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思维游戏专用室的环境创设

幼儿思维游戏专用室的环境创设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思维游戏专用室”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的供幼儿主动探索的活动空间,是能发挥多种教育功能的活动区。所以在创设思维游戏专用室的环境时,要以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服务为目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着应该用多种方法引起幼儿对思维环境的兴趣,思维环境要游戏化、生活化、情境化。

第三节 幼儿思维游戏专用室的环境创设

“思维游戏专用室”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的供幼儿主动探索的活动空间,是能发挥多种教育功能的活动区。幼儿通过在思维游戏专用室的活动,可以了解与把握许多在教育活动中很难或根本就无法涉及的有益的学习经验,因此,它是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经验的重要场所,是实现幼儿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思维游戏专用室生活化环境创设的必要性

幼儿是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交往中学习交往。即使是认知方面的学习,也要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才能被幼儿理解和接受。所以在创设思维游戏专用室的环境时,要以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服务为目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着应该用多种方法引起幼儿对思维环境的兴趣,思维环境要游戏化、生活化、情境化。

(一)思维环境游戏化

“麻将”一向被认为是社会生活的糟粕而受人抵制,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物品是死的,人的思维是活的,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变废为宝,使其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区域活动中的“麻将室”游戏,幼儿可以运用麻将进行多种玩法:按点大小接龙、计算题目接龙、按数排列多米诺骨牌等;“保龄球”馆中,幼儿在自由击打的同时,可以根据击打结果说说组成分解式,编应用题,做加减计算等。

◆案例3-5   大、中、小班思维游戏“什么东西不见了”

一、设计意图

这是培养幼儿观察力和记忆力的一种游戏。幼儿的记忆特点是无意识记忆占优势,有意识记忆逐渐发展。有意识记忆有明确的记忆目的,并需要主动记忆。幼儿必须依靠有意识记忆才能系统掌握知识技能。和幼儿玩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而且可以培养幼儿有意识记忆的能力。

二、游戏目标

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材料准备

5件以上玩具(各种类型的物品、水果等),一块布。

四、游戏玩法

将2~5件玩具排列在桌上,妈妈先问幼儿:“桌上放着什么玩具?”并请幼儿说出玩具的正确名称。再要求幼儿仔细观察桌上有几件玩具,请他点一下玩具的数目。游戏开始时,让幼儿转过头,背对妈妈。然后妈妈用一块布将桌上的玩具盖上,并悄悄地从布底下拿走一件玩具,再请幼儿回过头来,将布揭开,请幼儿仔细观察,说出哪件玩具不见了。

五、游戏规则

进行游戏时,根据年龄段要由易到难,比如先从2件玩具开始,然后逐渐增加到5件,先每次拿走一件,然后增多拿走件数。

对于大班的幼儿,可以让他找一下所展示物品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容易地找出被拿走的物品。

除了用玩具进行游戏外,还可以用水果、衣服以及其他用品进行游戏。

六、游戏效果

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在熟悉玩具的基础上,游戏会渐渐变得简单,家长会觉得幼儿的记忆力越来越好,拿出的东西数量不断增加,幼儿也能准确地说出答案,这时建议家长可以不断更换游戏使用的物品,以增加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点。

(二)思维环境生活化

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和物为幼儿进行思维游戏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些来自生活的事物是幼儿所熟悉的,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帮助下,思维游戏能更深入地开展。如在进餐时,引导幼儿将碗、勺、人一一对应;餐后碗、勺分类放置;到厕所寻找数字1等。让幼儿乐此不疲地在生活环境中锻炼,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对生活环境的观察力也大大提高。

◆案例3-6   大班思维游戏“找朋友”

一、设计意图

找朋友是一种 5 人扑克牌游戏。参与者没有固定的朋友。庄家每次可以叫一个盟友。每个人单独记分。此活动主要培养幼儿对数的概念,包括对序数的理解,相邻数的理解和掌握,练习数的加减。

二、游戏目标

1.理解“6”以内的数量对应。

2.锻炼反应的敏捷性。

三、材料准备

一个泡沫垫拼成的大骰子、扑克牌。

四、游戏玩法

1.教师出示骰子。

(1)这是什么?你在哪里看见过?它有什么用?

