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中练习及课后作业的整体性设计

课中练习及课后作业的整体性设计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幸福小学以语文教研组的实践探索为主,探讨提升作业的针对性、层次性和适中性的有效方法,开展基于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作业和单元整合练习的整体性设计研究。有效的课中练习能克服练习过程中的无效劳动及其带来的负作用,提高教学效益。因此在课中,我们一是针对预习中关注的字词,设计运用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以,课后作业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迁移,更应是知识的升华,因此练习设计应凸显单元及单课的训练重点。

复旦小学

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幸福小学以语文教研组的实践探索为主,探讨提升作业的针对性、层次性和适中性的有效方法,开展基于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作业和单元整合练习的整体性设计研究。

我们设计的每一课作业单都是由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作业三个部分组成。作业的设计和教案的设计是同步的,教案中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都相应在作业设计中有所体现。

一、通过课前预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就是预先学习,具体而言,就是指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有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

通过设计的预习作业,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自己能搞清楚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自己不懂的内容,这样上课时学生就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倾听教师的讲解,有助于对未知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对于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能在听讲中将自己思考解决的方法与教师讲授的方法进行比较,得出最优的方案,从而加深对已知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以第十册第五单元第22课《信任》为例,课前,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预习作业:

(一)字词积累

1.多音字拼音组词

栅_______( )  撒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

2.形近字组词

吠(  )    脾(  )

伏(  )  啤(  )

3.查字典,写出加粗字的意思,并把它的音节抄写下来

根深叶茂——(      )( )

沁人心脾——(      )( )

馋涎欲滴——(      )( )

(二)摘抄句子

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小狗就像向导一样在热情地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带路?请认真摘抄这些句子。

(三)自读课文,概括本课中发生的事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预习分为基本预习和重点预习两类。

基本预习的内容包括对字词的理解和课文大致印象的了解,它一般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基本预习的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读准音,对自己不理解的字义、词义通过查字典了解。

②自读课文,基本达到熟练、连贯,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

③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句、段,试着自己做解答。

而重点预习,则是有针对性的预习,可以围绕教材,提供学生一定的问题去思考,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要素,了解课文的内容。上面的“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小狗就像向导一样在热情地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带路?请认真摘抄这些句子。”就属于这一类。

以第六册第一单元第1课《啊,汤圆》为例,在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重点预习作业:

1.通读课文。把第6~8节多读几遍。想想吃汤圆的含义。

2.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糅合、温馨、洋溢、殷殷。

3.通过上网、询问家长、查阅资料等形式,收集自己家乡传统节日的食品和习俗。

在课堂学习中,我们组织预习内容的交流活动,结合小组合作完成的一份关于传统节日美食文化的小报,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同时,通过自身的主动参与,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学能力,也锻炼了沟通交际、展示自我的能力。

研究中,我们也发现,我们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丰富多彩的预习方式。例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建议他们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开拓知识面,并对自己收集的资料依据需要进行归纳、整合。对高年级学生,也可以从“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检测练习、巩固与提升、收获与反思”等出发,让学生设计自学提纲,编制导学稿,引导学生简要概括学习内容,提出重点问题,明确学什么和怎样学,为进入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通过课中练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课中练习承担着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和熏陶情感等任务,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和重要策略之一。有效的课中练习能克服练习过程中的无效劳动及其带来的负作用,提高教学效益。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要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才能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因此在课中,我们一是针对预习中关注的字词,设计运用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对于重点预习的内容,我们采用集体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我们要求学生畅所欲言,认真倾听并及时评点交流中观点不正确、表达有错误的地方,尤其要注意纠正逻辑上的错误,从而帮助学生把话说清楚,引导学生把理由阐述明白。

以第六册第三单元第13课《天鹅的故事》为例。

《天鹅的故事》以天鹅的三次啼叫声贯穿全文,天鹅三次啼叫的原因其实也是课文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天鹅三次啼叫的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我们抓住这条主线展开教学,适时地插入课中练习:

练习中,先要求学生用直线画出天鹅的三次啼叫,再尝试完成表格。

交流的过程就是学习重点段落的环节,由于每个学生都完成了表格,所以在交流答案时格外投入,期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肯定。在交流时,我们还通过抓住关键词语“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重重地扑打”等,利用换词理解、创设情景等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体验,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天鹅三次啼叫的意义。

