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阿庇安(95—161),罗马帝国早期一位卓越的历史学家。阿庇安是生长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希腊人,父亲是罗马上层贵族,因此他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21岁时,年轻的他参加了罗马皇帝图拉真镇压埃及犹太人起义的战争。后来还在故乡亚历山大城担任要职,享有权势。阿庇安后在罗马获得公民身份后,移居罗马,成为罗马帝国的拥护者和鼓吹者。在此期间,他曾靠当律师维持生计,皇帝哈德良时期任金库检察官一职。晚年在他的一位好朋友、后来的罗马皇帝马可·奥理略的老师副隆托的推荐下,被当时的安东尼皇帝任命为埃及某地的皇家财务代理官。大约在152年左右,他开始写作《罗马史》。161年,当马可·奥理略即位后,帝国内忧外患,各种战争接踵而至,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已经伴随着帝国的衰败而结束。阿庇安于马可·奥理略在位的第四年,死在财务代理官任内。我们可以从《罗马史》中了解到阿庇安编史的目的和动机:“我想知道罗马人和每个行省的关系,以便了解这些民族的弱点,或他们的持久力量,以及他们的征服者的勇敢和幸运……罗马国家从各种各样的内乱中过渡到‘和谐状况’与君主国家。为了表明这些事情是怎样产生的,我著作和编撰了这部历史,对于那些想知道人们无止境的野心,他们争夺权势的可怕的欲望,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各种各样罪恶的人,这部历史是值得学习的。”
·作品导读·
《罗马史》是阿庇安用希腊文写的一部鸿篇巨著,在欧洲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罗马史》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阿庇安不仅重视政治事件斗争背后的物质基础,而且还极为重视社会经济背景。因在编写《罗马史》时,阿庇安采取判断客观、取材真实的理念,致使它成为了一部极具正义感的伟大著作。《罗马史》不仅编录了许多前人的著作,而且在史学编撰体裁方面也很有创新。虽然《罗马史》有着时代和阶级所带来的局限,但这也不能阻止它成为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
·作品概要·
阿庇安的《罗马史》共24卷,全部用希腊文写成。该书流传至今的有11卷是完整的,其余各卷,有的仅剩片断,有的则荡然无存。《罗马史》的中心内容是叙述罗马人跟其他民族以及他们内部之间所进行的战争,而所记“内战”期间罗马的社会斗争的价值最为重要。《罗马史》上起罗马王政时代,下止于2世纪初图拉真皇帝时期,包括罗马帝国将近900年的历史,其地理范围囊括了地中海周围各国和地区。
内战史是本书的精华,它清晰地揭露了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内政治斗争的经济背景以及政治斗争,怎样由制定法律、分配土地、取消债务、选举行政长官的争执发展到党派斗争乃至于互相之间的武装冲突,直至最后演变成夺取最高权力的内战的全过程。其中详细地叙述了格拉古兄弟改革、德鲁苏法案、同盟战争、马略与苏拉的内战、苏拉的独裁、前三头同盟的形成及彼此的倾轧、后三头同盟的解体等重大历史事件。阿庇安详尽地记载了斯巴达克起义,他笔下的斯巴达克是一位有胆有识、能征善战、视死如归的奴隶统帅,他领导的起义军是一支纪律严明、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队伍。