(2)我们先看看它有几个面?每个面上有什么?从数字几到几?

2.游戏:找朋友

(1)今天我们要用骰子来玩游戏:老师来掷骰子,掷到数字几,就请小朋友按照数字找好朋友,也就是扑克牌上的数字,按数字找到朋友者为赢。

(2)根据游戏情况讨论:如果小朋友找到的好朋友不够怎么办?(可以找其他小朋友手中的牌一起凑,也可以找其他东西代替,只要数字正确即可。)

图3-16中所用的材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娱乐用具扑克牌,幼儿根据游戏规则在认真地玩游戏。

图3-16 大班幼儿在玩“找朋友”

(三)思维环境情境化

许多主题活动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形知识,需要教师去挖掘。我们的策略就是将思维环境情境化,即将主题情境与思维环境相融合,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既有生活感受,充满兴趣,又能获得相应的思维发展。如在主题活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我们设置了思维环境“自选商场”,先引导幼儿将商品分类,然后让幼儿(顾客)在与教师(售货员)进行货币与商品的交换中,说出所购物品的名称、数量,并依据商品的价格进行简单的加减计算等;又如,可组织幼儿共同制作商场的物品,将制作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纸盒加以装饰作为商品,用橡皮泥制作的球体当作汤圆等,使幼儿从中切实感受“立体图形的概念”;再如我们结合“小小的我”主题 “给××铺路”的情境活动,在让幼儿感受爱劳动的快乐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等等。

◆案例3-7   小班思维游戏“有趣的图形宝宝”

一、设计意图

在思维环境中准备了红瓷砖和蓝瓷砖,请幼儿给房子贴瓷砖。有的幼儿已会按一定规律排序,大部分幼儿还不知道按一定规律排序。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幼儿学算思维,认为数概念是幼儿在事物建立两种关系的综合,一种是分类关系,一种是顺序关系,即幼儿思维中有非常原始的分类和排序的结构,分类、排序是幼儿学数学前的准备阶段。为发挥排序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作用,设计了此活动。

二、游戏目标

1.能独立地找出图形规律进行排序。

2.在成人的帮助下,找出图形排序规律进行排序。

3.促进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三、游戏准备

在游戏前贴在思维角上,每人一套排序的图形娃娃操作材料,图形妈妈图片一张,每人一串花环。

四、游戏玩法

1.出示排序图,引起幼儿活动兴趣,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1)出示一位图形妈妈说:“我是图形妈妈,我有许多图形娃娃,今天妈妈要带宝宝去游乐场玩。宝宝们,你们快排队吧。”“我们已经按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给图形宝宝排队,看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圆形宝宝与三角形宝宝是间隔着排队)

(2)看,三角形宝宝和方形宝宝也来排队了。

提问:“三角形宝宝和方形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引导幼儿观察找出规律。(三角宝宝与方形宝宝也是间隔排队)

(3)图形妈妈正准备带图形宝宝离开家就听到了图形宝宝的叫声,原来还有图形宝宝也排队了。“看,这些可爱的图形宝宝又是怎么排队的?”引导幼儿观察找出图形排列规律。(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方形宝宝它们三个间隔着排队)

2.幼儿操作图形宝宝,图形妈妈带着图形宝宝来到游乐场,有的图形宝宝坐上了碰碰车,有的图形宝宝玩跷跷板,玩得可开心了……妈妈说天黑了,我们排队回家,可只有排头几个图形宝宝排好了队,图形妈妈可真着急:“我们图形宝宝来排队,好不好?×宝宝排在这儿!”

