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学前儿童年龄较小,如果患了病,常常自己表达不清或不全,对在幼儿园的儿童,老师更应细心观察,若出现精神、体温、饮食、睡眠、大小便反常现象,应予以重视并及时联系家长。因儿童病情变化快,发现异常,无论病情轻重,均应及时请保健医生诊治或去医院诊治。
(一)发热
发热为体温的异常升高。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应积极寻找病因,结合儿童的年龄、发病季节、流行病史,并注意观察发热时所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加以鉴别。
1.鉴别要点
(1)发热伴有流涕、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常提示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
(2)发热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时,特别在夏秋季节,多见于细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
(3)发热伴有惊厥或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时常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各种脑膜炎、脑炎、脑脓肿。
(4)发热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时应考虑泌尿系统感染、肾结核等。
(5)发热伴有皮疹时,要根据皮疹的性质和部位予以鉴别,常见于学前儿童急疹、麻疹、猩红热、水痘、流脑等。
(6)发热伴有局部感染时,要仔细检查各个部位,多见的局部感染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化脓性淋巴结炎等。
2.处理原则
当儿童出现低热时,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给患儿多喝温开水,青菜水和水果汁,多排尿、注意休息均可帮助降温。当体温达到38.5℃以上时,可考虑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1)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是儿童发热常用的降温方法,物理降温的方法很多,包括头部冷敷、温水擦浴、退热贴等。
头部冷敷是将湿毛巾敷在患儿的前额部,每5~10min更换1次。温水擦浴是用32~34℃的温水,擦拭患儿的腋窝、肘部、腹股沟、腘窝等血管丰富的部位。胸部、腹部等部位对冷刺激敏感,最好不要擦拭。出疹的儿童发热不要用温水擦浴降温。
退热贴目前也已成了我国家庭的常备降温品。
(2)药物降温
如果经过物理降温处理,患儿的体温还是超过38.5℃,此时可选用药物降温。药物降温主要是服用退热药或打退热针。服退热药应间隔4h以上。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物理降温的方法更安全,可以单独使用或配合药物降温使用。无论采用何种降温法,一般应使患儿体温降至38℃左右再逐渐恢复至正常。
(3)加强护理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高热持续不退或精神差,应立即送往医院诊治。
(二)腹痛
学前儿童自述肚子痛是幼儿园常见的事,孩子对疼痛部位及程度往往说不明白,因此不能只听孩子说,要做全面检查。让孩子平卧,用手轻轻按压腹部的不同部位,一面问孩子是否疼痛,一面观察孩子表情,然后进行判断。
1.鉴别要点
(1)脐周围痛,部位不是很固定,疼痛一般不重,但经常阵发性疼痛,考虑肠蛔虫。
(2)右下腹痛,开始疼痛部位不固定,以后为右下腹痛,有反跳痛(即用手压右下腹后将手抬起时最痛),伴有发烧、呕吐,考虑急性阑尾炎。
(3)剧烈右上腹痛,伴有呕吐,有蛔虫病史,考虑胆道蛔虫症。
(4)左下腹痛,伴有粪便异常,考虑结肠炎或痢疾。
(5)左上腹痛,考虑脾创伤等。
(6)上腹部痛,常因暴食或吃不洁食物引起痉挛性痛。
(7)蛔虫性肠梗阻,疼痛剧烈,腹部可摸到索状肿物,伴有呕吐。
(8)剧烈的脐周痛或全腹痛,伴有皮下出血点,考虑过敏性紫癜。
2.处理原则
诊断不明时切不可用止痛药、泻药及驱虫药等。腹痛发作时,可给少量解痉剂。疼痛不缓解,或伴有呕吐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三)呕吐
呕吐虽然可以单独发生,但常随其原发病而伴有其他症状和体征。儿童发生呕吐时应注意观察其症状,特别要询问饮食和服药的情况。
1.鉴别要点
(1)呕吐伴有流涕、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
(2)呕吐伴有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时,多见于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如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阑尾炎、急性肝炎、腹膜炎等。当消化道梗阻时也会出现呕吐。
(3)呕吐伴有发热、昏迷、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要警惕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膜炎常有喷射性呕吐、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表现。脑震荡应有头部外伤史。
(4)喂养不当,饮食过量可在餐后引起呕吐。误服药物中毒后会出现呕吐。
2.处理原则
(1)加强护理,防止呕吐物的吸入。
(2)当呕吐量多,呕吐次数频繁时要防止脱水。应及时补液,先盐后糖。
(3)在呕吐伴有急危症状时,如精神萎靡、高热持续不退、喷射性呕吐或腹痛进行性加重时,要考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外科急腹症的可能,应急送医院诊治。
(四)厌食
厌食为一常见症状,是指较长时期的食欲缺乏或消失。长期厌食会伴有体重不增或下降,常有器质性病变或精神方面的障碍。
1.鉴别要点
(1)厌食伴有不良的饮食习惯
不良的饮食习惯表现为生活不规律,吃饭不定时,饭前吃糖果、点心等零食,从而影响神经调节功能和消化液的分泌。高糖、高蛋白饮食也会使食欲下降。儿童不良的饮食习惯常为厌食的主要原因。
(2)伴有厌食的常见疾病
1)慢性感染 可伴有长期的食欲缺乏,如结核病、慢性肺部感染、肾盂肾炎、慢性肝病。
2)营养障碍 锌缺乏、铁缺乏症。
3)药物作用 有些药物会造成胃肠道反应,使食欲缺乏。如抗生素(红霉素等)。
(3)与精神、社会因素影响有关
精神压力和情绪变化可影响儿童食欲。
2.处理原则
(1)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2)对各种疾病引起的厌食,应积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3)采用中医中药对症治疗,服用开胃健脾的中药和捏脊疗法,对食欲缺乏或消化功能差的儿童会有一定的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