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宁区小学作业效能监测中心工作方案

长宁区小学作业效能监测中心工作方案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托愚一、江五、天一三所实验基地,整合相关优质资源,深入开展作业效能研究,建立科学而开放的作业效能监测机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作业效能,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的形成,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减负增效。组织学习国内外与作业相关的文献,关于“减负增效”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其他省、市、区(县)相关的先进经验,统一认识,制订效能监测中心工作方案。

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 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学习和贯彻实施<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加强教学研究与管理,通过对作业效能的监测,以编制《学科作业设计指南》为抓手,实现“减负增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二、工作目标

依托愚一、江五、天一三所实验基地,整合相关优质资源,深入开展作业效能研究,建立科学而开放的作业效能监测机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作业效能,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的形成,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减负增效。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1.科学认识作业效能

充分认识作业在落实减负增效,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上的重要作用,科学理解作业效能的内涵和价值。

整体性:作业设计应统筹规划,关注学科的知识体系,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着眼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整体设计作业,体现教育的全局观。

针对性:作业的设计应针对学科核心知识和技能,体现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适切性,并能体现作业的合理化结构,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差异性:作业的设计应针对不同学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在总体上体现差异性要求,在布置阶段,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细化作业的布置环节,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诊断性:在作业的批改和反馈阶段,教师应采取精细、科学的方式,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开展教学反馈,引导学生优化改进措施,提升能力。

2.探求作业效能的提升途径

学科发展中心、教研室、基地学校等多方联动,从作业的设计、布置、反馈入手,深入开展学科单元作业设计研究和作业效能评价标准的研究,落实作业设计的整体性和针对性,作业布置的差异性及作业反馈的诊断性,在实践中形成“学科作业设计指南”“作业效能评价标准”。同时,充分体现基地学校的研究特色,增强基地学校的示范、辐射功能,实现与区域内学校的交流与共享。

3.探索作业效能的监测方法

建立作业备案制。为进一步增强教师对作业研究的意识,便于对学校作业质量的实时监测,并引导学校对作业开展系统的研究,所有的学校作业以电子形式备案。有条件的学校在学校网站备案。2010年9月1日,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三~五年级)启动备案制。

建立网上发布制。基地学校与教研室、学科发展中心合作,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及时发布“单元作业指导建议”,引导教师有效利用资源,提高作业效能。2010年8月31日,试点学校、学科的“单元作业指导建议”于教育学院网站发布,以后原则上按教学进度提前一周发布。

建立常态调研制。为了落实“让每个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的核心理念,作业效能监测中心运用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对学校备查档案等进行常态化抽查调研,以了解工作实施状况,发掘亮点,提炼经验,改进优化,提高成效。监测中心每学期到各试点学校调研2次。

建立实时咨询制。2010年9月起,作业效能监测中心向家长、社会公开咨询电话,目的是让多方了解信息,完善社会评价功能,优化作业效能研究。

四、实施步骤和进度

(一)加强领导、确保实施

成立上海市长宁区“小学作业效能监测中心”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确保工作有效开展。

(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1.启动阶段(2010年5月~8月)

组织学习国内外与作业相关的文献,关于“减负增效”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其他省、市、区(县)相关的先进经验,统一认识,制订效能监测中心工作方案。就作业效能现状,分别对两个学区范围内不同类型学校开展多种形式调研。召开各类座谈会,征求并吸纳市、区主管部门和基层学校校长、教师意见,收集各类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开展可行性研究,不断完善实施方案。

2.探索阶段(2010年9月~2011年8月)

在愚园路第一小学、江苏路第五小学、天山第一小学探索开展作业效能监测工作的可行性途径。

试点年段与学科:愚园路第一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学科;江苏路第五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学科;天山第一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英语学科。

试点方式:与区学科发展中心、教研室、师训部等合作联动,开展实践研究,逐步扩大试点年段,探求作业效能的提升途径,探索作业效能的监测方法。

3.推广阶段(2011年9月始)

在前阶段调研和实践研究基础上,召开现场交流会,将有关经验和成果,向全区宣传辐射,逐渐推广至所有小学,使之成为深化区域课程改革的有力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