第一组按两种形状排序圆形、三角形……

第二组按两种形状排序三角形、方形……

第三组按三种形状排序圆形、三角形、方形……

小朋友帮图形宝宝排好队,图形妈妈真高兴!就站在与花环珠子排列相同的圆圈上,看谁站得对又快。

分类和排序一样,是幼儿学数前的一种智力准备活动,有助于幼儿学习数数,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次活动主要按两种形状排序,幼儿在思维区域已经见过,有了一定的经验,排列起来就相对容易。让一部分能力强的幼儿按三种形状间隔排序,这样能让每个幼儿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小班幼儿注意力易转移,动作的目的性不强,活动中宜采用游戏口吻,让幼儿帮图形妈妈把图形宝宝排队,增强幼儿操作目的性,使幼儿的学习兴趣更浓,效果更好。

(四)思维环境的多变法

多变法即一种材料或内容具有多种形式的使用方法,这种方法满足了不同年龄和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如扑克牌,小班的幼儿可以用来进行点数、认识数字等,中大班的幼儿就可以进行一物多玩,可按数取物、排序、比大小、加减计算等;既可一人玩,又可两人玩、三人玩、多人玩。

◆案例3-8   大、中班思维游戏“抽牌凑数”

一、设计意图

扑克牌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一种游戏材料。幼儿喜欢玩扑克牌,他们在家中或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常常玩牌。乍一看,他们玩得兴致勃勃。可仔细观察却发现:他们玩法单一,有的在模仿大人们玩牌的方法,有的是无规则地出牌。为了让幼儿在玩牌的游戏中能更好地探索和发现扑克牌的多种玩法,特别设计了“抽牌凑数”这个游戏。玩牌能激发幼儿对数字、符号的兴趣,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锻炼幼儿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常用的是扑克牌,教师也可利用各种材料自制,自制牌的材料最常用的是硬纸板,或可利用计算活动中的数字卡代替。

二、游戏目标

1.通过玩牌培养幼儿分析、概括及速算的能力,体验玩牌的乐趣。

2.在玩牌的过程中理解加法互换,加减互逆的关系,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三、游戏准备

扑克牌的1~10数字牌若干,每人拿相同数量的数字扑克。

四、游戏方法

1.比大小:幼儿自由结合,每两人为一组进行游戏。牌面朝下,从上到下每次各抽一张牌,谁大就归谁,同样大小就放一边,以下一张牌大者为胜并获得前面同样大小的两张牌,最后谁的牌多就谁胜。若时间允许,则最后牌全部在谁手里谁就获胜。

2.接龙:幼儿自由组合,每组2~4人,以“石头、剪刀、布”决胜负,胜者先出牌,然后数字大小轮流接龙,没牌接的时候空出,最后谁的牌先出完谁获胜。

3.我和你相加:幼儿自由组合,每两人为一组,以“石头、剪刀、布”决胜负,胜者先抽牌,另一名幼儿凑数,进行10以内的组成、加法运算练习。算得对又快的幼儿得牌,最后谁的牌多谁胜。

4.我和你相减:幼儿自由组合,每两人为一组,以“石头、剪刀、布”决胜负,胜者先抽牌,另一名幼儿凑数,进行10以内的分解、减法运算练习。算得对又快的幼儿得牌,最后谁的牌多谁胜。

五、指导建议

1.牌面朝下,每次只能抽一张,抽多抽少都视为违规。

2.游戏前让幼儿先学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这个游戏既能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又能拓展幼儿的认知经验,让幼儿了解扑克牌不仅能用来娱乐,还是益智用具。挖掘扑克所蕴含的教育元素,可拓展幼儿的思维,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让幼儿在愉悦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游戏的快乐,以获得个体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丰富的思维游戏专用室环境,是开展思维活动的前提