研究告诉我们,在课中练习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或者引导学生利用导学稿进行学习,能增强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增进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随着问题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就越来越多,基于课文拓展的外延资料也会随之越来越丰富。

三、通过课后作业,强化学生的学得,优化学生的习得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内知识的外向扩展,它有助于学生巩固、内化学得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产生新的求知欲。所以,课后作业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迁移,更应是知识的升华,因此练习设计应凸显单元及单课的训练重点。我们以第十册第五单元为例,这一单元共有5篇课文,分别为《养花》、《信任》、《享受心安理得》、《宽容》和《轻点关门》,以表现“生活的乐趣”和“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道”为主要内容。通过对教材和教参的研究,我们确定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充分发挥想象,学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复述课文并不困难,但要求加上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还是有一定难度。因为这种想象一要适当,二要合理,而且可以改变复述的顺序、复述的人称,也可以适当补充情节或续编故事,形式变化丰富。因此,我们在课后作业阶段,根据课文内容分别设计不同的复述练习。

第21课《养花》中,选择文中描写“别人夸花,全家骄傲”“昙花开放,约朋友共赏”“花分根了,赠给友人”三小节,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事例,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性复述,体会养花的乐趣。因为原文中老舍先生的描写很简练,这就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根据前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复述课文。

第22课《信任》中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叙述得比较详细,因此我们设计了让学生想象“如果你被文中描写的情景吸引,也来到这个桃园,你会看到些什么?”的练习,同时我们还设计了分层练习:

①可以根据文中描述的情景复述。

②根据课文加上自己的想象复述课文。

第23课《享受心安理得》一文对三件事的描写有详有略,因此我们设计了分层练习:

①默读课文,从三件事中选一件事进行创造性复述。

②如果你也是一位登山者来到阿尔卑斯山脚下,你会享受到什么?你又会付出什么?你是否会心安理得?为什么?

第24课《宽容》一文对事情的描写很详细精彩,因此课后要求学生以护士的口吻复述故事。这个要求看似简单,但文中有大量的对话需要改成转述的语言,因此对有些学生也有一定的难度。

在第五单元中,我们根据文本的不同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方式训练复述,让学生在模仿、迁移中创造,不仅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训练口语表达能力。这样的作业设计对学生来说负担不重,但训练效果很好。经过一个单元的训练,学生对创造性复述这一知识点掌握得都比较好。

我们也看到,按学生的学习程度设计分层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学习水平,选择性地完成作业,并且不断向更高层次作业发起挑战,使每位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知识得到强化,能力得到优化。

四、通过单元整合练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而过去那种到测验前进行知识总复习的做法,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在单元知识复习阶段引入单元整合练习的研究,即:在每个单元学习结束时,针对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及单元训练重点,帮助学生复习单元课文中的字词,回忆积累单元课文中有价值的句段,帮助学生整理归纳相关的语文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理解和表达能力的练习,提供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我们以第八册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课文都表现了爱的主题,对学生而言,“爱”字内涵的丰富性,他们不一定能深切地感受到。于是,在单元知识整理过程中,我们通过关键词语的归纳,帮助学生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情感,进而体会亲人间的关爱、陌生人之间的爱、为百姓牺牲自己的“博爱”,特别是对于学生不熟悉的那种深沉、博大的母爱,从而加深对爱的内涵的理解。比如,《父亲的谜语》一课中,我们要求学生“画出课文中描写父亲眼睛的语句,读读、想想、说说。”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眼睛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亲的爱。在《看不见的爱》一课中,我们出示相关语句,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关键词语“轻轻”“安详”,联系上下文通过想象和补白等训练,体会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

结合关键词语、句段的训练,我们在单元练习中,选择《一杯牛奶》和《冰灯》两篇阅读内容,并设计了相应的练习:

《一杯牛奶》中的部分练习:

1.读第一节,将句子补充完整

一个贫穷的小男孩(    ),便决定(    )。一位年轻女子(    ),男孩(    )。

2.理解句子,按要求填空

女病人收到的医药费通知单上写着:医药费——一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①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②“医药费——一杯牛奶。”的意思是(    )。从中可见霍华德·凯利医生是个(    )的人。

3.读了文章,你从霍华德·凯利医生和这位女病人的经历中感受到什么启示?(请从他们两人中选一个,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冰灯》中的部分练习:

1.造句

羡慕——_________________

2.第( )节到第( )节具体记叙父亲为“我”做冰灯,从“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做冰灯的不易。

3.回答问题:为什么冰灯变成了一片水,却一直亮在我心里,温暖我一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本单元的作文练习中,我们也设计了与体会“爱的内涵”相匹配的内容:

《冰灯》一文让我们感受到如山的父爱。每个人都享受着来自他人的爱,我们在爱的滋润下健康成长。请你选择最能表现爱的一件事,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本单元中关键词语、句段的品味,帮助学生读懂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不仅丰富学生的情感内涵,也增强他们的语感及品词析句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五、实践研究者的初步体会

如果将学生所学的知识比喻为散落的珍珠,那么单元作业设计就是串联起这些珍珠的锦线,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感知认识,到熟练掌握,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最终学会创造性地运用。

以下是我校五年级语文教研组在第十册第13课《科林的圣诞蜡烛》中的完整作业设计:

(一)课前预习

1.思考:圣诞前夜,妈妈为什么要科林点一根蜡烛,什么原因使科林没有点燃妈妈让他点的蜡烛?

2.按照提示的分段写出段意

第一段(1~3小节)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4~22小节)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23~27小节)_________________

3.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小屋 一( )缝 一( )吵嚷声 一( )水桶

一( )煤油 一( )光束一( )蜡烛  一( )大油灯

(二)课中解惑

1.朗读对话,感悟人物的思想情感

“科林,你上哪儿去了?你真叫我担心。你没有吃晚饭,也没有点你的蜡烛!”

“我点了蜡烛,妈妈,一根大蜡烛!这是一个秘密,我现在还不能告诉你。但它的确是一根巨大的蜡烛!”

2.填空

科林回到家已经很晚了,妈妈从炉火边的凳子上跳了起来。“科林你上哪儿去了?你真叫我担心。你没有吃晚饭,也没有点你的蜡烛!”

科林从床上跳起来,穿上衣服,跑到门口朝海港望去。是真的!有一条帆船在港湾中,在灰色的大海的衬托下,漆黑的帆缆上悬挂的白帆显得那么宁静安详。

文中画线句子中的两个“跳”的含义是不一样的。第一句写______,说明____________;第二句写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

3.课题中的“圣诞蜡烛”指的是什么,科林是怎样点燃他的“圣诞蜡烛”的?

4.说说你对“啊,圣诞节真的来了,幸福终于降临到他的心里!”这句话的理解。

(三)课后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2.写一写

“啊,圣诞节真的来了,幸福终于降临到他的心里!”当科林与他父亲拥抱在一起,当他们一家人一起过圣诞节时,这将是怎样的场面呢?想象一下,把这感人的场面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感受到,课前预习的内容,课中教师是否关注,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待预习的态度;课堂上讲的内容,课后是否检查和运用,也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上课听讲的态度。语文学习就好像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将课前预习、课中解惑、课后巩固延伸有机结合,让学生的每一步都走得清楚明白,稳健踏实。

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作业的整体性设计与单元整合练习的引入,引导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习惯培养、能力训练和兴趣激发,实践证明,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得扎实,更能让他们学得轻松,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六、我们的反思

1.作业设计,应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进行分层,进一步增强其针对性,这也需要我们在作业设计上花更多精力。我们可以设计被称为“地基”的必答题,帮助学生消化、巩固已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设计“智者登山行”活动,在学生的知识范围内,逐渐扩大运用及拓展的训练内容。

2.作业设计,可以偶尔让位于学生。教师可帮助学生收集、归纳与单元、单课学习相关的资料,协助学生设计作业,并找出最佳的答案,以此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历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业批改,及时反馈与改进,也是提升作业有效性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作业批改环节,我们可以更多地引入学生参与,通过组内互批、自批自改、组长负责批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批改的能力,甚至可以在班级中设置一些“免检”名额,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灵活开放的作业形式带来了作业评价的难度,如何推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如何有效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态度、合作意识等内容进行客观的评价,这些都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与方向。

“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这是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过的一句话,它告诉我们,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固然重要,但我们更应重视“习行之功”,我们期待通过行之有效的作业研究,为学生编制精巧、精致、精到的作业训练,使孩子学得轻松快乐,让教师教得神清气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