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理论流派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中心课程论,又称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它是从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分化出来的,主张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强调课程建设要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客观需求,课程学习应深入社会生活中,深刻认识到社会因素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一)学科中心课程论

学科中心课程论是最早出现、影响最广的课程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学科课程的理论主要有:德国教育学家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课程论,苏联教育家赞科夫的发展主义课程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

该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教材必须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心理活动来组织,以便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精华。

(二)活动中心课程论

活动中心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

活动中心课程的思想可以溯源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和克伯屈发扬了这一思想,杜威的课程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其基本特征是:第一,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第二,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第三,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三)社会中心课程论

社会中心课程论,又称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它是从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分化出来的,主张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其早期代表人物有康茨和拉格等人,20世纪50年代后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布拉梅尔德。

社会中心课程论认为,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社会发展,学校应该致力于社会的改造而不是个人的发展。为此,该理论批判儿童中心课程论过于注重学生的个人需要、兴趣、自由及活动而忽视了社会的需要,主张课程的最终价值是社会价值,课程是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运载工具。

社会中心课程论的基本主张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改造的目标。要统一于未来的“理想社会”的总目标:各门学科的内容统一于“社会改造”;课程安排统一于解决问题的活动。

(2)课程内容。社会中心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内容,它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

(3)课程组织。社会中心课程理论主张,应以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的逻辑为主线来组织课程。

(4)学习方式。社会中心课程理论主张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强调课程建设要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客观需求,课程学习应深入社会生活中,深刻认识到社会因素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四)人本主义课程论

人本主义课程论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在批判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1)教育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的潜能和满足人的需要。

(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人”。

(3)主张平行与并行课程。

(4)组织意义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