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州州的降生,给我们这个小家增添了更多的幸福和快乐。初为人父的我,充盈着快乐和甜蜜。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环境,给予他良好的教育,是每一个父母的期盼。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成长带来的快乐和惊喜,更有父母付出的汗水和一路的艰辛。
要使孩子得到健康的成长,就要给予他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整个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一直重视对他的教育、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反思自己,提高自己。
一、用儿童的眼光欣赏世界
一次,我和儿子一起给一幅画涂色,画中有人物、有花、有树,为了使整个画面显得美观、漂亮,于是在儿子上色之前,我给儿子讲,树的叶子应该用绿色,树干应该用褐色,人的皮肤应该用粉红色,衣服应该用……当我突然有事接了一个电话后,我惊讶地发现,儿子全没按我说的涂上颜色,树叶被涂上了黄色,树干被涂上了绿色……当我问儿子为什么这样涂时,儿子天真地仰起头对我说:“爸爸,我觉得这样很美!”
儿子的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是啊,在生活中,在孩子的教育中,我们成人常常用成人的思维和标准来代替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在观察和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时,我们告诉孩子,这个应该是这样的,那个应该是那样的。我们往往会忽略他是独立的个体,是一个独立的人,用自认为正确的标准答案来代替孩子自己的思考和想象。我们缺少用儿童的眼光来欣赏和观察世界,我们缺少对儿童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尊重。在孩子世界里,太阳不一定是红的,西瓜也不一定是圆的。我们家长,应该学会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和欣赏这个世界。学会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和欣赏这个世界,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对儿童的尊重。尊重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新奇的感受,尊重他们独立的人格。其次,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要放弃固有的成人思维,欣赏并鼓励孩子用自己独特的视觉去观察和欣赏世界。用儿童的眼光欣赏世界,你就会发现,童真、童趣、童年的快乐会一直陪伴着孩子的童年成长。
二、让孩子学会思考和想象
一天,我和儿子上街。看到公路上湿漉漉的,我突然心血来潮,问儿子为什么公路这么湿?儿子思考了好一会儿,才吞吞吐吐地回答:是有人在路上洒了水。
儿子为什么会思考好一会儿?这么简单的问题,儿子居然不能回答,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长期以来,我认为,只要他每天玩得快乐,他就会自然健康地成长。其实,我陷入了放羊式的培养模式中。让孩子每天快乐成长,并不等于不教给孩子一些生活的常识,不等于不培养孩子思维和想象。相反,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家长应该教会孩子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去想象,只有通过这种智力的培养,孩子才会越来越会思考,越来越聪明。
从此以后,凡是生活中一些有价值的现象,我都会提出问题,让孩子自己思考,试着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比如一天放学,我和他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儿子忽然发现路边有一片小的羽毛,他非常有兴趣。于是我给他提了一个问题:儿子,你觉得这片羽毛是怎么来的?儿子说可能是小鸟身上掉的。我又顺势启发,还可能是从哪些动物身上掉的?他又说可能是从鸭子身上,鹅身上,鸡身上等鸟类的身上掉的。
经过我这样长时间的引导,我惊喜地发现,儿子现在会思考了,而且思考更多元了,答案不再唯一,并通过一个问题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类推,得出更多合情合理的答案。经过我的教育实践证明,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思考和联想,对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孩子的智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学会了思维和想象,孩子才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三、把学习变为一种游戏
儿子已经五岁半了,他现在基本上能做到无障碍地阅读。在儿子的识字过程中,我们家长并没有强求,很多时候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在儿子三岁多的时候,我买来一些带图片的汉字卡片,儿子特别感兴趣,边看图边问我图上的字是什么,就这样他认识了卡片上所有的字。后来,每当我们走在大街上,儿子都会指着店面的招牌、广告、交通标志等问我读什么,我也一一满足儿子的好奇心。有时,我也会指着这些标志牌和儿子一起玩猜字游戏,就这样,儿子认识的字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我惊讶地发现,他已经能够阅读一些短小的文章。就这样,从阅读短文章开始,儿子在具体的书面语言环境中识字,到现在他能够做到基本能自然地阅读,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儿子没有说过一声苦和累,相反,他非常有兴趣,并且很快乐。
当我们把学习变为一种游戏,学习就不会变成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枷锁。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参与性会引导孩子乐此不疲地“玩”,充分调动了孩子身上的感官和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快乐的。只有这样的学习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当我们把学习融入游戏活动中去,学习其实就变成了一种游戏,这样的学习方式,儿童是乐于接受的。
四、等待花开的声音
儿子很胆小,到游乐园去玩,一些很平常的,其他同龄的儿童能玩的游乐项目他都很惧怕,我和妻子都很着急,怎么办?这可不像一个男子汉!曾经有几次强行地把他抱上去,得到的效果恰恰相反。看来着急没有用,只有等待,让他自己从心里去接受这个事物才行。于是,我们到游乐园去玩时,从最简单的游乐项目玩起,渐渐地向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游乐项目过渡。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给予孩子鼓励,后来,孩子也能玩这些项目了。看来,停下来等待,让孩子自己从心里开始接受,他就能战胜自己,从而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其实,学会等待,对孩子的教育,很多时候何尝不是如此。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个体的差异。当你发现你的孩子在班上和同龄人中的一些观察、记忆、思维的能力有差异时,千万不能心急、拔苗助长,只要学会等待,循循善诱,孩子自然会迎头赶上。从某种程度上说,教育是慢的艺术,也是一种等待的艺术。当我们的孩子胆小时,学会等待,让他慢慢克服心里的恐惧。当我们的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够流畅时,学会等待,让他慢慢积累语言……学会等待,让我们静静地聆听花开的声音。
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长期、艰辛的过程,这个过程,提高着孩子的心智,塑造着孩子的意志、品质和灵魂。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等待花开的声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