思维探索活动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并极具挑战性,使他们经历好奇、提问、尝试、发现等过程,因此创设丰富的思维探索环境将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让幼儿不断建构自己的经验,让思维活动的开展更有效果和意义。

图3-17 幼儿自己调制颜料给物品涂色

图3-18 幼儿在给瓶子和罐子找盖子

(一)合理利用家长资源,将生活化的材料融入思维环境的创设中

思维活动的开展光靠幼儿园和教师是不够的,我们还让家长也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来,许多材料都是发动幼儿和家长收集来的一些废旧物品。但以往他们只是收集,还存在着一定的被动性。现在,我们让幼儿自己想可以提供什么物品,并且要能告诉大家,这个材料可以用在什么区域里,可以怎么玩,这就有了和原来完全不同的意义,幼儿和家长在收集的过程中,就开动了脑筋,就参与了活动,这样的收集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为活动的深入提供了两方面的准备,一个是材料的,一个是内容的。同时,也丰富了幼儿在家的生活内容。

图3-17中所用的材料有啤酒瓶、罐子、托蛋盒等,都是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的。

图3-18示由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喜糖罐、各种不同大小的瓶子作为游戏的材料。

(二)投放多层次的操作材料,促进幼儿兴趣与个性的发展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幼儿间存在着个性、智力、能力上的差异。为了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思维游戏中投放的材料要做到难易结合、简复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驾驭和使用材料,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发现,自由探索,自我发展的目的。

1.为幼儿提供科学、有趣的玩具

新颖有趣的材料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有趣的材料是对学习的刺激,最能吸引他们去探索。如“小轮子滚呀滚”游戏中,小轮子是用饮料罐做成的,幼儿玩起来没有兴趣,但教师在轮子上贴上卡通画,给“冷冰冰”的轮子赋予色彩,起一个好听的名字,这样幼儿就很感兴趣,都喜欢用轮子去打瓶子,看谁打倒得多。

图3-19 幼儿正在用起子修物品

图3-19示幼儿饶有兴趣地使用起子修理手中的复读机。

2.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

幼儿的理解水平、动手能力均不尽相同,在投放操作材料时,要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使幼儿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比如“翻翻棋”游戏中,同样的棋子有不同的玩法,不同棋谱的组合又产生了新的玩法,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来进行选择,水平较低的幼儿可以选择比大小,水平较高的幼儿则会选择数的组合、奇偶数的排列等,只要我们能提供有效的材料,幼儿甚至能想出我们都没有想到的玩法。同时,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幼儿的思维水平也在提高。

◆案例3-9   中班思维游戏“生活中的秘密”

一、设计意图

教师抓住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在每一次活动时,与幼儿扮演不同的游戏角色,通过角色的口吻,引领幼儿打消顾虑,主动与教师交流,从而使幼儿逐步地能在发现问题时主动提问,互相询问解决办法,有效地达成游戏目标。下面以“生活中的秘密”这个游戏为例,请幼儿扮成家长,教师扮成他们的孩子,以重新摆放家里的各种物品为由,让幼儿把有关系的物品放在一起,并用语言告诉“孩子”,他们这样摆放的原因是什么。

二、游戏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得出结论。

2.感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三、材料准备

1.教具:汽车大卡片1张,车轮大卡片2张。

2.教师新增教具:风扇、鞋子、玉米整体与部分图片。

3.幼儿操作学具:“整体与部分”游戏图,贴标记贴画1张。

四、游戏玩法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提出问题—教师出示图片,幼儿找出物品的一部分(理解、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幼儿操作“整体与部分”游戏图,教师检查—(提升、运用)竞赛活动,检测幼儿掌握情况。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得出结论

