六晚上,校门外是车水马龙,接学生的小汽车在中山公园北墙排成一行,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后来人们对此“特殊化”的反映强烈,所以领导干部均改为徒步接送学生了。
学生们出生在干部家庭,素质较好,接受新事物较快。同时学校也特别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经常举办观摩课,组织教师到市区先进学校参观学习、听课,甚至不惜资金组织教师到全国各地名校访问、学习。这都使得育才的学生成绩名列前茅,这种学风一直流传至今。
我是1951年秋被调到育才的。我原在惠工小学担任高年级班主任。那时沈城正值恢复建设,百废待兴,学校少,适龄学童多,上学念书是一大难题。大家都在想办法解决校舍少、教师缺的矛盾。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我创造了“小先生”教学法,很好地起到了缓解这一矛盾的作用。为此,我在当年春季召开的全市表彰群英会上被市政府命名为教育战线上的先进工作者,受到嘉奖。
到育才后,我担任五、六年级班主任还教授过地理课。有一节是中国的江、河、湖、海,讲完后读课文时,我将“鄱阳湖”读成了“番阳湖”,因为备课时我翻阅字典还没找到,就遇到学生找我说事,过后我就忘了。于是在课堂上读课文时便随口把“鄱阳湖”读成了“番阳湖”。
课后当我意识到自己读错了字时,很难为情,一直想更正错误,又担心在学生面前掉价,今后不好教学生。终于,期末复习到了,在复习课上,我鼓起勇气,站在全班同学面前承认了错误,作了检讨。课后,地理课代表对我说。“王老师,您能在同学面前勇于承认教学错误,同学们要向您学习!”听同学这么说,我的心一下子轻松了好多。
后来,我被调到和平区委工作一段,20世纪70年代,又被育才要了回来,担任教导处副主任……正是因为在育才工作多年,所以,对育才这所名校,我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