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案编写注意的事项

教案编写注意的事项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②写明新授内容的逻辑层次。③写明有效措施,便于突破难点。④进行适当的巩固小结。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盲童安静那神奇的灵性,进而感受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确字音,读通顺、读流利,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指导生字书写:这课的生字中“磕、瞬”比较难写,怎么才能写好它们?②说是奇迹,那是因为“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同学们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记一记。

1.各类课型教案编写的要点

(1)新授课:①设计好复习引课的内容。②写明新授内容的逻辑层次。③写明有效措施,便于突破难点。④进行适当的巩固小结。

(2)习题课:①设计好设问的问题和时机。②写好方法性总结。③明确启发引导思维的方向。

(3)复习课:①明确目标,提出问题。②对症下药,实施补救。

(4)实验课:①写明要求。②写清问题及处理方法。

2.编写教案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案要有完整性和层次性。

(2)编写教案的重点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设计。

(3)在课堂上应该灵活调整教案。

(4)不能忽视教学后记的资料作用。

附录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触摸春天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流畅、引导、悄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体会安静神奇的灵性,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从而感受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三、教学难点

因为学生缺少体验,所以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真正深入地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盲童安静那神奇的灵性,进而感受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第二课时:学习安静放飞蝴蝶的部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读中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所含着的情意以及语言表达的特色。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盲童安静用心在感受生活,同时也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就能创造缤纷的世界。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悟,谈话揭题

1.同学们,(出示PPT)轻轻悄悄地,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番。说说你都看到什么?你的感受?

2.春天在我们的眼里是多姿多彩的,可在盲人的眼里却是(出示PPT:一幅黑画面) (学生接答:一团漆黑。)课前老师让你们自己在家蒙上眼睛体验了一番,说说你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很黑暗、恐怖、不方便,什么事都要靠别人帮助或者摸索着做。)

3.是的,盲人的生活,非常不便,或许他们会感到烦闷、苦恼,可是有这么一个盲童,(出示PPT)她却能勇敢地面对现实,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去看看她怎样(触摸春天——学生读)。触摸:用手轻轻触碰(用手接触后轻轻移动)。再读一遍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出示PPT)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确字音,读通顺、读流利,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同时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出示PPT)学习课文内容前,让我们把生字词读准:

(1)请个小老师带读,小老师读准确了,其他同学就跟读2遍,开火车做小老师吧!

(2)老师带读个别难读的词语:悄然、扑闪、磕磕绊绊等。

(3)(出示PPT)指导读好多音字:悄然、划过、曲线。

3.指导生字书写:(出示PPT)这课的生字中“磕、瞬”比较难写,怎么才能写好它们?谁给大家提个醒?(左窄右宽,右边写大,“磕”右下边的“皿”底横不能写长,一长就变成上下结构了;“瞬”右下边的笔顺是横、竖折、竖)老师范写,学生试写1个。

4.能写好生字,课文中的长句能读好吗?指导读好长句:(学生优秀就一读而过。)

(1)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2)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3)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4)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5.能把课文长句读好,老师相信全文你都能读通顺、流利了。现在请再次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什么?老师给你一个好办法:可以画出文中关键语句,再连起来说一说,就可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作者在一个清香袅袅的早晨,看见盲女孩安静以神奇的灵性抓住了一只蝴蝶,用心感受着春天的美好,从而感受到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适时评价:你能找准句子,再加上自己的话串起来来讲,真了不起)

三、学习课文,品读感悟

1.课前,老师也读了几遍课文,发现全文只有一处地方用上了“!”,(出示PPT)句子“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①谁来读一读,把感叹的语气读出来?

②说是奇迹,那是因为(出示PPT)“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谁把这一幕再完整地展示给大家?

2.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话,看看你有什么想问的。同学们可以抓住句子的眼睛(关键词)来提问。——预设质疑:(①什么是灵性?②安静的灵性还表现在什么地方?③为什么说蝴蝶是安静神奇的灵性抓住的?④为什么安静有这样神奇的灵性?)

3.是啊,这些疑问就让我们在学习课文中解决。请同学们先阅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安静是怎么拢住这只蝴蝶的,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出示:“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4.是这句吧?谁愿意用朗读把我们带到安静捉蝴蝶的情境中去?