20多位幼儿围坐在黑板前,教师提出悬念,激发幼儿兴趣,引发思考:“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宝贝”(出示小汽车),“这辆小汽车有什么不对劲呢?”教师直接进入活动的“主题”,幼儿很快发现小汽车没有轮子。“汽车没有轮子行不行?”幼儿着急地回答:“不行啊!没有轮子,车怎么开呢?”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汽车大卡片上缺少了什么,为什么车不能没有轮子,缺少了这一部分对整体有什么影响等。这时教师再耐心地倾听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回忆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已有的对车的结构的感知。然后引导幼儿得出结论:轮子、方向盘、倒后镜等都是汽车的一部分。

2.感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教师出示风扇、鞋子、玉米等图片,请幼儿在椅子底下找出有什么小卡片是图片的一部分。这一环节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感知身边熟悉的物品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唤醒幼儿找小卡片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出示一张图片的时间只有短短3秒钟,教师有意识提示:“现在找什么,你们看清楚啦!”这是符号、图形记忆和图形发散的训练,增加了游戏的难度。每出示一张实物图片,幼儿找到相应一部分的小卡片时,教师都注重引导幼儿说出“××是××身上的一部分”,让幼儿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通过互动游戏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2)幼儿操作游戏图,教师简单明了地交代操作要求,并鼓励幼儿与客人老师交流。教师向每一位幼儿提供“整体与部分”的游戏图,还有贴标记贴画1张。幼儿细心操作,将具有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物品一一对应粘贴上相同颜色的标记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向客人老师讲述操作结果,并对表现好的幼儿予以小贴纸的奖励。在“你找到谁和谁有关系,告诉老师”这一环节中,教师注意幼儿社会性方向的发展,有意识地提醒幼儿用完整语言进行讲述,体现《纲要》所要求的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小贴纸奖励符合中班幼儿心理特点,激发了说的欲望。

(3)提升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幼儿分三组比赛,教师出示大树图片,幼儿比赛哪组最快将叶子贴在大树上,这一环节有竞赛性,能调动幼儿积极性,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三组幼儿很快完成任务。

(4)结束环节,提升“整体与部分”的经验。教师请幼儿说说找找“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有关系的?”作为活动结束,给幼儿留有任务,为下一次活动做铺垫,埋下伏笔。

五、游戏思考

活动流畅、完整、循序渐进、环环紧扣。思维游戏课程的教学具经过国内外专家参与设计和指导,适合教学目标及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让教师在备课时较为省时省力。教师充分利用资源、恰到好处,发挥了学具的最大效用。教师开展每个活动都做到心中有目标,有活动开展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目标,重难点设计教学内容。

1.制定目标和安排教育内容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

在上述的活动中,可以看出活动进程是流畅的,幼儿始终是得心应手的,几乎没有遇到困难,活动目标、内容明显低于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班上幼儿的发展水平是老师熟知的,因此在设计活动时要拔高难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轮子是小汽车的一部分,玉米粒是玉米的一部分等。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进一步类比推理找出具有其他关系的物品,多认识一种“关系”。如做什么事需要用到什么感官,需要什么的工具等,拓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发散性,并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游戏设计考虑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让幼儿“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切切实实地根据幼儿年龄、身心特点制定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避免活动目标的过高或过低现象。

2.注重观察,捕捉每一个教育契机

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要有一双像鹰一样的眼睛,善于发现幼儿操作时遇到的问题。”如上述活动中,幼儿在操作“整体与部分”游戏图时,要求幼儿要给上下两组有关系的物品贴上相应的颜色标记。游戏图上第一张是“汽车”,大部分幼儿都是在汽车下贴上一个颜色标记,然后再从下一组图片中找出有关系的“车轮”贴上相同颜色的标记,这是一种思考方式,而过程中却有两个幼儿选择了另外一种操作方式,就是先把上面一组图片贴上各色标记,然后再从下一组贴上对应的颜色标记。比较两种方式,后者则更具有效性,这时,教师及时发现细节,表扬用新方法的幼儿,向幼儿介绍不同的操作策略,让幼儿再尝试,对比两种不同的策略,从而了解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也可以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上。由此可见,思维课程更需要教师能深入发掘活动潜在的价值。