下面是各卷内容的简要介绍:第一卷:关于诸国王,叙述了王政时代七王统治时期所发生的事件;第二卷:关于意大利,记述了公元前5—前4世纪罗马人同邻近各部落的战事;第三卷:萨姆尼安人的历史,叙述罗马人征服意大利中部和南部的萨莫奈战争和皮洛士战争;第四卷:高卢史。叙述罗马人与高卢人的战事及对其的征服;第五卷:关于西西里和其他岛屿,叙述罗马夺取西西里和克里特等岛屿;第六卷:在西班牙的战争。此卷叙述了罗马人与迦太基人争夺西班牙的战事以及罗马人镇压西班牙人民反抗斗争的战事;第七卷:汉尼拔战争,叙述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汉尼拔率大军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军意大利,以及16年后他被召回迦太基期间罗马人与汉尼拔的战事;第八卷:布匿战争和努米底亚事务;第九卷:马其顿事务,叙述了罗马与马其顿之间的战争和罗马对马其顿的征服;第十卷:伊利里亚战争,叙述了从公元前230年起罗马人发动侵略,直到公元前33年最后完成对整个伊利里亚地区的征服;第十一卷:叙利亚战争,叙述了罗马对叙利亚的侵略和吞并,同时追述了叙利亚王国建立和衰亡的历史;第十二卷:米特拉达梯战争,叙述罗马侵略和征服小亚细亚内地本都等国的故事;第十三卷至第十七卷:内战史;第十八卷至第二十一卷:埃及史,叙述罗马征服埃及的战事;第二十二卷至第二十四卷:叙述帝国时代图拉真皇帝政府达西亚和阿拉伯诸战役。最后有关帕提亚战争的部分,作者没有写成。
·经典章节·
当一连串的重大胜利以帖普撒斯之战将决定世界未来之权交予盖阿斯·朱利阿斯·恺撒的时候,他行年五十六岁(他可能生于公元前12年7月12日);现在,他是罗马的新君主,也是整个希腊—罗马文明的第一个统治者。生命力受到如此彻底考验的,历史上少见;他乃是罗马的天才,也是古代世界最后一个成果;也正因此,古代世界遵循他设计的道路,直至日落西山。恺撒出身于拉提阿姆最古老的贵族家庭,其血缘可以上溯至伊利亚特时代的英雄;他幼年与青年的岁月像当时的贵族典型一般度过;他尝过了当时时尚生活的苦悲与甜汁,遭受过喝彩与诋毁,闲来无事也赋过新词,在种种女人的怀里打过滚,学过种种纨绔子弟梳理头发的花样,更精于永远借钱而永不还钱的妙法。
但这种钢韧的天性是连这类的放诞生活也不能损坏的;恺撒身体既未耗损,心灵的弹性也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在剑术与骑术上,他可以跟他最好的战士相比,而他的游泳术更在亚历山大利亚救了他的性命。他的行军速度之快——为了争取时间,常常夜间行动,这跟庞培游行式的缓慢正成对比——令当代人非常吃惊,而在他得以成功的因素中,这算不得是最小的。
他的心像他的身体一样灵活而强韧。他对一切事务的安排,包括有些他自己未能见到的处境,都既准确又落实。他的记忆力是无可匹比的,他又可以同时处理好几件事而能同样镇定。虽然他是绅士,是天才,是君主,但他仍然有人心。终其一生,他对他母亲奥莉丽亚都怀着最纯的敬爱(其父早逝)。对他的妻子们,尤其对女儿朱莉亚,他怀着令人生敬的挚爱,这种情感甚至对政治都不无影响。对他同代最有能力、最杰出的一些人,不论是地位高低,他都维持着温切而忠诚的关系,各随其类。对他的党徒,他从不会像庞培那样可以无情地弃置不顾。不论际遇好坏,对朋友都坚定不移,其中有一些,甚至在他死后仍然证言他们对他的深厚情感。
在这样一个和谐的性情中若说尚有某种成分特别突出,那便是他鄙弃一切理论和空想。恺撒当然是热情的人,因为没有热情便没有天才;但他的热情从没有强到他不能控制的程度。歌,爱情,酒,在他年轻的岁月曾经占据他的心灵,但这些没有穿入他性格的核心。有很长一段时期他热切地投身于文学,但他又和亚历山大不同;亚历山大因想到荷马笔下的阿契里斯而夜不成眠,恺撒无眠的时辰则用于玩味拉丁文的名词与动词。他像当时的每个人一样写诗,但他的诗不佳。另一方面,他却感兴趣于天文与自然科学。酒是亚历山大终身不能摆脱的毁灭者,但那有节制的罗马人却在狂欢的年轻岁月过去之后就完全避开了它。像所有年轻时感受过女人之爱炫目灿烂的人一样,爱情的晕光一直在他周围摇曳。即使在他四五十岁以后,他仍有过若干恋情,仍然保持着若干浮华的外观——或正确些说,他的男性美的一种讨人喜欢的意识。他非常在乎他的秃头,在公共场合出现时,小心地用桂冠掩遮;如果青春的发卷可以用胜利换取,无疑他会用他的若干胜利交换。但他同女子的交往无论给他何等甜美的感觉,他都不允许她们有左右他的影响。即使他与克莉奥佩特拉甚遭指责的关系,也不过是为了掩藏政治上的一个弱点。