5.同学们可以自己读一读、演一演,看看安静是怎样抓蝴蝶的。(学生自己读、演)

6.请个同学来读读演演,其他同学边听边看边思考,从哪里你可以体会到安静“神奇的灵性”。(学生答安静是个盲童啊,能极其准确地拢住蝴蝶,这就是她灵性的表现,老师追问:从什么词可以具体体现?)——极其准确——是啊,用你的朗读表现她的灵性吧。

7.为什么安静能极其准确地拢住蝴蝶?同学们可以自己读一读课文1、2、3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体会,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感悟“灵性”。

是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所以她才能极其准确地拢住蝴蝶。

出示: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①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我感受到安静非常喜欢花儿、热爱春天)从哪些词语看出?(点击PPT1:变红“整天、流连”)(点击PPT2变红“流连”)流连,理解吗?(流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②是啊,安静是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早晨,她——学生接读:在花香中流连;中午,她——学生接读:在花香中流连;下午她还在——学生接读:在花香中流连。妈妈让她回家吃饭,她会说:“”。小朋友邀请她去玩耍,她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流连。③就是因为安静(——学生接读:整天在花香中流连。)所以她才能(引读“极其准确”一句。)

回到“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1)同学们,抓过蝴蝶吗?请你们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谈,为什么安静能极其准确地抓住蝴蝶?(出示图片)

提示:想象,蝴蝶停在花上,会扑扇着翅膀啊,安静虽然眼睛看不到,可是她或许耳朵会听到什么,身体会感觉到什么?

(2)是啊,原来她就是凭着自己灵敏的嗅觉、灵敏的听觉、准确的感觉才“极其准确”地拢住蝴蝶的,这就是她的聪明才智,这就是她的灵性。

出示“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让我们用朗读表现她的神奇的灵性吧!(3人)(感受到安静那神奇的灵性了吧?学着他自己读一读。)

(3)安静神奇的灵性还表现在哪儿?

出示:“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①说说你的理解:盲童居然能走得那么流畅,而且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这就是她的聪明表现。

②是啊,这其实也是安静灵性的表现,用你们的朗读表现安静的灵性吧!(3人读)

8.体会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1)让我们当一回安静,合拢双手,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安静的内心世界。(老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

(2)(学生谈感受)安静,蝴蝶就在你的手指间扑腾,你有什么感受?

①太好了,我抓住蝴蝶了!——老师看到了一个高兴的安静。

②太不可思议了,我居然抓住了蝴蝶!——是啊,安静真是太惊讶了!

(想象)你会和蝴蝶说些什么?

蝴蝶,你那么可爱!——我看出了安静对动物的喜爱!

蝴蝶,你不要再挣扎了,我会放你走的!——你是个热爱生灵的孩子!

蝴蝶,你能和我做伴,陪我玩吗?——能看出你对生活的追求!

蝴蝶,感谢你带来了春天,给我带来了欢乐!——这是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啊!

……

(3)安静,你感觉到蝴蝶就在你的身边呀,为什么不伸手拍它,而是轻轻地拢住它呀? (你真个关爱蝴蝶、关爱动物、关爱生命的孩子!)

(4)小结:这就是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安静一次(引读)出示: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是啊,这些经历和体验给安静带来了新奇,读——是啊,是安静神奇的灵性带给安静全新的经历和体验,读——

9.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这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梳理:先写安静拢住蝴蝶,再写蝴蝶是被安静神奇的灵性抓住的,最后写安静心灵的体验)同学们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记一记。(自由背诵)

(1)提示背诵:安静的手指(),竟然(),真是()!睁着眼睛的蝴蝶被()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安静的脸上()。这是一次(),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

(2)增加难度了,谁还来挑战?提示背诵:合拢灵性抓住扑腾全新经历心灵体验。

四、总结课堂

同学们,今天我们感受了安静神奇的灵性,进而走进了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体会安静放飞蝴蝶的心境,和作者从安静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出示PPT)请同学们回家把这节可所学的生字词抄写3遍,同学们可以用笔在书上做个记号,再认真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最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附:板书设计,如图4-1所示。

触摸春天

图4-1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字母使用的方便和替代作用。

【知识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方法】

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1)图,如图4-2所示。

图4-2 示例1图(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

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2)(3)小题

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

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哪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

二、新授

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2:

(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2)如果用字母a、b或c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

(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看书45页“用字母表示………….”这一段。

(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他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根据学生写的情况教师逐一板书。(学生在表示时,一定要清楚表示的是哪一个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

引导学生看书P45提问: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请一学生板演)

a×b=b×a(a×b)×c=a×(b×c)

可以写成:a·b=b·a或ab=ba(a·b)·c=a·(b·c)或(ab)c=a(bc)

(a+b)×c=a×c+b×c

可以写成:(a+b)·c=a·c+b·c或(a+b)c=ac+bc

其他运算符号能省略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为什么?(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教师强调: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

3.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3(1):

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

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

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

问:(1)两个相同字母之间的乘号不但可以省略,还可怎样写?怎样读?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2)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后,谁写在前面?

师强调:a2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

省略数字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4.练习: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x×xm×m0.1×0.1a×63×nχ×8a×c

教学例3(2):

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关练习。两学生板演。教师强调书写格式。

【课堂练习】

P46做一做1、2题。

P49练习十:第1-3题

【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什么知识,你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自由畅谈)

【教学后记】

学生还是能够比较好地接受用字母来表示数,但是对于a×a=a2和a+a=2a还是要让学生区分好。(从意义上和式子上)还有一点就是a2的读法:a的平方。以上两点是教学中要注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