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腹泻
腹泻是学前儿童最常见的疾病,是造成学前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在夏季和秋季发生,以病毒感染的多见。
1.病因
(1)非感染性腹泻
因喂养不当,如喂养量过多、过少;辅食添加过早、过于突然;对牛奶、大豆过敏;食物不易消化;腹部受凉等。
(2)感染性腹泻
因食物或餐具等被病菌污染;因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急性传染病等,致消化功能紊乱均可引起腹泻。
2.症状
(1)病情轻者
一日泻数次至十余次,大便呈黄色或黄绿色,稀糊状或蛋花汤样,体温正常或低热,尿量、食欲尚正常。
(2)病情重者
一日泻十至数十次,大便呈水样,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食欲缺乏、伴有频繁呕吐。因机体丢失大量水分、无机盐而发生脱水、酸中毒。表现为眼窝凹陷、口唇及皮肤干燥,精神极差,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3.治疗
治疗原则为预防和治疗脱水、合理用药、调整饮食。
4.护理
(1)注意腹部保暖
可用暖水袋热敷腹部。便后用温开水洗净臀部。
(2)调整食量
可适当进食,但量要少,忌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3)及时补液
轻、中度脱水者可口服补液盐,严重脱水者,应及时输液,先盐后糖。
5.预防
(1)合理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合理断奶。
(2)注意饮食卫生
生吃瓜果和蔬菜时要洗净。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咬手指等。
(3)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严格做好食具、用具的日常消毒。患儿所用的尿布、便盆等要彻底消毒,以免交互感染。
(二)便秘
大便干硬、量少,排便困难,称为便秘。
1.病因
(1)饮食因素
摄入的食物及水分不足,消化后仅有少量残渣,使大便量少。饮食中蛋白质含量过高,缺少粗纤维的食物,使大便干燥。
(2)生活因素
生活不规律,缺乏定时排便的习惯,粪便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过久,水分被吸收,粪便则变得干硬。
(3)疾病影响
肛肠疾病,如肛门狭窄、肛裂、先天性巨结肠均可引起便秘。高热时体内脱水,易使大便干结;营养不良时肠蠕动减慢,水分大量被吸收而出现粪便干燥。
2.症状
排便次数少,情绪不好,腹胀,排便时大便坚硬,肛门疼痛,可有便血。
3.预防
(1)调整饮食结构
注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食物的合理搭配,多吃粗粮、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喝白开水。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小培养儿童不偏食、不挑食的良好饮食习惯。每日规律作息,注意训练每日按时排便的习惯。
(3)适宜运动
经常进行适宜运动,以促进肠道蠕动。
(4)腹部按摩
从脐部开始,顺时针按摩腹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