恺撒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不论他做什么,都充盈了他的明智,也被他具有的明智所引导;而这种明智则正是他的天才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由于这个特点,他热烈地生活于此时此刻,不被回忆与期望所扰;就是由于这个特点,任何时刻他都可以以全副活力投入行动,可以将他的天才投注于最细小的工作;就是由于这个特点,他具有那多方面的能力,使他能够领会人的领会力所能领会的,掌握意志所能掌握的;就是由于这个特点,他才有那种镇定从容,用这种从容,他口述他的著作,计划他的战役;就是由于这个特点,他才有那“惊人的明静”,不论顺逆;就是由于这个特点,他才有那完全的独立,不受宠臣、情人甚至朋友的影响。
由于这种明澈的判断,对于命运与人力,恺撒从未产生过幻象,朋友工作的失当,他也可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计划都制定得明确,一切的可能性都经考虑,但他却从未忘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时他会玩起那种冒险的游戏,理由在此,他曾再三冒性命之险,而漠然于生死。正如最明智的人会做最任性的事一样,恺撒的理性主义有某些地方跟神秘主义相通。
这些禀赋必然会缔造出政治家。因此,恺撒从早年开始从最真实的意义上而言就是政治家,怀抱着人所能怀抱的最高目标——使自己那深深腐败了的国家,以及跟他自己的国家相关的那更为腐败的希腊民族,在政治上、军事上与道德上获得新生。三十年战争的艰苦经验使他对于手段的看法有所改变,但在目的上,却不论处于无望时候,或权力无限之际,都未曾稍变,作为煽动家、阴谋家时如此,走在黑暗小径时如此,在联合执政时以及君主专制时,仍然如此。
恺撒所推动的长期计划,即使在极为不同的时期零碎实施的,都是他那伟大建筑的一部分。他没有什么单项的成就,因为他的成就没有单项的。作为一个作者,他文体的单纯优美是无法模仿的;作为一个将军,他不把常规与传统放在眼里,他总是以他特殊的鉴别力鉴别出得以征服敌人的方法,而此方法因此是正确的;他能够以先知的确定性找到每件事情达到目的的正确方法;在战败之后,他仍像奥伦治的威廉屹立不动,而不变地以胜利结束战役;他以无可匹比的完美迅速调动大军——正是这个因素使军事天才有别于普通能力——而他的胜利不是来自军队的庞大,而是来自行动的神速;不是来自长久的准备,而是来自快速与大胆的行动,即使在配备不足的情况下亦然。
但就恺撒而言,所有这些都仅属次要。无疑他是个大演说家、大作家、大将军,但他之所以如此,只因为他是绝顶的政治家。他的军人身份完全是附属的,而他跟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拿破仑的主要不同,便在于他不是以军人,而是以政治家作为他事业的开始。起初他本想像培利克利斯和盖阿斯·葛拉丘一样,不用武力而达目的,十八年的时间,他身为人民派的领袖,都限制自己只用政治计划与谋略。可是在四十岁的时候,他很不情愿地承认,军事的支持是必需的,于是他成为军队的首领。
因此,此后他主要仍是政治家而非军人,也是自然之事;这一点,克伦威尔有些与之相近,后者由反对派领袖变为军事首领与民主王;一般说来,这个清教徒虽然跟那放荡的罗马人极少相似之处,但在其发展过程、其目标、其成就上来说,却是近代政治家中与恺撒最为接近的。即使在恺撒的战争中,这种即兴式的将军作风也是明显的。正如拿破仑的埃及与英格兰战争展示着炮兵中尉的气质,恺撒的战争则展示着煽动家的特点。有好几次——最显然的是艾庇拉斯的登陆——恺撒都疏于军事的考虑,而一个彻底的将军本是不应有这种疏忽的。因此,他的几次行动从军事观点而言当受责备;但将军所失者,却由政治家获得。
政治家的任务正像恺撒的天才一样广泛。他从事种种事务,但没有一样不跟他那伟大的目标合为一体的;这个目标他始终坚守如一,而从未对这伟大行动的任何一面有所偏废。他是一个战术大师,但他却竭尽一切力量以阻止内战,当他无法阻止时,则尽量避免流血。虽然他是军事君主国的创建者,他却有效地阻止了元帅的继承体制或军事政府。若说他对国家的服务业有任何偏好,那是科学与和平的艺术,而非有助于战争者。
作为政治家,他行动最特殊的一点是他完美的和谐。事实上,政治家(人类行为中最困难的一种)的一切条件都结合于恺撒一身。对他来说,除了生活于现实,并合于理性法则以外,在政治上没有有价值之物——正如在文法上他不顾及历史的与考据的研究,除了活生生的用语及对称律之外,他不把任何其他要求放在眼中。他是天生的统治者,他统治人心,像风驱使云彩一样,他可以驱使种种不同的人为他服务——一般的公民,粗率的下级军官,温柔的罗马主妇,埃及与毛里塔尼亚的美丽公主,意气风发的骑兵军官与锱铢必较的银行家。