3.竞赛类游戏尽量考虑到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游戏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幼儿的差异性及幼儿间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如上述案例中,最后开展分组贴叶子比赛。相同的学具,表现出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纲要》提出,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这所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如果每次竞赛、比赛,能力较弱的幼儿都不能体会到胜利的滋味,他们就会慢慢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觉得无所谓。因此教师在设计思维课程竞争、比赛的游戏时可否提供一些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操作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悦,每个幼儿都能成为思维活动或游戏中的胜利者。

3.投放的操作材料种类适宜

在活动中的操作材料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来提供,操作材料的种类要适宜,这样既能保证幼儿共同操作,又可避免因材料种类的单一或过多而导致思维活动不能有效开展。如同一种材料,同时提供2~3个,这样既容易促发幼儿之间的交往,同时也可避免幼儿因为争抢同一种材料而出现争执。每次活动中提供材料的种类也尽量控制在2~4种,这样的数量既提供了幼儿自由选择的条件,同时也不会让幼儿因材料过多而选择不定。在每次的思维游戏专用室活动中,教师都会根据幼儿的兴趣以及实际操作的情况来调整材料的种类,在一个时间段中,幼儿都有机会去尝试和探索不同的活动内容。材料的提供上要避免种类过多,幼儿的注意力最容易被新奇有趣的东西所吸引,材料投放过多反而会影响幼儿注意力的集中,当他们刚刚进入到对某种材料或实验的操作中时,偶遇困难,便很容易放弃,转向去操作别的材料,这样会形成幼儿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一种材料的操作上进行探索,而是在他们把所有投放的材料都摆弄一遍后,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1~2种材料上的情况,这个过程要用20分钟左右。这样不利于幼儿专注品质的形成,进而也难以建立自信。

◆案例3-10   大班思维游戏“玩电池”

一、设计意图

区域活动主要通过材料及其投放来传递和承载教育目标,鉴于我们开发的幼儿思维游戏的材料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与一般教学具作为游戏材料相比,更具有生活性和经验性。如何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需要我们在游戏实施中加以研究。

二、游戏目标

1.认识电池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用途。

2.通过实验掌握安装电池的方法。

三、材料准备

各种形状的电池若干。

四、游戏实录

幼儿看到桌子上有圆的、方的、扁的、大的、小的,各种形状的电池,感到很新奇。杭杭说:“这么多的电池啊!”璟彦指着方形的电池说:“这不是电池。”马上,5个幼儿就有2种不同的意见,“是电池”和“不是电池”。关于这个话题,他们争执了很长时间,教师上前说:“你们看,桌子上还有这么多的物品,你们给这些物品装上就能知道到底是还是不是了。”幼儿经过教师的提醒,马上开始动手装了,他们每人选了一件物品,璟彦随意地拿了一个方形的电池就往圆筒的电筒里装,而杭杭先看了看上上的遥控器,好像意识到手电筒里的圆形槽是装电池的,然后就在桌上找了一个圆形的电池装了进去。发现红灯亮了,他兴奋地告诉柠柠:“我装对了!”

图3-20 活动区提供的不同形状的电池

图3-21 幼儿在给物品装电池

五、游戏效果

在这个“玩电池”的活动中,教师把日常生活中的“电池”作为幼儿思维游戏活动的材料。电池,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普遍,幼儿经常能够接触到,如玩各种电动玩具,遥控器等,而对于电池的神奇力量,幼儿感到很新奇,也很有趣。在教师有意识地将不同种类、形状的电池摆放在一起时,幼儿自然而然地关注到了电池形态各异的特点,丰富了幼儿对电池外形的感官认识。其次,在幼儿拼装电池的时候,幼儿有意识地结合生活中给遥控器装电池的经验,发现了电池形状需要和手电筒中装电池槽大小、形状相匹配的道理,更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三、思维游戏专用室环境创设举例

