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脖子长背后长刺的恐龙尾巴没有刺

脖子长背后长刺的恐龙尾巴没有刺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门溪龙的命名我国第一具马门溪龙化石于1952年发现, 当时在四川宜宾的马鸣溪渡口旁发现了一具保存不是十分完整的蜥脚类恐龙化石, 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家杨教授是以发现地将其命名为马鸣溪龙。由于杨教授是陕西人, 说话有些地方口音, 在就马鸣溪的时候别人误听为马门溪, 于是, 在后来的文字记录中马门溪龙便取代了马鸣溪龙。
马门溪龙_神奇恐龙科学美图

马门溪龙的长度和一个网球场一样长, 它的脖子也是已知脖子最长的动物, 有了这一优势, 马门溪一点都不会为吃而犯难, 它像轻松地就能到高处的树叶, 由于它的这条长脖子使马门溪的身形显得非常苗条, 而从整个身躯来看, 它27吨的体重是不显 “发福” 的。

马门溪龙的体形

马门溪龙虽然头骨轻巧、 头骨孔却很发达, 鼻孔侧位, 牙齿呈勺状, 下颌瘦长为主要特征, 从外形上看, 四肢着地时的马门溪龙, 活像一座巨大拱桥。 四肢就像桥墩, 支撑柱子般着全身的重量, 长长的尾巴和颈部就像一头接地一头上山的引桥, 很不可思议的是马门溪的脑袋小的还不如它的一块脊椎骨大, 但马门溪龙的眼眶内具有巩膜环, 可以调节光线, 由此古生物学家估计, 它的视力很好, 可以洞察大范围内的食物和敌害等情况, 从而提高了对外界的感知能力, 这对其生存是极其有利的。

马门溪龙的颈部

马门溪龙从身体全长度为22米, 其中有11米是它的脖子长度几乎占全身的一半, 是恐龙中脖子最长的, 颈椎骨最多的, 它的脖子由长长的, 相互叠压在一起的颈椎支撑着, 因为它转动起来不灵活, 它脖子上的肌肉相当强壮, 支撑着它那像蛇一样的小脑袋不用太大的力气的, 在恐龙中, 马门溪的颈椎骨是最多的, 它的颈部脊椎骨数目多达19块, 比其他任何一种长脖子的蜥脚类恐龙的颈部脊椎骨都多。

马门溪龙的生活方式

以前, 有些古生物学家认为马门溪龙站在湖里, 颈部浮在水上, 以周围水生植物柔软的叶子为食, 但现大的古生物学家普遍认为在1. 45亿年前, 马门溪龙生活的地区到处生长着红木和红杉树, 经研究脚印化石推测成群结队的马门溪龙穿越森林时, 用它们小的, 钉状的牙齿啃吃树叶。 由于他们的脖子较长, 所以他们会吃别的恐龙够不着的树顶的嫩枝, 马门溪龙四足行走, 它那又细又长的尾巴拖在身后, 在交配季节, 或遇到对手时, 它们的尾巴会派上用场, 他们会用它那细长的尾巴, 相互攻击。

马门溪龙的对手

根据古生物学家的推测, 永川龙和马门溪龙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地区, 它是一种大型肉食性恐龙, 全长约10米, 站立时高4米, 它的头, 略呈三角形, 嘴里长满了匕首般锋利的牙齿, 它的脖子较短, 但尾巴很长, 站立时与后肢成三角形, 可以用来支撑身体, 奔跑时, 翘起的尾巴保持身体平衡。 其前肢很灵活, 指上长着又弯又尖的利爪, 后肢又长又粗壮, 也生有三趾, 永川龙常出没于丛林、 湖滨, 行为可能像今天的豹子和老虎。

马门溪龙的命名

我国第一具马门溪龙化石于1952年发现, 当时在四川宜宾的马鸣溪渡口旁发现了一具保存不是十分完整的蜥脚类恐龙化石, 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家杨教授是以发现地将其命名为马鸣溪龙。 由于杨教授是陕西人, 说话有些地方口音, 在就马鸣溪的时候别人误听为马门溪, 于是, 在后来的文字记录中马门溪龙便取代了马鸣溪龙。

恐龙名片

名称: 马门溪龙

时期: 侏罗纪末期

外形: 长22米、 重27吨

属目: 蜥脚类

分布: 亚洲: 中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