他的组织才能十分惊人。没有一个政治家、一个将军像他这样,把如此纷纭、如此本不相容的分子聚合在一起,成为盟邦,成为军队,并这般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没有一个摄政者像他这样,对他的追随者做如此明确的判断,并各自给予适得其所的职位。
他是一个君主,但从没有装做国王。即使当他身为罗马绝对主人的时期,他的举止也只不过如党派领袖,圆通平易,和蔼近人,除了在同侪中居于首位外,似乎没有其他愿望。许多人都曾把军事指挥官的调调带到政治上,恺撒却从未犯过这样的错误。不论他同元老院的关系变得何等不如意,他从没有蛮横逞凶过。恺撒是君主,却从未被暴君的眩晕攫住。在世界的伟人中,他或许是唯一一个在大事小事上从不以冲动与任性行事的人;他总是依照他身为统治者的义务而行事,回顾一生事迹,他固然可因一些错误的判断而悲伤,却从未因冲动而失足。恺撒一生从未做过那近乎精神错乱下所行的过度之事,如亚历山大杀克里塔斯、焚毁波斯波利斯之举。
总而言之,他可能是伟人中唯一一个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政治家的特殊分辨力,分辨出何者是可能,何者是不可能,在成功的极峰上,仍能识别出这成功的自然界限的人。凡是可能的,他便去做,决不为虽然最好却不可能的事而忽视不好而可能的事。凡不可救药的恶事,他从不拒绝提供减轻之法。当他识别出命运在说话时,他又总是服从。亚历山大在海法西斯、拿破仑在莫斯科的撤退,都是不得不退,他们愤怒于命运,因命运对其宠儿只给予有限的成功;但恺撒在泰晤士河与莱茵河却自动撤退,甚至在多瑙河与幼发拉底河,他想做的并不是世界的征服,而只是可行的边界整顿。
这便是这个出众的人,这样容易又这样难于形容的人。他整个天性明澈,而关于他的传说多过古代任何类似人物。我们对这样一个人物的看法固然可有深浅之别,但不可能有真正的不同。无论有无识人能力的人都会感到这个伟大的人物展示着一种特质,但这种特质却又没有一个人能在生活中展现。其秘密在于它的完美。不论就一个人或历史人物而言,恺撒都是许多相对的特质汇合而又得以平衡的人物。他具有巨大的创造力,同时又有至为透彻的判断力;不再年轻,但又尚未年老;有至高的意志力,又有至高的执行能力;充满了共和的理想,同时又是天生的王者;在天性的至深处就是罗马人,但在他自身之内以及外在的世界中又应合时代的潮流而将罗马与希腊文化融合为一——恺撒是个完美的人。
也因此,他缺少任何其他历史人物所具有的所谓特点,而特点事实上则是人的自然发展之离差。初看之下的恺撒特点,细察之下不是他个人的,而是他那个时代的。譬如,他年轻时的浪漫行为,乃是他那个时代地位相似而较有禀赋的人所共有的行为;他的缺乏诗才而具有强烈的推理能力,也是罗马人的通性。恺撒另一个人性的地方是他完全被时地的考虑所控制,因为人性没有抽象的,而活着的人必得在某一民族性及文化中占据一个位置。恺撒之所以为完人,正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更把自己置于时间之流中,也因为他比任何人更是罗马民族诸种基本特性的缩影——作为一个公民,非常讲求实际。他的希腊文化教养乃是早就跟意大利民族性融合为一的希腊文化教养。
要把恺撒活生生地描绘出来,困难或许正在这里。除了至高的美以外,画家可以画出任何东西。史学家也是一样,当他在千年之中遇见了一个完人之际,他只能沉默。因为“正常”固然可以描绘,却只能述作没有缺点。大自然的秘密——将正常与个性结合于至为完美的作品中——乃是无法表述的。我们只能说,亲见这种完人的,是有幸者,因为从中可以见出自然的伟大。
不错,这跟时间也有关系。这位罗马英雄站在年轻的希腊英雄亚历山大一旁,不是平等,而是高于,但同时,世界却已衰老。恺撒的路途已不再是向无限遥远的目标前进的欢欣过程。他的世界是建立在废墟上的,用的是废墟的材料,他满足于历史为他所设的丰富而又有限的界限,尽量安全地在此范围站稳脚跟。因此,后代的梦想者越过了那没有诗意的罗马英雄,而将诗的金光与传说的彩虹佩在亚历山大身上。但两千年来列国的政治生活却莫不追踪恺撒所画下的路线;许多民族仍以恺撒之名称他们的最高君王,乃是深具意义而又当深以为耻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