要想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充分发挥思维游戏环境的功能,就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材料供幼儿操作,使幼儿置身于环境中与环境交流。如果材料有限,幼儿就不能尽情地与环境接触,环境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而成为一种摆设。

(一)思维游戏专用室整体环境创设

思维游戏专用室的环境创设,可分为操作型、感知型、观察记录型等,提供给幼儿的材料应以探索性材料为主,探索性材料应以新颖有趣、操作简便,结构简单等为特点。种类和数量应以幼儿不同需要为重点。根据一年来的观察和实践,在思维游戏专用室投放多元素材料时,可以创设以操作活动架、墙壁式操作台、思维桌等区域的环境。

图3-22 思维游戏专用室的墙面布置

图3-23 思维游戏专用室的吊饰

图3-22示教师张贴在墙上的数字画成的可爱卡通造型,这样的形式更有利于幼儿认识和记住数字。

图3-23示在思维游戏专用室的上方悬挂了进入活动室的规则,更有利于幼儿有序地进行活动。

(二)思维游戏专用室材料的投放

在思维游戏专用室活动时,往往会出现一个区域内,有很多幼儿去玩,这样你争我抢,谁也没法静下心来探索,我们就在每个区域内贴上“小脚丫”来控制人数,如果这个区域内的“小脚丫”被站满了,幼儿则要选择别的区域或等待。

1.材料摆放要利于幼儿拿取和操作

思维游戏专用室里的材料很丰富,在幼儿来活动时,教师每次都要用3~5分钟的时间去强调“在哪里拿的东西,用完后还要放回原处”,由于幼儿人数多,材料也多,幼儿往往会忘记原来摆放的位置,这样就给管理员和教师带来很多麻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用数字或几何图形标记材料,一一对应,这样幼儿根据标记,很容易找到原来材料摆放的位置。

图3-24 思维游戏专用室材料的摆放

图3-25 幼儿用思维游戏专用室中的材料进行游戏

图3-24是思维游戏专用室里的材料根据年龄、颜色,进行摆放,并对材料进行标记,有助于幼儿有序拿取材料。

图3-25是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出喜欢的材料,和同伴进行游戏。

2.材料的选择要尽可能面向各年龄阶段的幼儿

思维游戏专用室里材料的投放要尽可能做到同一材料,不同的玩法,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物多玩,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水平来选择思维活动的材料和玩法,自主地进行探索。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到思维游戏专用室中活动,允许幼儿自由地选择不同难度的探索材料,也允许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用不同的方法操作同样的材料,使幼儿能用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研究探索,有不同的发现。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为满足不同特点、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提供多变化、多功能、多层次的材料,引起不同水平幼儿的操作欲望,使所有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案例3-11   小、中、大班思维游戏“有趣的夹子”

一、设计意图

夹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色彩鲜艳,种类多样,并且容易操作,是幼儿感兴趣的玩具之一。“有趣的夹子”这一活动力求通过多元途径挖掘幼儿对身边熟悉物品的多种玩法,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活动中动手动脑,开发潜能。

二、游戏目标

1.能用夹子串夹成各种物品。

2.发展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材料准备

彩色的夹子(红、黄、蓝)若干,已经夹完的作品1~2件。

四、游戏玩法

1.第一层次:意愿夹(较适合托班和小班幼儿)投放各种动物图片。

幼儿给小动物夹耳朵,夹羽毛等。促进幼儿小肌肉动作的协调发展。

2.第二层次:排序夹(较适合中大班幼儿)引导幼儿观察已完成的作品。启发幼儿还能将夹子变什么?如动物、飞机、树……用夹子串夹变成各种物品。

五、游戏效果

游戏较好的捕捉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抓住了幼儿真正的兴趣点。我们发现幼儿对夹子很感兴趣,他们对夹子有着强烈的探索愿望,这种愿望就是幼儿最佳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师,要适时地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以达到提高的目的。《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本思维游戏正是体现了这样的理念,在幼儿自己创造思维火花的引发下,在教师的合理支持下,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探索的欲望得到满足,动手动脑的能力得到发展,情绪得到愉悦。

