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二小学
依据上海市长宁区小学作业效能监测中心要求,为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优化作业设计与布置,实现“减负增效”,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们充分认识作业效能的内涵和价值,开展作业效能和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从而促使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一、以校本研修为抓手,开展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我校数学教研组以教材为本,以校本研修为抓手,以区三、四年级作业指导建议为依据,围绕“以学定教,先学后导”的专题,开展作业设计研究。例如,《交换律》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的一个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接受掌握这条定律后能做些验算和巧算。这种教学排斥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简化为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已完全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在学习区作业指导建议后,我们对这个教材的课前、课后作业进行了重点研究,并进行重新设计。
课前,我们给学生收集了两个有趣的数学故事,让学生去思考:
(1)摘录了“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让学生阅读。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和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有关系吗?想一想,猜一猜。
(2)出示乘法口诀表,让学生观察后思考:乘法口诀表中的算式为什么要省略掉一半呢?
这样的作业形式对学生而言,很新鲜,学生自然很感兴趣,都积极投入,认真完成。这样的作业设计很有针对性,既结合本课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正是有了这样的课前作业,教与学的方式自然也就发生了变化。此教学方式,让学生借助生活情境直接思考、尝试,给学生更多的数学思考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分析猜想中充分体验和理解交换律的意义;在观察思考、交流讨论、举例验证等一系列自主探究活动过程中,掌握定律,并加以运用。
课前,我们引导学生在自学、思考的基础上,带着好奇、疑问进课堂共同探究新知。课后,我们还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让学生独立思考,继续学习,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以致用。
课后作业
比大小:20- 8- 6○20- 6- 8 60÷2÷3○60÷3÷2
思考1:交换两个减数或两个除数的位置,结果会发生怎样变化?
思考2:德国数学家高斯被人们称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四位数学家之一。高斯从小就爱动脑,他十岁时,老师布特纳出了一道题,1+ 2+ 3+ 4+…+ 99+ 100=?老师语音刚落,高斯便说答案为5050。你知道他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吗?你认为他在计算这道题时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思考3:美国金门大桥建好后不久就发生了堵车现象,上下班的车流因时段不同,在桥面两个“半边”分布不均匀,高峰时段往往出现半边路面拥堵,半边路面利用不充分的现象。为此当局开始筹资建造第二座金门大桥,并征集方案。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挑战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又将问题抽象成数学算式,直接、快速地实现生活情境数学化、现实情境问题化和现实问题思维化,从而真正体现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交换律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很多研讨课上,为了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往往是探究有余而练习不足,就出现课堂上看似热闹、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的现象。通过作业效能以及“先学后导”教学策略的研究,我们发现能较好地解决这种现象。课前根据预习单让学生自学,课中小组交流互议,这样就能留出较多时间进行练习巩固。例如,四年级第二单元《小数的大小比较》一课,在师生共同归纳小数大小比较方法后,共开展了四项活动:活动一,生生互动,通过组内写数、比较、互查,巩固两数比较方法。活动二,师生互动,教师出一个数,请学生按要求写数,让学生在写、辨、议的过程中,真正体会理解“小数的大小和数位多少无关”。活动三,翻牌游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灵活地填数,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突破难点。活动四,将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几种体育运动的排名,使学生明白,成绩的好坏取决于比较的内容,要结合生活的实际情况加以判断。并对几个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扫除比较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提高比较的正确率,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这些练习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体现练习的趣味性、整体性、针对性、层次性,从课堂中出现的一次次高潮,不难看出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高涨,学生的思维出现了智慧的火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这样的研究,改变传统的知识讲授型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整节课的有效性。
我校数学组通过各年级段的教学实践证明,开展作业效能和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将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实现“学会”变为“会学”的转变,培养兴趣,提升能力。这样的研究所带来的课堂效益是显而易见,值得推广和运用的。
二、加强作业设计研究,提高作业有效性
课中和课外作业的设计不仅是检查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也是检测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科特点,依据上海市长宁区作业效能的指导思想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有效作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
以英语学科为例,回顾过去的作业布置内容和形式,一方面英语课内外作业也多以简单重复的机械性作业布置较多,如抄抄、背背、默默和繁多的语法题训练等,这些作业重在机械记忆,忽略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我们发现这样的作业给学生造成了比较大的压力,并会逐渐使其缺乏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以书面作业为主,缺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结合区作业效能的精神及学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英语组就作业环节提出如下要求:
(1)杜绝“题海战”,严格控制作业的次数和难度,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提高“减负增效”的实效性。
(2)各个年级组教师充分利用和认真分析区提供的期末试卷及区发布的每单元的知识梳理范本中的优秀例题以及校内已有的练习资源,把握作业和练习设计的方向;通过讨论,由各年级负责教师将一至五年级的教材重点全部进行梳理与整合或在原有资料基础上进行补充和修改。
(3)重视作业及练习检查和反馈环节,继续实施每月一检查一反馈的常规制度,在教案和作业检查的执行中,采取教研组或备课组互查、教导处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抽查中,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反馈整改。年级组教师之间及时交流,认真分析作业练习,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分析原因,寻找对策,缩短班级、教师间差距。同时也在精心设计、选择和布置课中、课后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方面在各年级进行尝试。
三、变化形式,提高作业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积极认知事物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倾向,因此要使英语作业发挥应有的作用,设计时作业形式就应该注重新颖,让人耳目一新,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仍以英语学科为例,我们尽可能变化作业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学龄特点布置唱一首英语歌、编一个绕口令、编对话、讲一个英语故事、看一部外国电影、朗诵一首英语诗歌、阅读一篇英文故事、听国际新闻、听读课文并进行录音等。这样的作业形式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搞一项合作活动,从而体验合作的过程和合作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共享教学资源。
(1)采访。如在学完4BM3U2 Time一课后,我们设计下列作业:校冬季运动会就要开始了,向体育教师了解一下各个比赛项目的比赛时间,以便准确掌握时间,争创佳绩,并同时采访班中参与比赛同学的名单,根据比赛时间,制订一份本班比赛人员进程表,要求学生用英语记录被采访对象的姓名及参赛的项目名称及时间,并在小组交流。这种“采访”作业贴近生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并能规范自己的时间观念。
(2)观察记录。如在学完5BM3U2 Weather一课后,我们五年级教师布置学生观察本市一周的天气,记录并进行比较。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一般过去时、一般进行时和一般将来时态的运用,而且还让学生了解了生活,观察了自然,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结合起来,增强了参与意识。
(3)设计。在学完4BM3U2 Sports一课后我们将课本内容与课外拓展文本的结合,不仅让学生掌握课内表示学校中场所的词汇,并利用语言技能训练、查阅、查询及绘画等手段去拓展,鼓励学生搜集本校及其他学校中场所的名称与功能信息并记录,借助欣赏、问答及交流的形式,了解自己学校的布局以及学校中不同教室的功能;通过语篇的训练,让学生画画、说说,最后在课后练习中用小语段来介绍自己设计的学校。学生通过完成设计任务,汇报交流设计结果等形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也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业设计的个性化和自主性为布置作业提供了一条新思路。虽然在课内外作业尝试中,我们有了一定的思考与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困惑。例如,如何关注不同层次的课内外作业的设计?如何完善课内外作业的过程管理?如何在单元整体设计的理念中优化单元主题作业的设计及联系?应该说这些问题不仅是我们的困惑,也是我们今后要努力解决的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