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发育不论在总的速度上还是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上,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程序性
1.连续性和阶段性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这种连续性是生长发育固有的特性,如消化能力的发育是一个由弱到强循序渐进的连续过程。同时,在这种连续发展的过程中,又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在儿童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可以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等时期。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按顺序进行,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发展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结果,两个阶段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例如,能吃固体食物之前必先能吃半流质食物,会走路之前必先经过抬头、转头、翻身、直坐、站立等发育步骤(图1-1),在说单词之前必先会听懂、会发音,等等。学前儿童任一阶段的发育受到阻碍,都会对后一阶段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这种阶段的相互衔接又说明了生长发育的连续性。所以,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图1-1 婴儿动作的发展
2.程序性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程序,一般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其中主要遵循“头尾律”和“正侧律”两个基本程序。
(1)头尾律
所有儿童的生长发育都是从头开始的。胎儿期头脑的发育最早也最快,所以出生时头是全身最大的部位。之后,婴儿期躯干增长最快,2~6岁期间下肢增长幅度超过头颅和躯干。发育速度和优势是沿着头→躯干→四肢的方向发展的。这一规律就是头尾律,也叫头尾发展律(图1-2)。
婴儿动作的发展也遵循头尾律,呈现抬头→翻身→坐→爬→走的发育顺序。
图1-2 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各部分比例的变化
上图为3~8周的胚胎,下图为胎儿到25岁 据RobbinsW.T.1928
(2)正侧律
学前儿童手的动作发育遵循正侧律,也就是从中心到边缘的发展方向。例如,婴儿4个月时见到妈妈两手会舞动,却不会抓握东西,妈妈给他一个玩具,他要么拿不住,要么就是满把抓过来玩。到了8个月时,能用拇指和示指一起抓物。1岁时能用拇指和其余指尖捏住细小的物体,抓握逐渐自如。2岁后动作更加准确,会用勺子吃饭。5~6岁时手眼配合协调,能绘画、写字,用筷子比较自如地吃饭。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其原因在于近躯干的肩部肌肉先发育,然后按照上臂肌→前臂肌→手腕和手指细小肌肉的发育顺序逐渐发育,呈现从中心到远端的正侧律。
(二)生长发育的不平衡性
1.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均衡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不是匀速进行的,也不是随年龄加速生长的,而是快慢交替,呈波浪式(图1-3)。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存在2个生长发育的高峰:第一次是在胎儿和婴儿时期,许多生长记录是这个时期创造的;第二次是在青春发育期,身高、体重和生殖系统的发育在这个时期非常明显。
第一个高峰期是从胎儿4个月到出生后1年(图1-4)。以身高、体重为例,妊娠中期(4~6个月)胎儿身长增加最快,3个月约增加27.5cm,是一生中身长增加最快的阶段;妊娠后期(7~9个月)胎儿体重增加最快,3个月约增加2.3kg,是一生中体重增加最快的阶段;出生后第1年内,婴儿身高增加20~25 cm,体重增加6~7kg,是出生后身高、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2岁后,增长速度急剧下降,直到青春发育期前,一直保持平稳、较慢的发育速度。
第二高峰期是青春发育期。在这一时期,男孩身高每年增加7~9cm,女孩身高每年增加5~7cm,体重每年平均增加5~6kg。以后增长速度又减慢,直到发育成熟。
图1-3 男女儿童身高、体重增长速度曲线
(引自:张欣,庞淑兰.儿童少年卫生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图1-4 出生前后身高(长)、体重增长速度
(引自:张欣,庞淑兰.儿童少年卫生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身体各部分的生长速度不均衡
头与身体相比,新生儿的头占身长的1/4,2岁时占1/5,6岁时占1/6,12岁时占1/7,成人占1/8。一个人从出生到发育成熟,头部增大了1倍,躯干增长了2倍,上肢增长3倍,下肢增长4倍。头部增长最少,下肢增长最多。由此可见,身体各部的增长速度和比例变化是不均衡的(图1-5)。这种不均衡使成年期人体比例达到美学和生理上要求的黄金比例,是身体协调和均衡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