3.在幼儿操作过程中让注意观察和倾听,以便及时调整材料

幼儿在探索之后,都有一种表达的欲望,教师这时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幼儿表述操作探索的过程,让幼儿明晰发现的事物的特征和关系,引导幼儿在表述自己结果的同时,也要去关心和倾听别人的结果,从而了解幼儿对材料的需要,及时调整和更换材料。

◆案例3-12   中班思维游戏“小人国”

一、设计意图

我们为幼儿设计了一个小人国举办生日舞会的游戏情境,帮助幼儿理解“相似”的概念,找出两个图案之间的相似点,让幼儿在愉快地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合作和分享的乐趣。

二、游戏目标

1.体验与同伴合作和分享的乐趣,愿意参与活动。

2.学习有序观察,能大胆地说出自己对图片的观察结果。

3.初步理解相似的概念,能根据该概念对图形进行分析与判断。

三、游戏准备

自制邀请卡4张,图案大卡片、幼儿操作小图、黑板、磁铁、湿抹布、音乐。

四、游戏方法

1.引入活动:“有一个地方,那里的人们都长得很小,所以大家把那里叫小人国。小人国国王过生日,要举办一个盛大的生日舞会,小矮人们都收到了国王寄来的邀请卡。”

2.出示大邀请卡,请幼儿观察,比较邀请卡的特点。(引导幼儿找出图案之间的相似点,理解相似的概念。)

(1)出示2张邀请卡让幼儿观察。提问:“这2张邀请卡一样吗?”引导幼儿从上往下观察图片上的颜色是否一样,邀请卡分为几个部分。

小结:“两副图粗看是不一样的,但它们又有许多一样的地方,所以我们可以说它们很像,或叫相似。”

(2)出示另一张邀请卡,请幼儿与前两张中的一张进行比较。

(3)再出示一张邀请卡让幼儿找出它和其他哪张邀请卡是相似的。(教师故意找错)提问:“找它对吗?为什么不对?那它应该跟哪张卡是相似的?”

3.幼儿自由探索。给每个幼儿4张图卡(男孩、女孩图卡各2张),请幼儿找出男孩图卡和女孩图卡的区别。

(1)“这4张图卡里有2个男孩和2个女孩,男孩和女孩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你们来尝试动手分一分。听清要求:第一,男孩、女孩分开排好,把男孩摆上面,女孩摆下面。第二,分好的小朋友请坐好举手。”

(2)分别请一名男孩和一名女孩到黑板上操作,其余幼儿自由探索。

(3)检查。幼儿操作完,请他们说出分辨理由。

(4)2人1组合作区分男孩、女孩图卡。

“现在老师再给你们一些图卡,2人1组合作把男孩、女孩图卡分开。”

要求:“第一,男孩选男孩图卡摆上面一排,女孩选女孩图卡摆下面一排。第二,小朋友要摆好自己的,也要和同伴合作好,把图摆整齐。第三,比比哪组分得又快又准,做完之后请举手。”

4.找相似的邀请卡。

五、游戏效果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一直处于很愉快的情绪中,处于积极的探索状态中,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很好的激发。游戏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又拓展了他们的认知经验。通过活动,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让幼儿在愉悦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游戏的快乐,以获得个体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纲要》的学习及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领悟到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环境教育在开发幼儿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它已经成为当今幼儿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向。所以我们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思维游戏的环境,尊重他们的个性,营造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幼儿特点的环保活动;充分利用社会、家长资源,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让幼儿感受快乐,在快乐中获得知识、经验、技能;使他们健康、活泼,兴趣爱好广泛,具有良好思维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